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瑩
(吉林大學 吉林長春 130012)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路徑選擇
——繼承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高 瑩
(吉林大學 吉林長春 130012)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文化作為國家的軟實力資源,它對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我國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底蘊,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我國寶貴的財富,同時它也需要我們批判的繼承和發展,所以,我們必須繼承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國文化才能以一個嶄新的姿態引領中國文化的發展,中國才能形成獨具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中國的文化才能更好地走向世界,面向未來。
傳統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路徑選擇
在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和我國經濟發展進入重要階段的今天,文化的繁榮發展已成為制約我國綜合國力提升的重要因素。中國五千多年的文化積淀,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民族團結一致、自強不息和拼搏奮斗的精神文化,這種精神一直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建設祖國的熱情和決心。所以,我們學習中國的文化,了解中國的文化,促進我國文化的發展。
文化的涵義非常廣泛,在不同的領域,從不同角度出發,文化就有不同的涵義,至今為止,有關文化的定義至少有二百多種。從廣義上來說,文化是指人類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涵蓋了人類文明的所有成果。如梁漱溟認為:“文化,就是吾人生活所依靠之一切。文化的本義,應在經濟、政治、乃至一切無所不包。”[1]從這個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文化它包括很多東西,是
我們日常生活中不能離開的一個詞,同時一個人的文化修養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必須重視文化的作用。
中國是一個擁有五千多年歷史的博大精深的文明大國,所以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是我們國家寶貴的精神財富。從2008年起,我國明文規定,端午節、清明節和中秋節為法定節假日,這樣不僅弘揚了中國的傳統文化,而且還增強了國人的愛國意識和民族歸屬感。可見,我國也加強了對傳統文化的管理和重視。所謂傳統文化,是相對于現代文化而言的概念,“傳統文化的意義大致相當于過去的一切文化現象”。[2]中國著名的文化典籍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主要有經、史、子、集等著作,這些著作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去認真的學習和研究。
(一)培養文化自覺,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文化自覺是指人們對自身依托的文化及其特點的理性認同,中國的文化是博大精深的,有經典的傳統文化,講求團結和仁義等思想,還有我們在革命的過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即不怕犧牲,勇于奮斗的精神,當然還包括我們現在所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面對這種文化的多元格局,我們更應該培養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培養中華民族的文化自覺,就要繼承發揚有史以來的民族傳統文化,對我們國家的文化能有一個理性的了解并把它發揚光大。
(二)提高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自信是指人們對自身文化的自我肯定與自豪感。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綜合國力的提升,激發了我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們國家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團結互助、合作共贏的精神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那種自強不息、勤勞勇敢的精神也一直傳承下來,影響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所以我們在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時,對于傳統文化的價值也要自信的繼承和發展,用馬克思的辯證法的觀點批判地吸收傳統文化的合理成分,推動當代社會主義文化的大發展大繁榮。
(三)加強文化創新,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創新是一個永遠不過時的詞,我們的民族要想走向世界就必須進行創新,我們的文化要想發展,也必須進行創新。盡管中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但是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它也必須進行創新,我們要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推動我國的傳統文化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對于外來文化,我們要批判的繼承和發展,以吸收有利于我們國家發展和繁榮的文化,這樣在吸收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發展上進行文化的大融合,最終形成中國獨特的社會主義文化。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是我國新時期國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們應抓住這一機遇,加快自身的文化建設,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使它為我國的文化建設服務。我們要在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吸收和借鑒世界各國的優秀文明成果,開創中國文化的新局面。
注釋:
①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М].學林出版社,1987:1.
②張岱年,姜廣輝.中國文化傳統簡論[М].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5.
[1]費孝通.論文化與文化自覺[М].群言出版社,2005.
[2](英)泰勒.原始文化[М].上海文藝出版社,1992.
[3]張岱山,方克立.中國文化概論[М].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
[4]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М].學林出版社,1987.
[5]《鄧小平文選》第3卷[М].人民出版社,1993.
[6]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1.
Path selection of the socialist culture construc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 inherit th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Gao Ying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culture as the country's soft power resource,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n a country'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of ascensio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traditional cultur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our precious wealth, it also need to inherit and develop our criticism, so we must inherit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China culture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e to a new attitude, to form a unique China socialist culture, China culture to move toward the world, facing the fu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socialist cultur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ath selection
G12
A
1000-9795(2014)03-0005-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1-14
高 瑩(1989-),女,遼寧朝陽人,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