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
預存式的消費模式深藏貓膩,一旦商家搬遷或關門,消費者之前預付的消費金額往往“打水漂”。商家對預存式消費采取“只進不出”策略,只能繼續充錢卻不允許消費者退款,這讓不少消費者被層層消費陷阱套牢。
折扣誘人 貪圖優惠易被套牢
“預存卡以各種優惠吸引消費者,為未來的消費性項目提前埋單,但對商家大多沒有‘可以退款的約束,消費者想退出的時候,容易引發糾紛。”東莞市消費者委員會秘書長鄧國平表示,預付式消費讓商家握住了主動權,一旦發生糾紛,消費者處于被動局面,自身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鄧國平說,能夠吸引消費者為未來的消費提前埋單,商家所能給出的殺手锏無非就是“巨幅優惠”了,不少貪圖優惠的消費者容易被套牢。
“充卡1500元就贈送500元優惠券、充滿3000~5000元就贈送1200元優惠券、充卡萬元以上則贈送5000元優惠券”,東莞萬江陽光海岸小區一家美容店直接在門口顯眼位置貼出各種充卡優惠,吸引消費者購買其預存式消費卡。
美容院這一行業普遍存在預存式消費,商家把單次消費價格定得奇高無比,然后再制定各種預存式優惠套餐,吸引消費者購買。在美容院工作5年的小李說,以補水為目的的面部保養,單次消費的價格為298元,但如果選擇預存式,購買20次甚至50次的年卡,均分下來的價格可以低至每次50元。小李透露,她所在的美容院有幾百個長期客戶,基本都是購買年卡預存消費的,就沖著價格實惠。
“都是經不住商家預存卡優惠才出手購買。”在外企工作的白領劉麗前陣子在一家名為天母藍鳥的蛋糕店辦卡預存了500元,當時她想為女兒買的生日蛋糕要價220元,辦卡預存一定金額的話,可享八折優惠。
在美發店開了預存卡的徐萍表示,住地附近一家皇室美發店打出“預存500元打八折,預存1000元打六折”的優惠,她于是充了1000元開卡,想享受六折優惠價洗頭剪發。
1100元的優惠券,差點成了廢紙
近日,經洛陽市安徽路工商所工作人員調解,市民李先生和市區一酒店終于達成和解,這家酒店同意將李先生手中已過了有效期的1100元住宿券、就餐票再延期3個月。
2011年8月,李先生在這家酒店辦了張會員卡。辦卡的時候,酒店服務人員告訴他,對于新會員,在購買住宿券和就餐票時可享受優惠價。
當時,李先生購買了1900元的住宿券和就餐票。之后,他拿著這些票券,陸陸續續在酒店里消費了800元。之后因他常在外出差,剩余的票券就沒再用過。
2013年7月,李先生再到該酒店消費時,卻被告知他手里剩余的1100元票券都已過期,不能再繼續使用了。酒店方說:“這些住宿券、就餐票上都印著‘有效期至2012年8月31日的字樣,我們已盡到了告知義務。消費者由于自身原因未及時使用,這個損失應由他本人承擔。”
在工商人員調解下,酒店又多給了李先生3個月的消費期限。不過,商家的做法依然讓李先生感覺不合理:“這些預付款是我自己的錢,酒店咋能說過期就過期?”
店家撤場 預存款“打水漂”
預存享優惠,一旦商家發生變故,消費者就極為被動了。在某市南城行政中心附近上班的曾小姐,之前在一家美容店開了預存卡,但去年該店突然大門緊鎖,人去樓空。“我一個月才去一兩次,等發現該店關門,早就找不到人了。” 曾小姐說。
曾小姐在該店辦了張近2000元的美容卡,可享受16次面部美容服務,該店關門后她還有5次面部美容沒有去,折算下來損失600元左右。曾小姐說,因為挨得近,她單位不少女同事都在該店開了卡,每人損失金額數百元到1000余元不等。對于美容店關門,曾小姐表示她們只能自認倒霉。
家住東城景湖春曉的鄭先生,在樓下一家美發店充了2000元的卡,平時洗頭剪發都能享受一定的折扣優惠。“去年國慶時該店掛出招牌稱停業裝修,誰知后來竟轉讓關門了。”鄭先生說,因為充了2000元卡,所以他一直很關注該店動向,竟也讓店老板在眼皮底下溜之大吉了。
鄭先生后來幾經打聽投訴,終于找到該店在其他區的連鎖店,但該連鎖店只答應讓鄭先生繼續享受洗頭剪發服務,仍不肯給予退款。后來在該市消委會等部門的介入下,他們才讓鄭先生以購買產品的方式用完預存款,“最終2000元的預存款只換來兩瓶洗發水和幾把梳子等。”鄭先生無奈地說。
業內人士提示:預存類消費卡暗藏風險
消委會的專家表示,預存類消費卡的各類投訴形形色色,涉及的方面包括:一是有的商家合同本身含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限制消費者權利;二是消費者對行業的不熟悉,對經營者的財物和經營狀況缺乏了解,導致其利益處于不確定狀態;三是一些不法經營者借機詐騙、攜款外逃,在不知情不告知的情況下停業或者撤店走人,給消費者造成損失。
據介紹,我國的《會員卡管理試行辦法》,對于會員卡發行人的資質、發行價款的總額、發行程序、發行人與會員協議等方面均有嚴格的規定。但在實踐中,不具備發行資質、超范圍發行會員卡的情況仍大量存在,不少商家在發放貴賓卡、會員卡等相對比較隨意。由于該類消費屬預付款消費,隨著時間推移,存在諸多不確定性,消費糾紛問題時常發生。
12315提醒廣大消費者:這種預先吸收消費者消費金額的行為并不符合相關的法律規定,所以也沒有相關的保障,消費者應該謹慎對待,在選擇購買預付式消費卡時須慎重。如決定購買,要盡量選擇經濟實力強、規模大、信譽好的企業,以便安全消費;不要選擇預付款數額過多、時間過長的服務項目,避免一次性投入過高而承擔不必要的風險;同時,消費者在訂立合同時還要認真閱讀與商家訂立的約定規則、權利和義務材料,書面協議、發票收據等消費憑據要注意保存好,一旦出現侵權行為,及時向有關部門申訴、投訴、舉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