王子寅/黑龍江商業職工大學
物流專業工學結合、校企共育的教學探究
王子寅/黑龍江商業職工大學
作為朝陽產業,物流業近年在國內飛速發展,物流業也亟待從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業轉型。而產業轉型和新發展的落腳點自然是專業化、高素質的物流人才。一方面物流人才已成為我國12類緊缺人才之一,而另一方面是職業院校物流專業的學生畢業后難就業,究其原因所在,是物流專業的教師只有理論沒有實踐。對物流的操作實踐缺乏認識。在教學中出現從理論到理論,從課本到課本的。對學生的培養方向制定與企業需求不吻合。本文結合高級技工學?,F代物流專業教育的實際,總結現代物流專業實施校企合作的經驗,并探討現代物流專業校企合作的問題與對策。
物流課程;設置;定崗實踐;職業認知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物流產業已成為兼有知識密集和技術密集、資本密集和勞動密集特點的外向型和增值型的服務行業,涉及的領域十分廣闊。物流管理和營運工作需要各種知識和技術水平的人才。正是這個原因,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較廣泛,就業機會也相對較多,同時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和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與物流人才緊缺相矛盾的是職業院校物流專業畢業生不能很好適應具體的崗位要求。因此,我們必須以就業為導向,以校企共育為基礎,對職業院校的物流專業教學進行探究。
物流教學和其他專業教學一個很大的不同就是物流實踐性很強,要理論教育和能力培養緊密結合。在完成理論教育的基礎上引行業精英走上講臺,傳授行業人的職業素養及崗位技能。
1.使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與行業零距離、與未來的職業角色零距離,能夠將每一階段所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根據行業動態進行構建、組合。
2.通過校企共育建立起學生強烈的職業意識,植入角色色責任。使學生學有定位、操作懂運用、實踐有能力。
為了更好的適應及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在教學過程中,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共比重;課堂講授,動手實踐共比重;工學結合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崗位技能培養為宗旨探究物流專業教學。
1.采用專業知識+職業能力+崗位技能復合型的課程體系構建。通過行業分析,在明確職業能力、崗位技能的基礎上,科學調配人才培養計劃。專業基礎課程及內容校內完成,實踐課程在共建企業完成。使教、學、作、練有機結合。
2.課堂與崗位交替,將實操課移到企業的崗位中,使學生在理論知識方面有導師、在實操技能上有師傅,在完成專業理論學習的同時掌握了崗位技能。工學結合,在獲得學歷證的同時拿到技能證。
3.拓展教師雙師能力的培養,提高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學校也要加強教師的雙師能力培養,讓教師更多的參與企業實踐,至少也應參加相關方面的培訓,以便更好的指導學生學習、實踐。
理論教育和實訓實踐密切合作積極開辟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增強學生動手能力,能夠實現學生畢業即可上崗工作。通過校外實建教學基地給學生提供真實工作環境、崗位工作情境的專業平臺,既可以校驗課堂所學,又可以使學生在實踐教學中提升專業能力和崗位技能。
1.使學生在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真實工作環境,認知崗位、掌握制度、熟記流程、執行標準,積累經驗并經歷每階段獲得成功的感悟,以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以養成教育為主要手段,以鼓勵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溝通能力、認知能力、協調能力、動手能力為教學思想的核心。
2.多層次、多樣化的物流教育體系使學生在接受知識、形成能力和提高素質的過程中明確中國物流業在理論和實踐方面的發展現狀,與實際工作結合以加強應用性物流技術的培訓,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應用能力。
3.將企業的實際應用同課堂教學緊密結合,利用職業院校的教學資源和企業的實際應用資源,共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保障學生的動手操作應用能力的實踐與提高,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和潛能的發展。
職業院校探索建立“工學結合、校企共育”是專業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是校企深度融合,合作育人、合作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學校、企業、教師、員工、學生之間建立了一條綠色通道,能較好地解決“工學結合、校企共育”實踐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問題,是一種值得推廣的校企合作教學模式。
[1]詹榮富.校企聯盟:探討高校物流專業教育問題[EB/OL].華宇物流網.[2007-08-14].
[2]高職院校物流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問題與對策[J/OL].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08].
[3]開展校企合作協辦物流專業加速培養高技能物流人才[EB/OL].中國職業培訓與技能鑒定服務網.[2007-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