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會/黑龍江省建三江墾區前進農場財務科
淺談稅負轉嫁與歸宿
陳學會/黑龍江省建三江墾區前進農場財務科
在市場濟濟運行中,稅負轉嫁不只是一個純粹的理論問題,它還是一個影響經濟的重要因素,并也受制于某些經濟的和稅制的因素。本文從分析經濟因素對稅負轉嫁與歸宿入手,揭示稅負轉嫁的影響。
稅負轉嫁;歸宿;分析
稅負轉嫁問題是經濟學中的一個最棘手的問題,但又是理論研究和政策制定中無法回避的問題。本文在對稅負轉嫁涵義界定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認為,判斷稅負轉嫁的標準只能是國家征稅或增稅后納稅人提供(或取得)的商品(或要素)的價格是否變動及變動的幅度,而影響稅負歸宿的決定因素則是納稅人所提供的商品和勞務的價值實現程度。
稅負轉嫁是一個經濟過程。納稅人將繳納稅款轉由他人承擔,可能只經過一次稅負轉嫁過程即可完成,通常把這稱之為一次轉嫁,但也可能要經過多次稅負轉嫁才能完成,通常把這稱之為輾轉轉嫁。如果納稅人可以把所繳稅款全部轉移給他人負擔,這是完全轉嫁,不論這一過程是簡單還是復雜,不論是部分轉嫁還是完全轉嫁,只要稅負的轉嫁過程結束,稅款也就落到最后的負擔者身上,這就是稅負的歸宿。它是指稅收負擔的最終落腳點或稅收轉嫁的最后結果。只要稅負的轉嫁過程結束,稅收負擔落在最后負擔者身上,便找到了稅收歸宿。
(一)前轉
納稅人將所繳納的稅款,通過提高商品或生產要素價格的方法,向前轉嫁給商品與生產要素的購買者或最終消費者負擔。這可以說是稅負轉嫁的最典型、也是最普遍的形式。我們通常所說的稅負轉嫁主要是指這種情況。前轉大多數發生在對商品和勞務的課稅上。從這一過程上看,雖然名義上的納稅人是生產廠商,而實際上的稅收負擔是各種商品和勞務的消費者。
(二)后持
在納稅人不能采取提高商品或勞務價格的方法向前轉嫁稅收的情況下,為了保證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可以向后轉嫁稅收負擔。比如,政府在零售環節對某種商品征稅,但該種商品由市場供求關系所決定并不能因征稅而相應地提高價格,零售商就可以通過壓低進貨價格而將稅收負擔向后轉嫁給批發商。
(三)散轉
在現實經濟生活中,無論稅收是向前轉嫁還是向后轉嫁,轉嫁的程度要取決于許多經濟因素和經濟條件。有時稅負轉嫁過程是單純的前轉或后轉,但更多的情況是前轉和后轉兼用,即將稅款的一部分向前轉嫁給商品購買者,另一部分向后轉嫁給商品供應者。這種前轉和后轉的混合即是散轉。
(四)消轉
納稅通過改進生產工藝、提高勞動生產率,自我消化稅款。消轉是使稅收負擔在生產發展和效益提高中自行消失。由于納稅人并沒有把稅負轉嫁給他人,納稅人所繳稅款不過是通過提高產出效益而消化的,所以這只能視為一種特殊的稅收轉嫁方式。
(五)稅收資本化
這是對某些能夠增值的商品的課稅,預先從商品價格中扣除,再從事變易的方式。比如,政府對土地征稅,土地購買者又會將預期要繳納的土地稅折入資本,將稅款轉嫁給土地出售者負擔,從而引起地價下降。此后,雖然名義上由土地購買者按期納稅,實際上稅款是由土地出售者負擔的。這樣土地稅和上地價格的關系經常表現為:土地稅增加,地價下降,土地稅減少,地價上升??梢?,稅收資本化是將累計應繳納稅款作一次性的轉移,實質上這不過是稅負后轉的一種特殊形式。
(一)商品課稅較易轉嫁,所得課稅一般不能轉嫁
稅負轉嫁的最主要方式是變動商品的價格。因而,以商品為課稅對象,與商品價格關系密切的產品稅、消費稅、關稅等比較容易轉嫁是明顯的,而與商品及商品價格關系不密切或距離較遠的所得課稅往往難以轉嫁。如對個人財產和勞務所得課稅的稅收一般只能降低個人的消費水平,而無法轉嫁出去。對各類企業課稅約法人所得稅盡管存在轉嫁的渠道,如提高商品的售價、降低或延遲增長雇員的工資或增加勞動強度,以及降低股息和紅利等。但這些渠道會受到企業雇員和股東的強烈反對,或受制于社會供求關系的變化情況,都難以實現。
(二)供給彈性較大、需求彈性較小的商品的課稅較易轉嫁,供給彈性較小、需求彈性較大的商品的課稅不易轉嫁
社會中大量的商品生產和銷售都處于競爭中,商品價格的確定最終取決于供求關系,而稅負轉嫁自然與供求彈性有關。一般來說,供給彈性較大的商品,生產者可靈活調整生產數量,最終使其在所期望的價格水平上銷售出去,因而所納稅款完全可以作為價格的一個構成部分轉嫁出去;供給彈性較小的商品,生產者調整生產的數量的可行性較小,從而難以控制價格水平,稅負轉嫁困難。同理,需求彈性較小的商品,其價格最終決定于賣方,也可以順利地實現稅負轉嫁;需求彈性較大的商品,買方可以通過調整購買數量影響價格,稅負轉嫁比較困難。如果把供給和需求結合起來考慮,則供給彈性大于需求彈性時,稅負容易轉嫁;供給彈性小于需求彈性時,稅負轉嫁困難。在極特殊的情況下,若供給彈性等于需求彈性,則往往由供給和需求雙方共同負擔稅款,稅負轉嫁只能部分地實現。
(一)稅負轉嫁是稅收負擔的再分配
稅負轉嫁是稅收負擔的再分配,也就是物質利益的再分配,消費者會因稅負轉嫁而增加負擔,商品的生產和經營者會因稅負轉嫁而改變在競爭中的地位。
(二)稅負轉嫁與制定稅收政策及設計稅收制度有密切關系
假如原定的稅收政策和稅收制度是合理的,既有利于資源優化配置,又符合公平原則,但稅負轉嫁可能改變預定稅負分配格局,抵消稅收的經濟調節作用或造成稅負的不公平。因此,在制定稅收政策和設計稅收制度時必須充分考慮各類商品的供求狀況和價格趨勢,并合理選擇稅種、稅率以及課征范圍。
(三)稅負轉嫁會強化納稅人的逃稅動機
當稅負轉嫁不易實現時,納稅人極有可能轉向逃稅來取代稅負轉嫁,破壞稅收的嚴肅性。所以,稅務機關在防止任意轉嫁稅負的同時,必須采取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加強稅收征管工作。
1.影響稅負歸宿的決定因素是納稅人所提供的商品和勞務的價值實現程度。稅負轉嫁改變原有的價格與價值關系格局,借以影響稅負歸宿,但它只是稅負歸宿最終形成的影響因素之一,這提示我們可利用轉嫁機制使稅負歸宿合理化。
2.稅負轉嫁可用稅后價格變動來解釋,而稅負歸宿則只能用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才能真正得到科學和令人信服的說明。
3.稅負的法定歸宿和經濟歸宿的差異反映了納稅人和負稅人的第二個層次的分離。可見,將納稅人與負稅人的分離劃分為兩個層次是可以較好地說明稅負轉嫁與稅負歸宿中的現象及內在聯系的。
[1]薛鳳閣.稅負轉嫁與稅負歸宿芻論[J].經濟經緯,2002(02).
[2]吳寶.淺議市場經濟下的稅負轉嫁[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