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萍
(南京圖書館,江蘇南京 210018)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網絡的普及,讀者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第十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2年,31.2%的國民進行過手機閱讀,較2011年的27.6%增加了3.6個百分點,增幅達13.0%。手機閱讀群體平均每天閱讀時常超過40分鐘,每年人均花費23.31元,較2011年增長了2.56元。電子書閱讀量為2.35本,比2011年增長了0.93本,增幅達65.5%。隨著數字閱讀的蓬勃發展,閱讀轉型將極大地影響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和服務內容,甚至有可能關系到圖書館事業的興衰。圖書館需要正視數字閱讀時代的到來,加快完善數字閱讀服務體系,建設互聯網時代的書香中國。
當前幾乎所有的云服務都可以在圖書館領域得到應用。圖書館搭建云服務平臺主要有以下3種建設內容:
(1)數字資源的存儲系統──云存儲服務平臺的建設。當前我們面對海量數字資源,僅僅建立海量數據庫根本不能滿足大量讀者訪問數字資源服務平臺帶來的大規模并發訪問的需求,所以如何能讓海量數字資源提供高效、便捷的信息服務必然是數字圖書館建設的立足之本。
(2)對海量信息進行有效挖掘建設,是實現高效信息服務的關鍵。要實現高質量的信息服務必須具備大規模數據處理的能力,信息檢索的難度也必然會隨著信息量的增加而加大,所以如何做到對海量信息進行有效的挖掘建設,將是數字圖書館能否給讀者提供高效信息服務的關鍵突破。
(3)讓海量的數字資源能在各種不同終端方便快捷訪問的建設。海量數字資源及快捷的信息服務已經成為數字圖書館的發展方向,如何才能實現數字資源在各種不同的終端服務,例如PC機、IPad、智能手機等終端,那樣才能最大地提高數字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能力,同時使數字圖書館的影響力最大化。
(1)云服務給數字圖書館提供了高可靠、完整的數據存儲。圖書館不需要再擔心數據損壞丟失、病毒入侵等帶來的麻煩,只需要把自己的數據存放到“云”中,在需要時接入互聯網就可以根據需求隨時取出使用、修改。云服務為圖書館推動數字資源的應用提供了無限多的可能,也為圖書館對海量數字資源的存儲和管理提供了無限的空間。
(2)云服務可以幫助圖書館更方便快捷地打造以讀者為中心的平臺為讀者提供服務。在云服務模式中,相關的數據都存儲在“云”中,讀者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可以便捷、安全地獲得“云”中的數據。雖然“云”里有成千上萬臺計算機為讀者在提供服務,但對于“云”外的讀者來說,看到的是一個統一的服務界面,讀者使用“云”就如同使用本地電腦一樣方便。
(3)云服務可以幫助圖書館實現資源更好地共建共享。通過“云”,資源被保存在“云”的另一端,所有讀者只要通過自己的計算機連接互聯網,就能訪問到同一種資源,這樣就能達到很多館的資源更深一層次的共建共享。
(4)云服務可以提供超強的運算能力。“云”可以將數萬至百萬的計算機聯合起來提供超強的計算,可以讓讀者的請求面對海量信息服務時能達到毫秒級的響應,所以“云”可以讓圖書館用較低的成本來獲得較高的效益,而且解決了服務器訪問帶寬限制的瓶頸。
發展云服務將是圖書館在數字閱讀環境下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云服務模式中,圖書館每天都會有大量新的資料信息增加到海量資源數據庫中,讀者可以從圖書館云服務平臺檢索到最新的資料和信息;在云服務模式中,圖書館的運行成本大大地降低了,但效率卻大大地提高了;在云服務模式中,讀者能隨時使用圖書館提供的電子資源及云服務平臺,極大地滿足了讀者的信息需求,同樣圖書館也真正為讀者實現了無間斷的資源信息服務。
目前數字資源閱讀發展主要依賴4種電子閱讀終端的支持,分別是傳統計算機、手持電子閱讀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
傳統計算機是數字閱讀中最早的終端設備。因為當時有相當一部分數字出版物是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的,而計算機便成了最直接的閱讀終端。讀者可以從一些網站或圖書館網站上獲取免費或收費的電子書、電子雜志或電子報紙等,并且永久保存。
以亞馬遜Kindle為代表的手持電子閱讀器,讓全球掀起了數字閱讀的熱潮,這種電子閱讀器,大都小巧且內存強大,約可以儲存3000~6000本書,同時,它采用了特殊的顯示屏技術,能使眼睛不覺疲憊。
平板電腦的代表iPad作為閱讀終端,內置了強大的閱讀程序iBooks。讀者可以通過iBooks store挑選各種書籍,讀者可以在iBooks書架上翻看下載后的書籍,輕輕一點便可閱讀。同時,平板電腦不僅僅可以閱讀,還兼備了計算機的功能,它又一次對電子閱讀提出了改變,除了可以瀏覽文字、圖片、視頻外,還能在相關內容后面發表自己的閱讀感想。
隨著3G的高速發展以及智能手機的不斷開發,手機已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工具,它還成了人們了解新聞、獲取信息資料的最快方式,當然手機文學也是不可忽視的一部分。調查顯示,我國大約有1.57億人使用手機進行閱讀,另外有近3000萬左右的讀者從來不看報紙、雜志,他們獲取信息資料的最主要方式是通過手機進行網上閱讀。
目前,由于國內還沒有符合我國國情的電子閱讀模式,資源兼容性也未能統一,讀者無法選擇很好的閱讀終端,圖書館應該選購不同資源提供商和主流的手持閱讀器終端給讀者使用,同時構建館內無線網絡的全面覆蓋,為讀者提供無線接口,以方便讀者自帶閱讀終端的接入,及時引導讀者,更大地發揮數字資源的利用,讓讀者感受到云閱讀帶來的便捷和樂趣。
電子閱讀器的售價也隨著Kindle與各大廣告商整合而大幅度下降,同時在電子閱讀技術前沿的兩大巨頭蘋果與亞馬遜攜手合作,不斷整合資源,創新服務,將Kindle從硬件閱讀器轉變為軟件服務擺上Apple store供Apple用戶免費下載使用,不斷推動移動數字閱讀的創新發展。當然,無論電子閱讀如何變化,閱讀終端如何推陳出新,圖書館的服務宗旨永遠是不變的,只是從原來的免費提供紙質書籍閱讀擴展到不僅僅提供紙質書籍閱讀,還外加提供免費的數字資源給讀者閱讀。圖書在經過數字化以后,從讀者面前又一次回到了讀者手中,電子書慢慢恢復了讀者閱讀紙質書籍的精神食糧的需求,再次拉近了讀者與書的距離。
網絡書評被稱為中國數字閱讀的導航者。積極利用網絡書評來引領數字閱讀,共建書香社會,是圖書館義不容辭的職責。
網絡書評是讀者的良師益友,網絡書評大多是讀者對于自己所讀圖書的評論,他們只關注自己對于該圖書閱讀的真實感受,更加真實、公正、豐富,不受外部環境干擾,所以網絡書評客觀上對出版社起到出好書的監督作用,引領圖書市場的生產和消費,讀者依據網絡書評擇優而讀。
網絡書評是數字閱讀的淘書指南。尤其是微博的興起,更好地引導了讀者對于一些新作、力作的了解,讀書達人通過微博可以分享心得,互相交流,讀者可以在微世界里第一時間享受到別人對作品閱讀的評論體驗,還能隨時隨地記錄自己的閱讀點滴。在當下這種快節奏的生活里,讀者即使無法沉浸在書海中挑選自己喜歡的作品,也能享受到網絡書評散發出的書香氣息。
網絡書評是全民閱讀的催化劑。網絡書評打破了傳統媒體對閱讀話語權的壟斷,吸引了更多讀者來參與閱讀、參與評論,壯大了閱讀的群眾基礎,激發了全民閱讀的熱情。
圖書館應該從網絡書評中總結經驗,注重網絡書評的基礎理論研究,突出研究網絡書評的應用理論,注重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與時俱進,用以指導網絡書評工作能在圖書館更好地開展。圖書館應根據不同的讀者群以及特色館藏等建設特色網絡書評數據庫,編輯網絡書評以方便讀者查閱,以更好地為讀者提供特色數字閱讀服務。
圖書館可利用微博、微信等工具公布數字閱讀書目推薦,從而引導讀者們的閱讀討論,圖書館發帖內容要有一定的信息價值,這樣才能形成讀者與圖書館之間的互動,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關注不同的圖書館微博、微信賬號。
網絡書評的開放性,使得無論是名人或草根都有話語權。當然這一開放性也使得網絡書評良莠不齊,比如一些書評質量不高,有的卻是商業廣告味過于濃重,有的缺乏公平公正等等。因此,圖書館要加強對于網絡書評網站的篩選,選擇推薦那些能體現核心價值觀、倡導主流思想的書評,引導讀者多讀書、讀好書,提升閱讀素養。
各種網絡媒介尤其是微博、微信,為網絡書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圖書館應充分利用好網絡書評這個平臺,更有力地推廣數字閱讀活動,吸引更多的讀者融入其中,圖書館員也應積極參與活動中,做好網絡書評的服務,為數字閱讀的新時代而努力做好自己的職責。
綜上,圖書館在全新的網絡時代,應從3個方面完善數字化閱讀體系建設:以云服務作為系統服務平臺支持,以移動電子設備作為終端支持,以網絡書評作為全力推廣支持。在當今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更有理由相信,數字閱讀將是圖書館以后發展的重心,圖書館應該迎合潮流,在數字閱讀的發展中不斷思考,不斷完善服務,滿足更多讀者對于海量精神食糧的需求。
[1]郝媛玲,張偉.高校圖書館數字閱讀環境下的服務模式研究[J].情報科學,2011(7):55-56.
[2]張健生.電子書閱讀終端與圖書館數字閱讀[J].圖書館學刊,2012(9):92.
[3]桂榮慧.網絡書評在圖書館數字閱讀中的應用[J].圖書館學刊,2012(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