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明華/依蘭縣林業局大頂山林場
桉樹病蟲害現狀及防治方法的分析研究
朱明華/依蘭縣林業局大頂山林場
介紹了桉樹病蟲害的發生種類、嚴重程度,主要討論了桉樹病蟲害發生的嚴重形勢、發生原因及其防治對策。
桉樹;病蟲害;防治策略
1.桉扦插苗腐爛病等苗木危害。桉扦插苗腐爛病是一種基于桉萌條扦插培育而產生的苗木危害問題,這種技術在速生豐產林培育模式下得到極大推廣。其病菌性危害主要有兩種途徑:其一是直接由插條切口中產生大量的病菌侵染現象,使得苗木從切口處被侵害,從下方向上迅速腐爛;其二則是由于病原微生物侵入插條葉部,導致苗木從上部向下干枯、腐爛等。
2.焦枯病等葉部危害。焦枯病的主要是由桉樹焦枯病菌引起的主要集中在葉部的危害,這種病原菌主要留存于土壤或者罹病組織等,通過在組織上形成分生孢子等隨雨水、氣流傳播擴散活動,同時這種病原菌也能夠通過調運帶病苗木的方式進行遠距離的傳播擴散。
3.桉青枯病等根部病害。其一是急性型青枯病,病株表現為葉片等部位驟失水分產生萎縮狀,枯葉呈現出褐色或黑褐色條斑,且葉子懸掛于枝條而不脫落,根部腐爛,木質部、髓部嚴重壞死,并產生根莖惡臭等。這種病株如果在清水中浸泡會直接使清水變成乳白色,如果將木質橫切面滴上清水,則會觀察到白色或淡黃色細菌膿液等。其二是慢性型青枯病,這種病癥表現在植株上并不如急性型一般明顯、急速,但其病株莖干、側枝等依然會呈現出不同程度的黑褐壞死斑等,另外,如果病株下部葉片由紫紅色不斷向加深向上發展趨勢,且植株矮小、發育不良等也是慢性青枯病的癥狀。慢性青枯病從病株感染到植株死亡一般需要3個~6個月,也會導致大面積幼苗死亡。青枯極毛桿菌可存活于土壤、植株殘體等,凡是接觸過病株的土壤、垃圾肥、水源等都可能成為青枯極毛桿菌傳播的途徑,這種病菌適于在低溫、中性土壤中存活,是一種典型的由土壤攜帶引發的傳播性病害。
4.白蟻等根部地下蟲害。白蟻坊間俗稱“大水蟻”,是一種等翅目昆蟲,有很多不同種類,主要危害品種有黑翅土白蟻、黃翅大白蟻、家白蟻等,其對樹木的危害是驚人的,它是威脅桉樹生長的主要蟲害。白蟻主要通過啃食幼苗及幼樹的根莖部的方式造成苗木大量死亡,影響桉樹種的成活率。白蟻的活動規律是晝伏夜出,能夠在一夜之間毀掉大面積苗木,其具體危害規律一般是按照先啃食根莖部,然后發展到地表及地上部位,沿表土剝蝕主根及側根等,通過啃食切斷幼樹的根部營養輸送通道導致幼樹大量死亡。
5.桉蝙蛾、天牛等枝干部蟲害。桉蝙蛾、天牛蟲害也是桉樹生長的主要威脅蟲害。其中,桉蝙蛾是2005年在兩廣地區發現的新鉆蛀性害蟲,近幾年,桉蝙蛾危害逐漸成為影響桉樹種植業的主要蟲害之一。桉蝙蛾主要通過幼蟲蛀入桉樹主干取食的方式影響速生桉樹無性系用材林,導致樹木整株枯死等,嚴重影響桉樹單株材積生長量。天牛也是一種植食性昆蟲,危害木本植物,其幼蟲呈現淡黃或白色,體前端部位似頭狀,有鉆木的習性,能夠在樹木內存活兩年以上。天牛的幼蟲蛀食樹干預樹枝,能夠影響樹勢,導致病菌侵入,也遵循蛀干害蟲的特性,在樹干內向上或向下危害,隱蔽生活,防治較為困難。其中,天牛類(云斑天牛)、蝙蛾類、木蠹蛾類等為主要的桉樹蛀干害蟲,其幼蟲一般寄居在樹干的內部對樹干進行蛀蝕危害,由于其活動范圍看起來較為隱蔽,在危害初期很難通過桉樹表面情況加以判斷與識別。一旦此類蛀干害蟲被發現,則桉樹會呈現出內部髓心中空等晚期癥狀。
1.桉樹種植品種單一化。桉樹作為世界上三大速生豐產樹種之一,其規模化生產能夠帶來顯著的生態與經濟效益,但同時,桉樹種植病蟲害多發問題也直接制約著其生產價值的實現性。桉樹病蟲害的發生與桉樹樹種生物特性,速生豐產林建設問題、立地條件、管理水平等有著重要的關聯性,從桉樹生存特性與其相對應的病蟲害特性出發,營造一個良好的桉樹成長環境,增強桉樹的成長態勢及其抗病蟲害抵御水平,是有效解決桉樹病蟲害問題的根本措施。速生豐產林的規模化生產過程強調生長速度與無性繁殖能力,當前桉樹種植上存在品種單一化趨勢,人為的造成整個林地樹種的多樣性缺失與互補機制,從而對林地的土壤、地表形態、生物多樣性產生影響,一旦生物間的食物鏈斷裂,缺少天敵的害蟲等會加劇桉樹病蟲害防治難度。
2.桉樹人工林經營管理落后。桉樹速生豐產林的規模化種植與其經營管理成效是密不可分的,當前桉樹人工林管理經營方式都較為粗放,在人工林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存在諸多問題,如對營林密度、育苗技術、林地選擇、整地方式、基肥配施、種苗選擇等方面的管理運營不科學、不合理等,導致人工林種植中存在許多管理上的疏漏,加劇了病蟲害多發的頻度。例如,在桉樹人工林追肥過程中,如果不能科學的把握林地土壤狀況,僅僅依靠傳統方式或經驗判斷進行培肥處理,就會導致苗木在營養方面存在缺失,導致樹木長勢微弱,進而加大了病蟲害侵入的可能性。尤其是桉樹人工林營林技術方面的問題更是直接影響病蟲害的發生狀況。
1.加強病蟲害監測工作。桉樹人工林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在先天上造成了病蟲害多發的潛在威脅。加強病蟲害日常監測管理工作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預防、削弱病蟲害威脅起到重要作用。加強桉樹病蟲害監測工作,需要根據桉樹病蟲害的生物特性在各個關鍵監測時點安排定期科學的監測觀察活動,并在病蟲害多發時節以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進行事先準備工作,達到預防與警示的作用。如引發桉樹青枯病的青枯極毛桿菌傳播途徑及其廣泛,能夠通過地表徑流、株間連根、土壤垃圾等對接觸過其病菌的方式侵入其他樹木,通過對這種病癥的監測,發現問題植株需要立即進行處理,將其病株連根拔起,直接銷毀,并在株穴間土壤上撒石灰消毒,防治病菌通過土壤向其他樹木侵染。對于桉樹害蟲的防治需要采取科學的營林措施,在營林過程中克服樹種單一化缺陷,提倡采取營造混交林等方式提升人工林的環境交互性。在營造良好的樹種生長環境基礎上,加強對桉樹人工林的管理與撫育工作安排,能夠源頭上減少害蟲環境特質與減低桉樹蟲害源。
2.針對不同病蟲害原因制定差異化科學控制預案。從桉樹病蟲害種類分析中可以看出,特定的病原菌及蟲害都與一定的環境條件聯系在一起,其具體的生物特性反映出病蟲害的規律性活動。針對不同的病蟲害發生條件設置預防與防治措施,能夠從其生存源頭對病蟲害問題進行相應的處理。例如桉樹焦枯病一般發生于高溫多雨的濕熱天氣,如果再加上地勢低洼、造林密度大等環境條件,桉樹焦枯病就會造成極大的生產損失。相反,如果在不能夠改變濕熱氣候的前提下,在造林時選擇排水狀況良好的土地,并注意營林密度的合理控制等,就會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焦枯病帶來的林地損失。同時,在桉樹焦枯病多發季節注意對林地進行整體與清理,加強林地通風狀況,一旦病害蔓延,就需要以濃度為600倍~800倍液否認多菌靈、退菌靈等殺菌劑進行控制處理。
[1]郝海坤等,桉樹扦插苗主要病蟲害及其防治技術[J].林業科技開發.2007(04).
[2]顧茂彬,陳佩珍,鄧玉森,鄭日紅.桉樹幼林主要害蟲防治技術的研究[J].廣東林業科技.1998(04).
[3]陳國蕃.桉樹營林中的防治作業方式[J].農家之友(理論版).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