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成才/黑龍江省煤田地質二○四勘探隊
完善事業單位分配制度改革中人才激勵機制的對策與建議
姜成才/黑龍江省煤田地質二○四勘探隊
完善事業單位人才激勵機制,關鍵是要建立健全科學的事業單位分配制度改革辦法。總的方向是按照“脫鉤、分類、放權、搞活”的路子,搞活工資分配制度,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用人機制。
1.明確事業單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指導思想。事業單位分配制度改革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關于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精神為指導,進一步擴大事業單位分配自主權,積極鼓勵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參與分配,逐步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人盡其才的重實績、重貢獻、向優秀人才和關鍵崗位傾斜,形式多樣、自主靈活的分配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事業單位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事業單位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事業單位的發展。
2.堅持事業單位分配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則。
(1)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則。允許和鼓勵職工以資本、技術和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收益分配。
(2)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收入分配要重實績、重貢獻,員工的收入與本人的崗位、業績和實際效益掛鉤,要合理拉開差距,對關鍵崗位和有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給予傾斜。
(3)堅持政府宏觀調控、市場基礎調節的原則。改進和加強政府對事業單位收入分配的宏觀調控和指導,建立健全監督約束機制,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進一步擴大事業單位分配的自主權。
(4)堅持分類實施的原則。區別不同類型的事業單位,從實際出發,實施不同的改革辦法。
(5)堅持不增加財政負擔、不減少財政收入的原則。財政補助事業單位分配制度改革,不得增加補助經費金額,有行政性收費的事業單位要按國家規定,將收入余額及時繳入國庫或財政專戶,不得因分配制度改革而截留、挪用或瞞報行政事業性收費收入。
1.轉變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事業單位分配制度改革與單位發展及廣大職工切身利益緊密相關。一方面要求單位的管理者在決策的時候要敢于突破舊的管理框架,大膽創新,開拓新思路,采取新方法,加大激勵力度,使有限的改革資源充分發揮其激勵效能,促進單位事業向前發展;另一方面,也要求單位的管理者在改革過程中必須把廣大職工的利益放在重要的地位,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要把促進職工的發展作為激勵的出發點和歸宿,將組織的發展建立在職工充分發展的基礎之上;在制定分配方案的時候,要充分聽取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對職工的激勵要符合職工成長的規律,不能急功近利;要為職工創造自由寬松的工作環境,不能在考核指標、獎勵內容上對職工約束過多;要對所有職工平等對待,充分關環,不能把“人本”關懷的范圍局限于個別高層人才和引進人才,而應惠及全體職工。
2.正確分析人性需求,堅持分類激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價值觀和奮斗目標,因此事業單位分配制度改革中的激勵機制要圍繞不同的人及人的不同需要進行設計。
一般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衣、食、住、行是其基本需求。在保證其基本工資的基礎上,可設立績效獎勵制度,依據考核實績給予平時獎勵或年終獎勵;重視集體福利,建立各種補貼、提供勞務、發放實物、完善工作生活環境,同時,重視職工的文化生活建設,滿足職工帶有普遍性的生活需求。
有重大創造或貢獻的科技人才,他們有較高的知識層次、較強的工作能力,可以將其貢獻成果與收入分配結合起來,建立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制度,提高其科技成果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等,激勵其為單位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單位急需的特殊人才,可按照一流人才、一流業績、一流報酬的原則,從優確定他們的待遇,吸引他們為單位努力工作。
事業單位經營管理者,主要是管人的,也是激勵人的,他們不同于一般職工,也不同于一般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是以搞好單位發展作為自己的使命,對單位的生存發展責任重大。由于他們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對其激勵也與一般人有所不同,可允許他們有較高的物質利益,使其風險與收益成正比。可推行年薪制的辦法,在完成經營管理目標后,按約定的標準兌現薪金;對已實行股份制改革的事業單位還可獎勵股權、期權;同時,還可允許一定的職位消費,滿足其工作交往的需要。
3.積極推行事業單位全員聘用制。聘用制是今后事業單位的基本用人制度,是完善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要按照科學設崗、競爭上崗、合同鑒定的要求,在事業單位推行全員聘用制度,建立能上能下、能進能出、能高能低,易崗易薪、崗變薪變的新的用人機制。這樣人才能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在者珍惜的競爭激勵的新局面。
4.建立科學的績效考核辦法。積極將績效考核引入事業單位日常管理。按照事業單位管理的要求,科學制定個人量化考核目標,建立日常考核與年度考核相結合的經常考核機制,考核結果嚴格與職位晉升、收入兌現等掛鉤,發揮績效考核的激勵功能,使事業單位職工朝著單位發展的方向努力工作。
5.完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搞好事業單位改革分類認定工作。按照社會職能、經費來源、市場化程度和未來發展方向,把現有事業單位劃分為監督管理、社會公益、中介服務、生產經營等四類。對不同的事業單位,建立不同的收入分配分類管理辦法。對于具有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政府必須管住、管好,確保這部分單位開展正常工作和人員工資、福利所需的經費;對于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在政府適當支持的基礎上,鼓勵它們中能夠面向市場的部分走向市場,彌補財政撥款經費的不足;對于能夠提供中介服務、具有生產經營功能的事業單位堅決與政府脫鉤,完全按市場體制運作,工資分配也按企業化模式管理。
盡快建立健全廣泛覆蓋各類事業單位人員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合理解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與企業養老保險銜接與統一等問題。此外,還應建立事業單位最低工資保障制度、事業單位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女職工生育保險,為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事業單位整體改革提供直接的社會保障。
6.加大選拔培養力度,提高管理者的知識水平。政以才治,國以才立,事以才興。事業單位分配制度改革的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在于管理者的知識水平和管理能力。因此,要大力加強事業單位管理者在行政管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人才激勵理論等方面知識的培訓,引導事業單位管理者更新思路,樹立改革意識,成為改革的行家、里手。同時,要選拔一批學歷較高、知識水平比較全面、年輕有為的人才擔任事業單位的負責人,使他們成為帶動事業單位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的領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