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月晴
(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山東青島,266100)
誤解,是言語交際中不可避免的現象,當說話人所表達的信息和交際意圖不能被聽話人正確理解時,即產生誤解。在國內,話語誤解的研究起步比較晚,始于20世紀80年代。1983年,馮壽忠發表《“誤解”初探》一文,拉開了話語誤解研究的序幕,他從修辭的角度探討了誤解的主要特點、類型及在文學作品中對誤解的巧妙運用,從而在國內學術界形成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此后,尤其是進入21世紀之后,許多學者把研究轉向這一領域,關于話語誤解的研究豐富起來。話語誤解之所以得到如此多的關注,是因為其研究的視角很廣,可以從多角度進行探索分析。但也正是由于其研究視角之多,可結合的實用語篇也多,使得目前的研究比較松散,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對話語誤解的總體研究也比較薄弱,而對特定某一方面的研究分析比較多。本文在從社會語言學、語用學、認知語言學對話語誤解研究進行評述的基礎上,分析目前話語誤解研究尚存在的問題和發展趨勢,從宏觀上對話語誤解進行總體研究。
隨著話語誤解研究視角的確立,對這一研究的文章也日益增多。通過對所搜索到的相關文章進行分類和分析,我們發現我國學者主要從三個方面對話語誤解進行研究,即社會語言學視角、語用學視角和認知語言學視角,研究視角較寬。
從社會語言學的角度,伍學亮、阮禮斌等人進行了各自的探索。伍學亮在其《誤解的社會語言學探析》一文中從與社會相關的性別、跨文化、語言變異和社會心理四個方面探索了言語的誤解現象,用實例論證了這些觀點。但是研究的方向比較單一,僅從社會語言學角度對誤解的成因進行了簡單的概括,并沒有進行深入的探討,比如指出誤解的類型或者相應的避免誤解發生的方法。阮禮斌在《近十五年來誤解在中國的研究》一文從跨文化和社會心理學角度進行了研究,探討了誤解的形成機制,對如何避免誤解給出了一些建議,并分析、借鑒了熊學亮、宗世海等人在社會心理研究方面已取得的成果。
從目前以語用學為基礎對話語誤解的研究來看,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用普通語用學理論對話語誤解的研究,二是用新興的認知語用學理論對話語誤解的研究分析。
在國內,何自然、程雨民等從普通語用學理論角度專門或間接地對話語誤解進行了研究分析。美國語言哲學家格賴斯(Grice)曾提出會話合作原則(cooperative principle),即在言語交際中為了達到特定的目的,說話人和聽話人之間存在一種默契,一種交際雙方都應該遵守的原則。何自然在其《語用學概論》一書中用實例闡釋了格賴斯論述的言語交際中違反數量原則和關聯原則而引起的誤解。何自然還通過例證分析了其中一種誤解現象及其形成的原因,即“如果說話人所要表達的間接地‘言外之意’與聽話人所理解的不一致,那很可能是話語中共知的語言信息不足,或語境含糊所引起的。有時,說話雙方的社會地位、身份方面的差異或說人出自禮貌,言不由衷,也會產生上述的說話人要重復所說話語或者選擇較清楚的話語,把需要表達的‘言外之意’明確地表達出來”。他的研究成果引導后來的學者從語用角度深入探討話語誤解。
程雨民深入探究了誤解發生的必然性及誤解產生的原因等方面的問題,闡釋了誤解的不可避免性。而從實踐的角度來看,話語的誤解并不等于言語交流的失敗,因為聽話人雖然做出了錯誤的解釋,但是這會在他以后的話語中,或隨后的行動中反映出來,說話人會因此發現他的理解錯誤,并予以糾正。
法國學者斯珀伯(Sperber)和英國學者威爾遜(Wilson)于1986年從認知語用學角度提出了關聯理論(Relevance Theory)。隨著關聯理論的提出及國內外學者對此研究的展開,利用這一理論對話語誤解進行研究應運而生,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宗世海在《誤解分類的理論與實踐》一文中借鑒了西班牙學者尤斯·拉莫斯(Yus Ramos)的研究方法,利用關聯理論對話語誤解進行探討,在這一框架下利用意義標準把誤解分成了兩大類、四小類。除此之外,他還從關聯理論的角度研究了誤解的形成機制,提出了誤解成因二因素說。后來的學者大多承襲了他的研究方法,利用關聯理論,解決的主要問題也大多是誤解的定義、誤解的分類及其形成機制。由此可見,宗世海在國內利用關聯理論對話語誤解進行研究的前瞻性,使得對話語誤解的研究進入一個全新的時期。
尹化玲在《論關聯理論視角下的話語誤解現象》中利用明示—推理交際,分析了話語誤解的形成原因,但其研究落入俗套,首先介紹關聯理論,然后利用認知語境分析誤解實例,最后則從交際雙方的角度來探析怎樣避免話語誤解的產生。與之研究相近的還有楊蘇等。
為了尋求突破,朱麗對所謂的“新型話語誤解”(例如網絡聊天中的誤解)進行了分析,彭立以陸空通話中的誤解實例為分析對象,研究話語誤解,拓展了新的研究空間。關聯理論視角下話語誤解研究的領域也變得更加寬廣。
20世紀四五十年代,認知科學興起。雖然認知科學是一門新興的學科,但是卻在揭示人腦的工作機制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把話語誤解現象與認知科學聯系起來,是話語誤解研究的新方向。
周麗娟的《從認知角度看交際中的誤解》運用關聯理論、言語行為理論、規約隱涵及語用預設理論進行闡釋分析,最后以認知心理學作為理論依據得出結論:口語交流誤解產生的原因是聽話人把說話人意義理解為無標記意義,而說話人傳達的是有標記意義,認知心理學的圖式理論能夠對此提供更好的解釋。
黃玉淑在《從認知隱喻學的隱喻類型解析話語誤解》一文中通過不同的隱喻類型思維推究話語誤解的原因,文章對話語誤解的研究角度較新,但也有缺憾:所用例子并不新穎,且有些例子適用于多種類型,甚至有的例子中并不存在明顯誤解,此外避免誤解的對策也過于籠統。
柳超建的《言語交際中誤解的認知闡釋》認為誤解產生的重要原因是交際雙方的認知語境不能互明而導致無法激活相同的理想化認知模式或是投入理想化認知模式時產生差異。通過六個案例分析,找出了誤解產生的具體表現,據此認為以理想化認知模型理論來解釋人類言語交際中的誤解現象更符合人類普遍的認知規律。
鄭欣榮、朱雪蓮認為認知語言學是建立在體驗哲學基礎上的科學,從誤解與意象凸顯、誤解與原型范疇及誤解與理想化認知模型三個方面來分析,認為交際中產生誤解在所難免,但又不是全然有害的。
總之,認知語言學理論在解釋誤解現象時有其自身的優勢,因此備受推崇,在認知語言學理論下的話語誤解研究也將朝著更廣泛深入的方向發展。
目前,關于話語誤解現象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話語誤解的定義、形成機制、類型、限制或消除等方面進行了探索,但是仍然存在許多尚待深入解決的課題。
國內對話語誤解現象的研究還沒有形成體系,學者們對誤解的概念表述尚未達成一致,相關的界定也存在爭議,有待繼續研究。例如在國內文獻中,關于誤解的定義就有多個,馮壽忠從修辭學角度出發定義誤解,但由于誤解是存在語言的使用過程中,宗世海提出了誤解的另一種定義,即誤解是言語交際過程中聽話人沒有準確、全面理解說話人意義的現象。由于誤解的定義存在分歧,誤解和其他相關術語的區別也未能明確,例如誤解和曲解的區分問題。
目前話語誤解相關的研究大多是借鑒了西方的理論模式,缺少理論創新。雖然宗世海提出了對誤解的定義,對誤解進行了不同的分類,但對誤解類型的劃分比較模糊,其理論仍需進一步完善。隨著對話語誤解的深入研究,不少學者轉向認知角度,但由于認知研究是根據可觀察到的現象揣測心理過程,因此相關的理論還需要大量的語料來證實其合理性。
研究誤解的目的是探索誤解發生的規律,為成功交際服務。對誤解最多的研究集中在它的形成機制,而關于其形成機制說法眾多。大多數學者認為,誤解形成機制的闡釋應該是肯定的,而不是可能的原因,所以應該做出統一的、更為深入的解釋。
雖然話語誤解可以從多個方向進行研究,如社會語言學、普通語用學等,但對它的研究已經不限于這些角度,從認知語用學、認知心理學等及其他認知學科的角度對話語誤解進行深層次、多角度的分析已經成為趨勢。
話語誤解的研究之所以備受關注是因為話語誤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隨著其發展,越來越多的文章結合具體的語料分析話語誤解,對誤解的類型進行了各自的總結和分析,如朱麗和彭立分別對網絡語言中的誤解和陸空通話中的誤解進行了研究。
誤解是普遍存在的現象,但是因為各民族的思維方式與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概念體系呈現錯綜復雜的多維角度,誤解的對象和認知根源也會不同。許多學者試圖對漢語、英語等語料進行跨語言對比分析,研究不同語言中誤解的異同。在對誤解的應用研究中,這種對比方法會更多地運用。
30年來,關于話語誤解現象的研究不斷深化,研究的范圍也不斷拓展。其研究逐漸結合社會語言學、語用學、認知語言學等方面的理論,探討話語誤解的形成機制、類型及如何避免誤解的發生,豐富了研究課題,充實了文獻資料,但是目前也有一些尚需要繼續研究的課題,比如對誤解的定義無統一標準,研究理論相對單一,相關的研究比較零散,不成體系等。但是在國內眾多學者的努力下,隨著對話語誤解研究的深入,相應的理論也在不斷完善。本文通過對話語誤解研究的回顧和展望,從整體上對話語誤解的研究進行評述,反映了整體研究的重要性,針對尚存在的問題,以期為其整體研究體系的形成提供新的發展方向,拓展研究空間。
[1] 馮壽忠.“誤解”初探[J].山東師大學報,1983(6):73-77.
[2] 伍學亮.誤解的社會語言學探析[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1(5):63-64.
[3] 阮禮斌.近十五年來誤解在中國的研究[J].思茅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10):85-90.
[4] 何自然.語用學概論[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5] 程雨民.語言系統及其運作[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6] 宗世海.誤解分類的理論與實踐[J].外語學刊,2004(4):36-42.
[7] 宗世海.誤解研究的歷史、現狀和問題[J].外國語,2003(3):65-73.
[8] 尹化玲.論關聯理論視角下的話語誤解現象[J].牡丹江大學學報,2011(5):103-104.
[9] 朱麗.從認知語境看新型話語誤解[J].文教資料,2007(1):54-57.
[10] 彭立.從關聯理論角度淺析陸空通話的話語誤解[J].中國民航飛行學院學報,2009(1):13-15.
[11] 周麗娟.從認知角度看交際中的誤解[J].外語學刊,2003(3):48-51.
[12] 黃玉淑.從認知隱喻學的隱喻類型解析話語誤解[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365-367.
[13] 柳超建.言語交際中誤解的認知闡釋[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0(3):101-104.
[14] 鄭欣榮,朱雪蓮.從認知角度看交際中的誤解[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