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爽
(沈陽音樂學院 遼寧沈陽 110000)
關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思考
王 爽
(沈陽音樂學院 遼寧沈陽 110000)
黨十八大報告對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實現教育現代化,二是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對教育也提出了比較明確的要求即建成教育現代化和基本建成人力資源強國,在此雙重背景影響下,作為教育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應順應時代潮流,實現現代化。本文主要從當前思政教育工作背景展開論述,從思政教育現代化內涵入手,通過建立高素質思政隊伍、強化個性化管理、激發學生內在德育需求、信息化建設、一體化建設等方面,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進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
黨的十八大把優先發展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作為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中心任務,同時把教育問題作為改善民生和社會建設的首要問題,這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現,也是進一步尊重人民對美好教育和美麗中國的期盼。具體而言,十八大報告對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實現教育現代化,二是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其內涵是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可以說培養什么樣的人,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教育價值觀,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最高目標,因此,教育最重要的任務,是塑造美好人性,培養完美人格,使學生擁有美好的人生。《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對教育也提出了比較明確的要求即建成教育現代化和基本建成人力資源強國,因此,在這樣雙重背景的影響下,作為教育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高校思政教育理應順應時代潮流,實現現代化。
美國斯坦福大學社會學教授A·英克爾斯將現代化詮釋為由經濟、政治和文化構成的總體系統格式塔轉換。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現代化也不是孤立的方式改變,而是一種整體的換型過程,它應該主要表現在思想觀念現代化、教育方式現代化、教育內容現代化、考核評價體系現代化等方面,是微觀與宏觀相協調,內因與外因相作用的關系整合,最終形成一個要素豐富、結構清晰、功能多樣的現代化思政教育系統。同時,思政教育現代化應該是以受教育者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模式。從根本上說,人是思政教育現代化的基本條件,所以實現受教育者的現代化是思政教育現代化的核心任務。若我們的教育過程僅將大學生視為單純教育客體看待,忽視對其價值和尊嚴的維護,就會在很大程度上使大學生無法形成主體角色感和責任感,進而導致政教育現代化喪失其現代化意蘊。
1.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必要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對教育提出了16字方針即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通過對16字方針的解讀,不難看出在國家教育發展的大前提下,思政教育現代化趨勢勢在必行。具體而言,優先發展是教育工作的條件保障,是給教育工作作出的準確的定位,教育處于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于思政工作而言,就是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這是肯定了思政教育的定位;育人為本是對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指南針,其暗含著對德育工作的肯定;改革創新是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由于工作條件、工作對象、外部環境都不斷發生著變化,因此要實現教育現代化離不開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是基本的教育政策,聚焦到思政視角上即是要消除不公平,服務于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思想素養的養成教育;提高質量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核心任務,因此我們要樹立以提高質量為核心的教育發展觀,從而達到現代化狀況。
2.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的工作布局。在思政教育現代化進程中,我們要有二維一體的工作布局意識即強化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為途徑的主渠道建設和以日常思政教育為途徑的主陣地建設,在主渠道建設方面爭取早日實現方案、教材、教師、教法、教研五位一體的格局,提升課堂教學的生動性、實效性;在日常思政教育方面要善于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和交往方面,以黨團組織、社團組織、日常管理等為載體,組織開展各種思政教育活動,豐富教育內涵。同時,注重將黨團活動、校園文化、心理教育、就業指導、社會實踐等活動整體規劃,在不同層面上形成聯動,融會貫通。總之,思政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建設好比車之兩輪,鳥之雙翼,密不可分。只有將二者有效結合才能提升工作水平、改善工作條件、創新工作方法,真正穩步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效果。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動力”。思政教育工作亦是如此,沒有創新就無法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發展方式的轉變,那思政教育的創新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現代思維的工作隊伍是思政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障。理論是行動的先導,一支高素質的思政教育工作隊伍是實現思政教育現代化的重要保障。思政教育現代化能否實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綜合素質的高低,因此,思政工作者首先應具備現代化的思想觀念,要善于借鑒和學習現代科學知識和所有相關學科的研究成果,并將其納入自己的學科體系中為己所用,第二要與時俱進,這才是創新意識和時代意識形成的前提。第三要具備平等的現代意識,走出過去權威式的管理誤區,重新認識當代思政客體的地位,確立思政教育過程是一個平等互動、共同提高的育人過程。
2.個性化管理是思政教育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切實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到大學生心坎上,”這是胡錦濤總書記在2005年全國加強和改進學生思想教育會議上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來的一個新課題。目前,思政教育中還存在著以固定模式和特定標準來塑造和衡量每個學生的模式主義者,這種教育方式不僅阻礙個人能力的發揮,也違背了以人為本的宗旨,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現代化思政教育所需求的是一種定制化的服務,一種針對學生特點所給出的個性化思政教育。裴斯泰洛齊曾經說過:“教育的宗旨不是孤立地發展個人,而是把個人放在人類縛在一起的大鏈條的位置上,使整個人都得到發展。”實施個性化培育,滿足現實個體對于人性發展的內在需要,是思政教育的責任和義務。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也明確指出教育要按照“揚長避短,突出特色,形成個性”的要求,準確定位本地或本校學生管理工作及其制度建設目標,形成既有共同性特征又有個性特點的充滿生機活力的現代高校學生管理制度。正像學者所描述的:“大學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開放;學生家境沒有像今天這樣有如此大的差別;對學生們思想、心理的影響源,沒有像今天這樣多渠道;大學生的生活沒有像今天這樣五彩斑斕多種多樣。”面對如此復雜的狀況,更應該關注大學生的個性教育。從人性出發,關注人的需要,注重激發人的潛能,注重完善人性的建構與發展。
3.學生內在德育需求的激發是思政教育現代化的關鍵所在。馬克思認為:“任何人如果不同時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了這種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他們的需要即他們的本性。”與專業知識相比,思政理論更需要學生的主動接受與積極認同,但現實來看,我們往往忽視甚至是蔑視受教育者的主體性需求,把學生違反校紀校規或不道德的行為歸咎于學生道德認知水平不高,總試圖以片面的外部道德灌輸或者要求來促進受教育者的道德發展,造成道德教育缺乏針對性,效率低下。心理學認為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的某種缺乏或不平衡狀態,它表現出有機體的生存和發展對客觀條件的依賴,是有機體活動的積極性源泉。因此,堅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充分發揮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激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積極性,高度關注學生的接受度,將現代疏導與自我教育相結合,激發學生內在的德育需求,這才是將工作格局由傳統型向現代化型轉化的關鍵之所在。
4.信息化建設是推動思政教育現代化的必要環節。目前,以網絡和信息高速公路為主體的第四媒體的誕生,使過去業已形成的教育主體權威直接受到影響,促使高校思政教育的對象、條件、環境、內容、手段都需要都在以較快的速度和節奏發生著變化,這對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因此,思政工作者要努力將自己由體能型、技能型轉向知識型、智能型轉變,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這是信息化對高校思政者提出的時代要求,我們應遵從思政教育規律,按照網絡傳播特點,認真組織技術力量實現網絡思政新訴求,真正把網絡教育與日常思政教育充分聯動,將網絡充分融入思政教育。
5.一體化建設是思政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標志。高校應緊緊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把大學生思政教育擺在學校各項工作首要位置,貫穿于教育教學全過程。真正做到統籌課內課外;統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統籌黨團組織、學生組織,思政教育三支隊伍建設;統籌解決學生面臨的各種實際問題,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同時,要強化一體化的概念,推動課堂教育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推動輔導員和思政課教師兩支隊伍一體化,在學校層面推動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一體化,在全局層面推動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者教育目標一體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總之,思政教育不可能獨善其身,如何發揮自身優勢,調動各自力量,努力做到相互配合、齊抓共管,這才是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科學發展觀與思政教育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科學發展觀和思政教育都把人的發展視為最高價值取向。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以人為本”,追求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最終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思政教育的實踐證明,教育成敗與否關鍵在于教育工作能否反映和體現教育的根本規律,因此,我們認為科學發展觀與思政教育的內在本質是一致的,核心是倡導人與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只有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思政教育價值取向才能真正深入人心。第一: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義,因為此項工作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因此我們要增強發展的意識。第二:要把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立場,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權和人格,堅持以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為宗旨,第三:要推動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在工作對象方面不能有遺漏,在工作的層面上不能有偏頗,統籌兼顧,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建設。
綜上所述:思政教育現代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它需要一個長期的持續發展過程,高校必須要充分認識到其重要意義,積極探索實現現代化教育的科學手段,逐步建立現代化教育的有效機制,積極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進程!
[1]朱永新.如何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中國教育報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專論?教育篇(二).
[2]田英蓮,馬國紅,高航.思政教育新特點:人性化服務 個性化培養.中國高等教育,2007(22).
[3]邱偉光,張耀燦,主編.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Thought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Wang Shuang
(Shenyang Conservatory of Music, Shenyang Liaoning,110000, China)
The Party's eighteen big reports put forward clear requirements on education, one is to rea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two is to develop the education of people's satisfaction, "national long-term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lan (2010-2020 year)" put forward clear requirements that is built into the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basic human resources power, under the dual backgrou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a subsystem of education should conform to the trend of the times, to realize modernization.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current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tarting from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high-quality team, strengthening the individualized management, inspire their intrinsic demand of mor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ntegration construction, to explo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G641
A
1000-9795(2014)01-0058-02
[責任編輯:董 維]
2013-11-27
王 爽(1982-),女,黑龍江齊齊哈爾人,講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