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士軍,楊皓宇,李冬冬
(宿遷市科技信息中心,江蘇宿遷 223800)
當今世界,創新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而創新的主體是企業。2013年11月份,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推動科技資源向蘇北集聚的意見》明確指出,大力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水平,使科技創新更好地支撐引領蘇北經濟社會發展和全面小康建設。面對這個大好時機,如何把握好省委省政府的政策資源,如何調動企業在這輪科技創新發展中的積極性,引導更多的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提高核心產品競爭力,使更多的企業獲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資質,對全市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有推動作用。
全國高新技術企業(以下簡稱高企)(按照新標準認定)認定可以追溯到2008年國家頒布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來加以界定,我市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也經歷了一個由少到多、由弱變強的過程。2008年按照新標準認定高企僅為9家,到2013年末達到84家,企業數量增長超過9倍,產值從最初的幾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200多億元,思考高企認定給企業帶來哪些好處,對于下一步全市高企發展具有借鑒作用。
企業品牌是指以企業名稱為品牌名稱的品牌。它傳達的是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企業價值觀念及對消費者的態度等,能有效突破地域之間的壁壘,進行跨區域的經營活動。為企業樹立良好的形象,企業產品更容易被廣而告之,市場接受度更高。能夠獲批國家級高企是企業自身實力的象征,高企認定條件明確表明企業須對其主要產品(服務)的核心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企業高新技術產品收入要占企業總收入60%以上,這充分證明企業在科技創新、自主品牌研發方面投入比較大。擁有國家級高企證書,就是一面“燙金招牌”,對外宣傳形象、產品市場質量都得到提高,客戶對企業的信任感增強。尤其是對上市企業,大多數股民關注的不僅僅局限于企業經濟發展情況,更多地注重企業在研發、創新方面投入了多少,產品未來市場競爭力如何,擁有各類專利有多少,核心技術更新的層次問題,這對企業未來發展十分重要,擁有高企證書,充分證明企業創新發展實力很強。
稅收是國家財政收入的最主要來源和政府宏觀調控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創新不但具有高收益,同時還具有高風險性,夾雜著諸多不確定因素。稅收支持可以提高企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因此對于經營初創期、更新升級期的企業而言,創新風險很大,給予高企一定稅收優惠減免,可以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國家級高企目前主要享受兩方面稅收優惠政策:一是企業所得稅減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28條第2款規定,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企業所得稅由原來的25%降為15%,降低幅度達到了40%,每一家高企認定周期(3年)可以減免很大一部分稅收,效益自然提高;二是研發加計扣除減免,對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2013年全市高企享受科技政策稅收減免8800萬元,同比增長76%。
政府作為市場的“裁判員”,通過各種手段維護市場各個主體的平衡穩定,針對企業主體,政府通過支持企業有效投資、產品技術創新、幫助拓展市場、推動要素保障和優化發展環境等手段,引導企業快速壯大發展。江蘇中科君達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2010年在宿遷市經濟開發區投資創建的,企業2012年獲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在政府幫助下,通過短短的3年時間企業已經發展成為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綜合性物聯網級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與國內外眾多知名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關系,企業效益成倍增長。2013年全市84家高新技術企業共承擔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31項,占全市承擔科技項目總數的25%,即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足4%的高企,承擔了全市1/4的省級以上科技項目,政府資金項目重點支持高新技術類企業。與此同時,政府各部門出臺的金融、發改、產業支撐辦法等重要政策性文件都以企業是否是高企為前提條件。
2013年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不足4%的高新技術企業實現超過7%的產值和收入。對比2012年和2013年全市46家高企發現,企業總產值、總收入和總利潤較基本相同,41家盈利企業中有28家企業凈利潤超過上年同期。企業各項收入中對外出口增幅較大,其中2013年度實現出口總額3.7億元,同比增長26.15%。企業不斷重視產品升級和科技創新,2013年企業承擔各類科技項目和自主承擔項目達到180個,同比增長12.5%;企業專利申請同比下降10%,但是授權專利增長86.56%,由2012年的253件增長到2013年的472件,專利質量不斷提升。科技創新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短期內進行大投入,未來幾年內企業必將獲得巨大的收益。
高企作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研究與試驗發展的主體,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引導,幫助符合條件的企業申報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稱號,不僅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上的實惠,也能為企業帶來一種新的理念,著眼長遠,注重產品技術含量,對我市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具有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