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艷
(唐山學院,河北 唐山063000)
會計準則的缺陷是企業進行不正當盈余管理的前提條件,我國會計準則變遷的原因之一就是源于企業不正當的盈余管理,為了規范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我國不得不對會計準則進行調整和變遷。會計準則變遷會對企業盈余管理產生重要的影響,一方面可以限制企業盈余管理對企業利潤的操控,另一方面又為企業進行盈余管理提供新的發展空間。
新會計準則取消了后進先出的發出存貨計價方法。不同的存貨發出計價方法會通過價格的變動對利潤產生重要的影響,當發出存貨的價格呈上升趨勢時,如果采用后進先出法,就會減少當期利潤;而當存貨的價格下降時,就會增加當期的利潤。新會計準則將后進先出法取消,可以幫助企業更加客觀地反映存貨的歷史成本,真實反映企業存貨的流轉情況,很好地限制了企業對利潤的控制和調節,有利于對企業的經營業績進行合理比較,提高企業的盈余質量以及會計信息的價值。
舊會計準則中企業可以通過利用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和沖回實現對利潤的操縱。而新會計準則則規定長期投資減值準備、在建工程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等一經計提不得在以后期間轉回。雖然新會計準則允許存貨跌價準備、流動資產計提的壞賬準備進行計提和沖回,但是,對這些業務的計提也進行了嚴格的限制和要求,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業通過資產減值進行利潤操縱,限制了企業的盈余管理行為。
在新的企業會計準則中規定,母公司所能控制的子公司都納入合并報表的范圍,不再以股權比例作為衡量的標準。公司以股權比例作為合并報表的衡量標準時,可以使公司通過減少對業績不好的長期股權的投資份額,增加較好業績公司的股權,實現盈余管理的目的。新會計準則的規定體現了實質重于形式的要求,很好地限制了公司通過對子公司的持股比例調節進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新補助準則規定,政府補助用于補助已經發生的相關費用和損失的費用,應確認為當期損益。用于補助企業以后期間相關費用和損失的費用,應確認為遞延收益;新準則明確規定了“遞延收益”與“當期損益”的界限,可以有效限制企業通過政府補助資金粉飾利潤、調節盈余,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
總之,從會計準則變遷上看,準則的制定更加注重會計信息的可靠性、真實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較好地遏制公司惡意的盈余管理行為,通過會計準則變遷,縮小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空間,提高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公信力,從而進一步改善企業間的競爭環境,為建立良好的經濟秩序提供制度保障。
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至少在每年年末,需要對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預計凈殘值以及折舊方法進行復核。并且,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折舊方法、預計凈殘值的更改都實行未來適用法,不進行追溯調整。
如果企業可以證明固定資產的使用壽命、凈殘值和先前的估計數之間有差異,就可以相應變更會計估計,實行未來適用法,對利潤進行控制和調整,以達到進行盈余管理的目的。
新會計準則將無形資產劃分為使用壽命有限的無形資產和使用壽命無限的無形資產,而不是對所有的無形資產都實行直線平均法進行攤銷。新準則對無形資產攤銷的方法、年限都有了新的規定,給企業的盈余管理提供了新的空間,企業通過增加攤銷年限提高利潤,變更對無形資產的攤銷方法調節利潤,企業通過這種方法就可以實現盈余管理的目的。同時,無形資產允許開發費用資本化,企業可以通過調節研究和開發的時間點來增大或者減少資本化、費用化的數額,這也有利于企業通過操作無形資產進行盈余管理。
舊會計準則廢除了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新會計準則中則規定投資性房地產的后續計量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價值模式進行計量,以成本模式為主。當有證據證明投資性房地產的公允價值能夠持續并可靠取得,此時企業可以對投資性房地產采用公允價值模式進行后續計量。對投資性房地產公允價值一般以評估價格來確認,為企業通過對投資性房地產調節利潤提供了新的空間。
3.1.1 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
企業應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設立能夠覆蓋所有財務部門人員,涉及到企業財務全部業務和環節的內部控制制度。加強企業內部審計控制強度,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規范企業財務、進行盈余管理控制上起到很大的幫助作用。
3.1.2 加強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力度
會計師事務所作為第三方在鑒證會計信息方面更具有獨立性,可以更好地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加強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的審計強度,對企業的各項經濟業務進行嚴格的審查,尤其是在一些容易被企業操控利潤的領域加強審計,開具真實、有效、獨立的審計報告,降低企業通過盈余管理來操縱甚至控制利潤的可能性,提高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有用性。
3.1.3 加強政府部門監督與引導
政府作為國家經濟宏觀調控的主體,應加強會計相關法律、法規的建設,對人為的、有不良目的的盈余調節行為加強監督和管理,防止企業內部存在暗箱操作的情況,各級政府應該全面摸盤了解本地企業實際情況。我國亟需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監管作用,加強審計、稅務等部門對企業財務的監管,防止企業發生為達到自己的利益而不合理進行的盈余管理的行為,減少企業隨意調節利潤,進行盈余操控的機會。
3.2.1 堅持會計準則的改革要符合本國國情
我國在進行企業會計準則變遷的改革中,要切實考慮到中國的國情。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由于經濟環境、政治環境、文化環境、社會發展情況以及會計人員的素質都與國際上其他國家存在差異,因此,在進行會計準則改革時一定要加強對本國經濟情況的研究,制定出真正符合我國國情的會計準則。
3.2.2 堅持會計準則改革的國際化趨勢
改革開放30 年以來,我國經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參與國際經濟貿易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國際會計準則作為全球通認的“語言”,可以幫助各國在會計衡量上確立統一的標準,減少各國間經濟糾紛的發生,有利于各國之間的經濟發展,擴大貿易范圍。會計準則的不斷國際化,還可以降低我國企業到境外進行融資的成本,減少吸引外資過程中由于準則不一致而造成的阻礙,增強外商企業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信心,為我國經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鋪平道路。
3.2.3 加強對會計人員的培訓
會計人員是會計準則的最終執行者,同時也是會計準則制定的重要參與者,會計人員的水平在會計準則改革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會計人員的職業素質影響著會計實務的處理,很多會計工作需要會計人員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需要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因此,加強會計人員的培訓是非常重要的。會計人員的素質直接關系到會計準則的質量,培養高素質專業的會計人員勢在必行。
3.2.4 相關具體準則改革建議
1)無形資產。適當擴大引進的無形資產在注冊資本中的份額,并將人才的知識納入無形資產的核算范圍。我們現在的社會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文化、知識、科技在企業的生產和發展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我國實施的財務通則對以知識作為投資的無形資產份額進行了嚴格的限制,最高不能超過注冊資本的30%,這樣的規定既不利于企業的長遠發展,也不利于形成全社會對知識、科技的崇尚。因此我國在確定無形資產的引進和創新比例時,要適當擴大其在注冊資本的份額,這對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是有非常重要意義的。
2)報表披露。縮短報表披露時間間隔,保證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會計信息質量要求是對企業報告中所提供會計信息質量的基本要求。按財務報表編報期間的不同可分為中期財務報表和年度財務報表。報表編制期間跨度越大,越有利于企業在盈余管理中操縱利潤,縮短報表披露的時間間隔,盡管在短時間內會增加企業的財務工作,但從長遠來看,有利于企業加強對財務工作的重視和有效管理,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及時性以及謹慎性。3)政府補助。加強對給予企業的政府補助的用途審查。很多企業利用政府補助作為操縱利潤的把手,不能夠將政府補助真正用于企業所申請的用途,將“遞延收益”“當期損益”混亂操作,因此,政府在事前應嚴格對政府補助進行審批,事中加強對企業監督,事后更要加強對政府補助的審查,嚴禁企業將政府補助作為其牟取私利的工具,避免國家資金的浪費。4)固定資產。后續計量引入公允價值計量模式。在我國,有很多企業專門從事各種固定資產的租賃業務,主要表現形式是出租固定資產的使用權,企業通過轉讓的方式,以交易雙方都能接受的市場價格轉讓固定資產的使用權。只要具體某項固定資產的出租業務具有活躍的交易市場,并且在交易市場上可以取得同類或者類似資產的市場價格,并可以對該項固定資產的價格做出合理的估計,我們就可以對固定資產采用公允價值的后續計量模式。
[1] 任春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與會計準則制定[J].廈門大學學報,2010(9).
[2] 李娟.會計準則變遷及其成本分析[J]. 財會月刊,2010(9)
[3] 劉景艷. 中外內部控制評價體系發展比較研究[J].財政通訊,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