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興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浙江杭州,310053)
在“十二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綱要》中指出,高等職業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由此,學生職業素質和技能的培養已經成為高職教育的根本任務和中心工作。學生職業技能和素質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反復強化的過程,需要我們在整個教學流程中不斷引導和培養。校內實訓基地是高職院校實施崗位基本技能訓練的主要場所,是學生體驗就業崗位的第一現場,也是學生職業技能和素質培養的重要環節。通常,校內實訓以基本操作技能訓練為主,大多采用分組教學,由多名教師共同承擔。由于師資隊伍人員構成較復雜,如果沒有統一的教學標準,容易導致教學內容和方法產生隨意性和差異性。這些都不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崗位基本技能和形成良好的職業素質,最終會影響到整個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通過探索和教學實踐,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改革以解決上述問題。
教學實習是高職教育中培養學生基本職業技能的重要實踐環節。學生只有具備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在后續的專業頂崗實習中找到對口實習崗位,才能在競爭激烈的就業大潮中順利獲得首崗的就業機會。機電類專業校內實訓基地日常開展的車工、鉗工、銑工、電工電子、數控加工等實訓教學任務,其操作技能都有對應的國家職業資格標準,可以從相應工種的國家職業資格鑒定標準中的崗位基本操作技能入手,通過企業崗位要求調研、崗位技術能手參與研討等措施,總結提煉實訓教學職業技能操作規范要求。圍繞這個規范要求,開展一些主題教研活動,設計好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案,再對全體指導教師進行培訓,提高教師操作演示的規范性和實踐教學水平。規范化的教學可以使學生學到正確的操作方法,練好基本功,讓他們在校內實訓中就能扎好崗位操作技能的馬步,為今后的技能提升打下扎實的基礎,同時也能促進學生養成一絲不茍的良好工作習慣。
“現場教學”是實踐教學的主要形式之一。“現場教學”貫穿于整個實訓教學環節,是每一項實訓內容的主導性教學環節。“現場教學”不僅有理論知識的講解,還有操作技能的演示或示范,具有理論實踐的雙重性。“現場教學”不僅僅是主講教師的工作,也是所有實訓指導教師的主要工作之一。由此,“現場教學”在實訓教學中的作用、重要性、覆蓋面顯而易見。但是校內實訓基地的一般教學實習大多由多位教師分組共同實施,目前高職學校在實訓指導教師的人員構成上比較復雜,有大專院校應屆畢業生,有技術工人,也有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等。對于同一個教學環節的同一個實訓課題,不同教師往往會有不同的理解,在分組教學時會體現出很大的差異性,其中包括基本教學內容、時間分配、教學程序,甚至包括操作訓練的安全操作規范等。使得同一專業、班級的學生在同一教學環節中接受不同的教育和訓練,這很容易在教學過程和學生群體中引起混亂。要讓這些不同背景的教師揚長避短,圍繞提高職業技能培養和職業素質訓導教學質量這同一個目標發揮各自最大的作用,就要對“現場教學”課的準備、組織、講解、演示和示范等各個程序提出基本教學規范要求,這就是“統一教案”的規范要求。同一個教學環節的同一個實訓課題(包括同一環節的理論課和現場教學課),依據其基本技能訓練要求,通過集體備課,由主講教師制訂基本統一的教案,包括基本教學內容、每項內容的教學時間分配、講解和操作示范程序和規范要求、所需的主要教學設備器具等內容,再組織相關教師進行討論,取得一致后以教案形式將其固定下來。以此來規范實訓教學主要環節的教學活動,減少指導教師工作的隨意性,保障實訓教學質量。當然這需要一個統一思想、加強溝通、不斷磨合、不斷改進的過程,需要一個相當長的建設與完善過程。
近年來,隨著國家和省市級示范院校建設工作的推進,各高職院校的實踐教學硬件建設都上了一個臺階,在很多方面都已超越普通本科院校。但是在實訓現場的管理方面,學校和一流企業的差距還很大,甚至可以說在校內實習中很少能真正體驗到企業現場管理氛圍。高職院校在教學實踐中都注重知識技能培養的改革研究,但往往輕視了一些基本職業素質的養成教育,如遵守規章制度、愛護工具等基本崗位素質教育。
“6S”管理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日本,是目前國內企業采用最多的現場管理模式之一。它的核心思想就是針對企業中每位員工的日常行為方面提出要求,倡導從小事做起,力求使每位員工都養成事事“講究”的習慣,從而達到提高整體工作質量的目的。它提出的目標簡單、明確,就是要為員工創造一個干凈、整潔、舒適、科學合理的工作場所和空間環境,并通過“6S”管理有效的實施,最終提升人的品質,為企業造就一個高素質的優秀群體。“6S”管理的最終目標是提高人的“素養”,這是和高等職業教育的目標相符合的。“6S”管理經過60余年的發展,有一整套經過實踐檢驗的行之有效的“素養”培養方法,是值得高職教育在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過程中學習借鑒的。但學校和企業的差別還是很大,在校內實訓中全盤引進“6S”管理是不現實的,由于執行不到位,反而會起到相反的作用。經過實踐,在校內實訓現場實施“6S”管理中重點引入“定置管理”是較適宜的。定置管理是“6S”推行的主要手段之一,它要求將現場的所有物品確定位置,任何人、任何時候都能夠方便地從現場找到需要的物品。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把工具箱、工量具、原材料、制成品、廢料、衛生用具等擺放位置和要求確定下來,通過巡回指導時時刻刻的提醒學生遵守規則,讓學生明白在企業現場工作時做任何小事都是有要求的,所有工作要按規則要求來完成,還可以通過每天早晚進行的“天天講評”活動,點評一天來的進步和需要持續改進的地方。在校內的實踐教學中要把“6S”管理知識融入教學內容,在入門教育中講解基本內涵知識,做好動員,每個分崗位要講解標準要求,還要把每天的整理、整頓、清掃工作納入日常教學范圍,即在教學時間內進行,有計劃、有講解、有考核。在教學現場實施“6S”管理,可以讓學生了解到企業現場管理的基本內涵,改善現場環境和教學秩序,減少不必要的損壞,節約成本。但是,在學校實施“6S”管理,和企業還有很大的不同,因為實訓學生的流動性很大,“6S”管理的推行也許始終在初級階段,可能看不到素養明顯提高的成績,這就更需要教師長期的堅持。而且素質提升要依靠潛移默化的培養,細微的進步就是巨大的成績,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表現要多予以表揚。
實訓教學中學生成績的評定依據往往是學生操作訓練制作件的結果,少有訓練過程成績評定的要求,對實踐教學中基本操作技能規范和素質教育考核也幾乎是空白。針對這些情況,在教學實習中要依據基本職業技能要求建立各實訓環節的考核標準,嚴格實行基本素質和實踐操作技能雙重考
核,并在學生實習成績評定中增加操作規范執行情況、安全文明生產、素質養成等實訓現場過程考核內容。這一方面使得學生成績的評定更加客觀、公正和全面,能調動學生學習過程的積極性,并有效規范學生的行為,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另一方面也會促使指導教師在教學中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與研究各實訓課題相關的理論知識和作業規范,注重訓練項目的工藝問題,注重自身的素質養成,并且更加慎重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的成績評定。
高職學生基本職業技能培養和職業素質訓導教學改革是一項任重道遠的工作,無論是已經實施的,還是正在嘗試的,在獲得一些成功經驗或者成果的同時,都會存在一些不足,甚至出現一些新的問題,都有一個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完善與改進的過程。我們只有一如既往地根據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對職業技能和工程素質的要求,針對所開展的實訓教學工作特點,不斷探索實踐教學新思路,創新實踐教學新方法、推廣實踐教學新技術,使高職教育的實踐教學更加貼合企業人才崗位需求。
[1] 蓋曉芬.高職學生職業素質培養研究與實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4).
[2] 沈時仁.高等職業教育職業素質養成體系的構建[J].寧波大學學報,2010(11).
[3] 張有根.談高職學生隱性職業素質培養路徑[J].中國成人教育,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