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簡述:美洲大蠊提取物中具有創面修復、抗腫瘤以及對疑難病癥卓越的輔助治療效果已經成為近年來國內外研究的重點,其相關藥理活性和臨床療效已經得到肯定,但是相關藥物僅有3 種。公司技術研發中心多年圍繞“美洲大蠊提取物”開展各項醫學研究達50 余項,已申請相關專利40 余項,相關研究成果分別獲得國家、省、市級科技進步獎。同時,公司建立了全球唯一美洲大蠊GAP 養殖基地,完全實現美洲大蠊從野生材料到規模化養殖,本技術在國際具有先進性。
市場前景預測:美洲大蠊提取物相關市場需求規模不少于200 億美元。公司研發的以治療創面修復類的康復新液系列產品銷售快速增長,2012 年超過2.5 億元,市場份額達到70%。預計至2015 年創面修復各類產品銷售將達到年銷售量10 億,累計新增利潤2.76 億元,累計新增稅收1.5 億元。本項目的實施對于以美洲大蠊為原料的創面修復類藥品的研發、生產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對促進民族中藥行業的高附加值發展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項目簡述:
1)功效:能走竄通血脈,破血積聚,散寒解表,祛風止癢,除濕止帶,鎮驚安神,和胃降逆,疏肝解郁,明目輕身,活化皮下組織交感系繳素,促進腎上皮質釋放,使皮下脂肪蛋白酶分解,興奮延髓血管運動中樞,使血漿腎上皮質酮升高,促進血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新生,對皮下組織蔓延性白癜風病有獨特的治療效果。
2)特點:采用天然中藥,按科學配比制備成服用方便的散劑型,減少煎中藥難的問題,節約能源時間,對人體無任何副作用,能達到藥到病除的獨特效果,為慢性蔓延性白癜風患者帶來福音,填補了人類醫學史上的空白,是中國醫藥學對人類社會的一大貢獻。
市場前景預測:本病是世界醫學界耗費巨資卻未能攻克的常見病之一。中國每年約有300 萬新發病例,全球每年約有1000 萬新發病例,本病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與精神。2008 年中美兩國聯合研究治療本病的藥物,已花去千億人民幣,至今還未研制出有效治療的藥物。不計其數的患者在為該病求治中花去大量的經濟及精力,全球各種治法的效果都不令人滿意。本發明早日轉為成果,對國家人民及社會有無比的經濟社會效益。希國家資金扶持,指引早日轉化為產品。
項目簡述:金歲方牌最細粉直接服用飲片目前已進入產業化生產階段,本項目依托企業自主研發的發明專利技術《中藥最細粉的制備方法》及《壓縮顆粒機》,于 2011 年 3 月進入大生產,2012 年銷售已到11 532萬元。關鍵設備技術點:藥材在專利技術的運動中受到高于激振頻率幾十倍的沖擊、剪切、擠壓、研磨作用,不斷細化分解,最終得到微米級或納米級顆粒,其細度達到800 目以上。超微粉技術改變傳統了中醫手段,中藥材經超微粉碎細化后,更多保留了中藥的生物活性成分,提高有效成分溶出率,并使得藥材以“全成分入藥”而直接沖服,從而達到速效、高效、長效的治療效果。可直接用于口服,從而免除了飲片煎煮等繁鎖的工藝。
市場前景預測:通過一年多的市場構建,目前金歲方牌最細粉直接服用飲片已進駐200 多家三甲中醫院,在20 多個省市和地區銷售。金歲方牌最細粉直接服用飲片目前擁有近40 個系列產品。①項目建成達產后,最細粉直接服用飲片產能將達600 t,預計銷售收入每年達到120 729 萬元,利潤達到16 298 萬元。②項目建成達產后,每年向國家交納稅金將增加12 195 萬元。③項目建成達產后,將新增350 個就業崗位。④項目建成達產后,可帶動本地區藥農增收約21 000 萬元。
項目簡述:四川為半夏的主產區之一,2012 年,“儀隴半夏”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為帶動革命老區經濟的發展和農民致富,項目充分利用荒山、荒地為扶貧開發尋找新途徑,同時公司與成都中醫藥大學峨眉學院在南充市儀隴縣聯合開展了川半夏規范化生產及管理技術攻關,建設150 畝川半夏種源基地,建設500 畝規范化、規模化、無公害的川半夏種植基地,從而將半夏種植成果轉化為實用技術,實現共享。
市場前景預測:由于半夏野生資源減少、栽培困難、價格高等原因,導致市場上流通半夏多為產量大、易生長、價格低廉的水半夏,半夏缺口非常大。目前四川半夏產量雖大,但尚無川半夏GAP 基地,通過本次研究,制定出川半夏規范化種植技術,提高川半夏品質及產量,以保證川半夏的臨床療效。并以此指導儀隴地區藥農規范化種植川半夏,以擴大川半夏種植規模,填補國內外半夏缺口。
項目簡述:夾江石斛良種選育已經四川省林木品種審定委員認定為:良種夾江石斛,已建種植資源圃100 畝(推廣種植600 畝),已發表了四川石斛一新種論文(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已取得良種證書。采用人工砌石梯、石地和優選健壯老篼、老莖進行無性繁育種苗,栽植到石縫中,栽苗后做好各項田間管理工作,使之發苗率高,提高繁育系數。采用多元地配方使之栽培土壤疏松透氣,使之栽苗后達到自然生長目的。
市場前景預測:由于我國石斛資源缺乏已近瀕危,年需求量約3 500 t,而目前人工石斛年產量不足500 t,靠采集野生資源和進口供應國內市場,較長時間以來人類無度采集野生資源,導致資源越來越少,人工石斛種植難度大,生產成本高、難以行成規模化生產。而石斛的保健用途不斷出現,因而該項目產品20 年內難以滿足市場需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深遠的社會、經濟、生態效益。
項目簡述:
1)年度進度。2012 年 10 月 ~2013 年 6 月,完成基地建設,種苗繁育;2013 年 7 月 ~2013 年 12 月,完成規范化養殖操作規程,制定企業標準。
2)項目創新性。攀西地區沒有進行過人工養殖穿山甲技術研究,本項目的實施有利于保護攀西地區野生穿山甲資源,同時提供藥用價值的商品穿山甲,屬于技術應用和理論知識的創新。
3)主要指標。①建成占地20 畝的穿山甲養殖示范基地一個;②引入50 頭穿山甲進行養殖技術研究;③初步探索養殖穿山甲規范化操作規程。
市場前景預測:綜合分析90 年代國內穿山甲市場貿易量,結合楊立權等(1994)對我國每年至少需穿山甲110 000 ~150 000 頭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要的預測,再考慮到當前穿山甲食用和藥用量增長的趨勢,估計目前國內對穿山甲的年需求量在200 000 頭左右。未來很長時期藥用穿山甲供需缺口都很大。
項目簡述:攀西地區獨特的氣候條件特別適合靈芝生長,野生靈芝資源豐富。并且當地豐富的果枝、桑枝、玉米芯、藥渣、蔗渣等資源可為靈芝種植培育提供充足的原料。本項目擬以工廠化規范種植和深山仿野生栽培兩種模式開展靈芝培育,并分別建立一個示范基地。同時,建立一個靈芝保健品生產廠,用于我們自行研發、在臨床應用已久、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攀西靈芝茶(包括上班茶和下班茶兩款)、靈芝培元液(酒精度40%的男士保健酒)、靈芝養顏露(酒精度20%的女士保健酒)、養胃解酒膏等靈芝系列功能保健食品的生產。
市場前景預測:靈芝入藥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在國人心目中有著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底蘊。現代醫學也證實,靈芝確實具有抗腫瘤、增強免疫、抗衰老、抗疲勞、護肝解毒等多方面的藥理作用,為我國藥典收載,也是我國衛生部承認的藥食兩用中藥品種。靈芝原藥材目前市場暢銷,靈芝孢子粉更是供不應求,靈芝免煎中藥的市場需求量較大,靈芝保健品市場目前也正逐步興起。本項目利用自身優勢生產的靈芝原藥材、深山野生靈芝、靈芝孢子粉、靈芝系列保健品有著良好的市場前景。
項目簡述:金釵石斛以莖入藥,性寒、味甘,具有益胃生津、滋陰清熱等功能,臨床用于治療熱病傷津、口干煩渴、舌光少苔、食少干嘔、病后虛熱、目暗不明等癥;另外金釵石斛具有抗腫瘤、增強機體免疫力、抗白內障等作用,對消化、呼吸、心血管系統和眼科疾病有明顯的治療效果。合江縣金釵石斛種植面積近1萬畝,可種面積在30 萬畝以上,分布在先灘鎮、福寶鎮、五通鎮、自懷鎮等4 個鄉鎮的32 個村,共計1425戶,年產石斛種苗500 萬株,商品藥材10t 左右;至今已發展10 畝以上大戶78 戶,過百戶社員合作社2個。金釵石斛作為合江縣道地中藥材,其品質經瀘州醫學院、瀘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檢測,石斛堿含量高于《中國藥典》標準。
市場前景預測:合江金釵石斛己在全國具有相當的知名度。從目前石斛的市場走勢看,可用“升、暢、缺”三個字概括:“升”即價格一路上升,“暢”即銷路暢通,一般不積貨,“缺”即時常有缺貨情況,可見發展合江金釵石斛生產具有較大的市場空間和較好的市場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