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軼群
(大連科技學院外語系 遼寧大連 116052)
《李爾王》中盲目父愛之解讀
尹軼群
(大連科技學院外語系 遼寧大連 116052)
莎士比亞描寫李爾王和女兒們圍繞家庭關系障礙展開的主題:父親的偏愛導致同胞之間勾心斗角,葛羅斯特伯爵和兒子們的關系出現了類似的問題。莎士比亞通過對家庭關系的剖析,深化了主題——盲目的父愛和毫不質疑的信任會毀掉一個家庭。
李爾王;葛羅斯特伯爵;家庭關系;盲目的父愛
莎士比亞的名劇《李爾王》刻畫了各種不同的主題,但是這部戲劇中闡述的深刻主題之一是家庭關系的處理方法。《李爾王》從多個視角剖析家庭人際關系的復雜性和人文性,莎士比亞向讀者展現了一個錯綜復雜的人物,他面臨的難題是如何能夠均衡父親和國王的雙重角色。莎士比亞描寫李爾王和女兒們圍繞家庭關系障礙展開的主題:父親的偏愛導致同胞之間勾心斗角,類似的問題發生在葛羅斯特伯爵和兒子們身上。莎士比亞通過對家庭關系的剖析,深化了主題——盲目的父愛和毫不質疑的信任會毀掉一個家庭。
顯而易見地,家庭關系是《李爾王》的一個基本主題。莎士比亞的開場交代了年老的李爾王想要禪讓王位,并且試圖要把國土分配給三個女兒:高納里爾、里根和李爾王最疼愛的小女兒考狄利婭。在分封的時候,他讓每個女兒都說說對他的愛戴,以她們對他愛戴的程度給她們分配國土。大女兒高納里爾和二女兒里根竭盡全力贊美國王,盡管他們的言辭如此的虛偽,卻極具說服力,使得李爾王相信他們是如此深愛父親,并給他們分配大片國土,考狄利婭看穿了姐姐們的虛假外表,沒有曲意迎合父親去說阿諛奉承的話;反之,她表示要通過行動來證明對父親的愛。考狄利婭因表達了自己樸實而真摯的感情被李爾王驅逐出境。雖然李爾王做出驅逐考狄利婭的決定,但是里根和高納里爾心里依然充滿仇恨。無法原諒父親對小女兒的偏愛激發了兩姐妹之后的邪惡行為。
李爾王的偏愛恰恰點燃了里根和高納里爾內心嫉妒和怨恨的火苗,而這火苗迅速地擴大。李爾王要求女兒們宣稱對他的愛拉開了家庭大屠殺的序幕。同胞之間的勾心斗角一直以來都是文學史上流行的主題。《圣經·創世紀》中也有類似的故事情節。以色列(雅各)的兒子約瑟夫和他的妻子拉切爾住在迦南地。雅各和李爾王一樣,承擔著國王和父親的雙重角色。另外,雅各和李爾王有很多相似處。約瑟夫是雅各的12個兒子中最受寵愛的一個。雅各對約瑟夫的偏愛激發了兄弟們的仇恨。因為雅各送給約瑟夫一件色彩斑斕的大衣,且不斷重申約瑟夫是他最喜愛的孩子,所以招來了同父異母兄弟們嫉妒,這一情節和里根和高納里爾的經歷相似,《李爾王》兩姐妹最初的怨恨是源于父親認為里根和高納里爾比不上最寵愛的小女兒。這兩個故事說明了父親的偏愛如毒藥一般滋生了同胞之間謀殺和復仇的惡念。正如里根毒害高納里爾一樣,約瑟夫的兄弟們想方設法殺害他。《圣經·創世紀》中還敘述了該隱和亞伯的故事。《舊約》講述了手足相殘的結局。該隱與亞伯是亞當和夏娃所生的兩個兒子,亞伯遭到該隱的嫉妒和殺害。
《李爾王》有兩條線索,除了描寫李爾王女兒們之間的斗爭這條主線之外,還有一條副線圍繞著葛羅斯特伯爵及兩個兒子之間的家庭關系障礙:愛德蒙和愛德伽。葛羅斯特以世俗的眼光看待兩個兒子:愛德伽是合法婚姻所生之子,有權繼承父親的財產和地位;愛德蒙卻是身份卑微的私生子身份,愛德蒙憎恨父親對愛德伽的偏愛正是導致葛羅斯特家庭悲劇發生的主要原因。愛德蒙不惜使用卑鄙的手段毀掉兄弟的前途,他利用偽造信使葛羅斯特相信愛德伽建議兄弟二人合伙謀殺父親以便平分遺產。
李爾王的女兒們對愛和認可的極度絕望造成了悲劇的發生。戲劇的結尾出現了不可思議的情節。當落魄的李爾王不過是李爾的時候,當伯爵不過是凄慘難民的時候,他們自己才恢復了人的本來面目,恢復了人的良知,看出周圍人的原形。葛羅斯特發現了愛德蒙的欺騙,結果愛德蒙出賣父親使其慘遭挖眼酷刑。他飽受顛簸流離時,是受迫害的兒子愛德伽陪伴保護著自己,其狀正如考狄利婭,盡管被驅逐出境,仍然全心全意深愛其父一樣。莎士比亞再次強調了父親應該給予孩子們同等的珍愛和疼惜。李爾王和葛羅斯特對子女不平衡的愛造成的后果表明盲目的父愛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李爾王》無論從何角度解析,都是一部悲劇作品。莎士比亞利用角色發展的軌跡表明了李爾王自禍其身又禍及他人的教訓。此外,莎士比亞的創作可能受到《圣經》的啟發,該隱和亞伯,約瑟夫和同父異母兄弟們的關系與《李爾王》所闡述的主題一致——父親的偏愛引發的家庭悲劇。莎士比亞在其偉大悲劇《李爾王》中,在整個文藝復興的歷史大背景下, 昭示天下的人文關懷主題深刻表達了他對當時人們精神世界和人性本質的困惑。這部戲劇幾乎探討了人文關懷涉及的每個層面,尤其是愛,父母對孩子的偏愛會造成家庭生活中的沖突。
莎士比亞被喻為“人類文學奧林匹克山上的宙斯”,是因為他的不朽作品能夠反映人性的各個方面。《李爾王》能夠流芳百世,不僅是因為他圍繞著家庭關系這一主題展開,而且可以通過多種主題來詮釋。這就是莎士比亞作品的經典之處。即使是悲劇的題材,莎士比亞努力向讀者傳遞一種信息,那就是對人性復雜的肯定和欣賞。
[1]Shаkеsреаrе, Wi11iаm. King Lеаr, Lоndоn: Wоrdswоrth Editiоns Limitеd, 2004.
[2]Тhе Nеw Охfоrd Аnnоtаtеd Вib1е: With thе Аросrурhа1/ Dеutеrосаnоniса1 Вооks, NеwRеvisеd Stаndаrd Vеrsiоn. Nеw Yоrk: Охfоrd UP, 2001.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blind father love of "King Lear"
Yin Yi-qun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Dal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alian Liaoning,116052, China)
Shakespeare wrote of King Lear and daughters focuses on family relationship disorder theme: father preference led to infighting among compatriots, found a simil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arl of Gross Te and his sons. Shakespear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amily relations, to deepen the theme -- blind father love and no doubt trust will destroy a family.
King Lear; the Earl of Gloucester; family relations; blind love
I106.4
A
1000-9795(2014)01-0083-01
[責任編輯:董 維]
2013-11-20
尹軼群(1982-),女,遼寧大連人,講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與英美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