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9日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主持召開農業部常務會議,研究推進我國奶業持續健康發展工作。會議強調,加快發展現代奶業意義十分重大,任務十分緊迫。當前要按照優質化、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合作化的發展方向,理清發展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會議指出,近年來,經過全面整頓和努力振興,我國奶業努力克服多種嚴峻挑戰,正在逐步走出嬰幼兒奶粉事件的陰影,從快速增長階段走向建設現代奶業的新階段,取得了可喜成績。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推進,良種覆蓋率穩步提高,單產水平有新上升,生鮮乳質量安全衛生得到保障,現代奶業基礎格局初步形成。但我國奶業發展基礎仍然薄弱,面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和多方面嚴峻挑戰,今后要加大奶業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推動奶業持續健康發展。加快改良奶牛品種,建立高產母牛核心群,提高奶業發展競爭力;大力發展優質牧草,加快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增加優質牧草供給總量;鼓勵建立奶牛合作社和標準化養殖小區,加快建設奶源基地,健全養殖和加工環節的利益聯結機制;切實加強質量安全管理,提高奶業品質,提升品牌效益;加強標識制度管理,保護消費者權益;加強宣傳引導,提振我國乳制品消費信心,為我國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氛圍。
2013年12月27日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聽取當前奶業發展情況的匯報,研究部署相關工作。會議指出,奶業是我國的新興產業和朝陽產業,也是畜牧業中最有活力和潛力的產業。奶業發展正處在奶制品消費的快速增長期,同時也是食品安全、奶產品質量安全高度敏感期。滿足人們日益快速增長的消費結構調整的要求,必須保證奶產品的質量安全。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奶業發展,社會各界、國內國際也高度關注,這既是難得機遇,更是沉甸甸的責任。要切實推動奶業發展的轉型升級,最核心的就是要從千家萬戶的生產方式向規模化、標準化的方向轉變。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把奶業質量安全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和緊迫感,出實招,出新招,下大力氣提高乳品質量安全水平,推動奶業振興。會議強調,要以質量安全為核心,以奶源基地建設為重點,按照“保供給、保安全、嚴監管、促轉型”的思路,加快建設現代奶業,努力確保生鮮乳質量安全和穩定供給。一要加強奶站監管和生鮮乳監測,維護奶源市場秩序,重點加強對嬰幼兒配方乳粉奶源基地監管。二要加快推進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推動實施奶牛養殖小區轉型升級工程,扶持奶農合作社和家庭牧場發展壯大,幫助擴大養殖規模,改善飼養條件,提高生產水平和養殖效益。三要加強奶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提高奶牛單產和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四要深入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與當地結構調整、生態環境保護結合起來,從源頭上提高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五要加強奶牛疫病防控,切實落實免疫、監測、檢疫監管等綜合防控措施,推動疫病從穩定控制向消滅凈化過渡。六要探索密切奶農與奶企利益關系的辦法,提高奶農組織化程度。
2014年1月
農業部召開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確保嬰幼兒配方乳粉奶源安全監管工作。農業部將繼續保持高壓態勢,實現與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無縫對接,全力以赴打好這場提高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水平的攻堅戰,重點采取六項措施確保嬰幼兒配方乳粉奶源安全。
一是建設優質奶源基地。支持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進口良種奶牛,建設現代化牧場,加快良種奶牛擴繁,擴大優質奶源基地,努力確保生鮮乳從自建自控的奶源基地收購,并逐步做到全部來自企業全資或控股建設的養殖場。支持企業建設的牧場全部參加生產性能測定,指導科學養牛,確保好牛產好奶。督促牧場落實質量安全主體責任,用最優質的牛奶提供給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實現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奶源可追溯到牧場。
二是保證優質飼草料供應。加快實施“振興奶業苜蓿發展行動”,按照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生產的要求建設高產優質苜蓿示范基地。優先支持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奶源基地建設青貯和苜蓿飼草料基地,促進草畜配套,優化奶牛飼料營養結構,充分發揮奶牛遺傳潛力,改善奶牛健康狀況和生產性能,從源頭上提高牛奶質量水平。
三是強化奶站和運輸車監管。對128家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奶站和運輸車的資質條件進行重新審核,對相關的1869個奶站和719輛運輸車建檔立案,納入重點監管。制定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包干制度,要求省、市、縣層層簽訂“生鮮乳質量安全責任狀”,明確奶站、運輸車監管責任人,公布手機號,實行24小時監控,嚴肅責任追究。開展嬰幼兒配方乳粉奶源信息化監管試點,逐步實現收購和運輸的生鮮乳來源清楚、流向清晰、信息可追溯。
四是加大奶源質量安全抽檢密度。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懲重處嬰幼兒配方乳粉奶源違法違規行為。對奶畜養殖及生鮮乳生產、收購、運輸、銷售過程中存在的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在2014年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中,安排專門經費,重點監測嬰幼兒配方乳粉奶源質量安全,加密抽檢,覆蓋嬰幼兒配方乳粉奶源的所有生鮮乳收購站和運輸車,查處國家公布的所有違禁添加物。
五是培訓推廣關鍵技術。組織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中國奶業協會開展奶牛金鑰匙技術示范現場會、奶農培訓計劃和奶牛科技入戶工程等培訓。重點培訓嬰幼兒配方乳粉奶源的養殖場和奶站負責人,推廣飼料調制、擠奶貯運、清洗消毒、生產性能測定和疫病防控等關鍵技術,不斷提升奶牛生產和生鮮乳質量安全水平。
六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強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生產性能測定、良種補貼、優質苜蓿基地建設等政策扶持力度,促進奶業加快轉型升級。政策優先支持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自建牧場以及收購、參股的養殖場(小區),重點對養殖場(小區)水電路、檢測條件、擠奶機械、糞污處理、飼草料基地、防疫條件等進行改造提升,不斷提高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的奶源供給和質量安全控制能力。
嬰幼兒配方乳粉檢驗機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3〕57號),嚴格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保證嬰幼兒配方乳粉發證檢驗工作質量,依據《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于貫徹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嚴格生產許可工作的通知》(食藥監食監一〔2013〕253號)和《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審查細則(2013版)》,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組織專家組,對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檢驗機構進行了推薦、考核和評審。經研究,決定由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國家乳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山東省食品藥品檢驗所、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上海)、國家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州)、安徽省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安徽國家農副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黑龍江省質量監督檢測研究院、武漢食品化妝品檢驗所共8家檢驗機構承擔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檢驗工作。
各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對企業現場審查抽取的嬰幼兒配方乳粉樣品,應分送2家以上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許可檢驗機構進行生產許可檢驗。檢驗機構要嚴格按照嬰幼兒配方乳粉國家標準、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的檢驗方法和食品標簽明示的成分進行檢驗,并準確、及時出具檢驗報告。檢驗報告應同時報送相關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