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玲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 廣東廣州 510260)
解析從跨學科的角度看語用學對現代修辭研究的影響
唐小玲
(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 廣東廣州 510260)
語用學以及修辭學是兩個有密切聯系,但是又有所不同的學科,盡管各自都有各自的研究對象、范圍、任務、方法,但是都對言語交際有所涉獵。語用學在很多方面的發展都離不開修辭學,反過來說,語用學尤其是語用學理論方面的發展,會對修辭學理論以及實踐起到一定的豐富作用,推動修辭研究碩果累累。但是因為語用學以及修辭學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學術領域,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側重點方面仍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現象。從跨學科的角度來說,由于西方語用學闡述了語言使用的規則以及基本原理的構思,所以現代修辭理論以及其研究方法均可以從其借鑒一二。本文主要說明了語用學研究的三個側重點以及修辭學研究“人本主義”研究說明,然后從跨學科的角度分析了對于現代修辭研究來說,西方語用學影響以及借鑒意義。
跨學科;語用學;現代修辭研究
語用學以及修辭學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也就是這兩者都會對言語交際進行研究,都比較關注為了達到交際目的而選擇使用的語言手段。然而因為語用學以及修辭學畢竟是兩個不同的學術領域,在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側重點方面仍存在著比較大的差異現象。修辭學比較重視研究該怎樣使用語言才可以得到最好的以及最佳的表達效果;語用學比較關注與在一個語境范圍內語言的使用,在聽話者以及說話者兩者的角度對語言的使用以及理解進行解釋。在跨學科的角度來說,語用學以及修辭學的研究應當是互補的,是共同發展、相互補充的,如此才可以更好地推動語言運用研究的深度以及廣度。但是在研究的廣度以及深度角度來說,西方語用學闡述了語言使用的規則以及基本原理的構思,這對現代修辭理論以及其研究方法均有比較深遠的影響。
(一)研究表達者的意義
研究說話人的意義指的是說話人怎樣利用特定的話語表達某種特定的含義,比較側向于研究影響該意圖理解以及表達的語用、語言以及語境因素。說話人的意義研究主要研究的內容有:怎樣確定像道歉、建議、請求或拒絕等間接或者是直接表達的言語的施為用意;為了達到某特定言語行為,該怎樣使用哪種語用策略;怎樣對說話人進行信息添加或者是信息減省的利弊分析;對說話人為了表達某種信息而進行的感情回應進行研究;禮貌策略和該策略的運用條件等等。
(二)研究接受者意義
研究聽話人意義也就是研究聽話人該怎樣理解說話人所說出的話語。該研究的側重點應當為:聽話人通過語境因素理解或者是感知說話人想要表達的信息意圖;導致聽話人誤解說話人所說話語的因素以及這些話語影響不同聽話人或者是相同聽話人的不同程度;對說話人特有的話語特征進行研究。這個課題主要會關系到言語交際方面的認知問題,現在與理論的研究以及實踐相關聯的內容正是這個側重點的研究重點。
自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人本主義思想(西方哲學之一)就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重視,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以人為本才是真正的哲學的奧妙所在,認為應當用人為尺度對世界中的一草一木進行衡量,為人服務,以人為本。哲學上所說的人本中心論給修辭學研究提供了方法論以及認識論等方面的支持。
1.修辭哲學
修辭是語言的存在方式之一,前者所體現出來的我們國家民眾的中心思想重要理論以及基本思想主要來自于西方哲學思想中所倡導的人本主義,從具體些來說就是人本主義比較重視人類中心論;可以從研究對象或者是從比較傳統的研究本體開始,即為語言向著語言使用的主體方向逐漸轉換,重視語言所具有的工具屬性等方面的體現。修辭學以及思想哲學之間的密切結合作為基于現代邏輯學、心理學以及語言學理論而重建的一種傳統的勸說藝術,是一種全新的論證、認知以及文化藝術的過程。
修辭哲學基于語言文化學以及社會語言學等眾多研究成果,主要研究探討修辭以及文化之間、修辭以及認知之間、修辭以及思維之間的關系,以及修辭的美學觀、個性以及對話性等問題。我們可以把這個時期的修辭理念看做是一種把修辭當做有針對性、有目的以及有意識的語言運作情況。這種語言運作認為所有的話語均為為其他人而創設的,所以的話語都有其特定的指向性,比較重視強調修辭觀的交際目的論。一個有效的話語應當是非常的富有感染力的,這樣才可以讓聽話人深受感染,說話人的話語才有可能得到聽話人的認同或者是接受,這樣說話人的話語才會富有意義,根據這一觀點,所有的話語創設都需要以對方的接受和認同為坐標。現在的很多修辭學研究都比較看重交際對方這一重要因素,基于對方的有效接受程度的大小,認為修辭行為不僅是一個有意識以及有目的和對方建構話語的雙方互動過程,而且還是一個表達者在適應具體語境、照應對方統覺以及心理的前提下體會接受者響應或者是回應的活動。
2.思維以及修辭的對話性
思維可以說是最能代表人類主要的生活特征了。思維運行作為一個采用“概念”這個符號當做基本單位的理念,能夠準確地反映出思維對象所暗含的特有屬性以及所隱藏的本質屬性。同時“概念”作為我們獲得的知識,是由“語言”而提出命名的,一旦脫離了語言,那么概念也就不復存在了。修辭的一般運作原理以及思維的工作機制大致相同,都是將對話看作是手段、將選擇看作是基礎、將相關性看作是原則、將語言看作工具。而且修辭本身就是一項認知活動,是思維的主要表現形式。一般來說,修辭主要包含了表達者以及接受者這兩方面的認知模式以及經驗體系,主要與受動以及施動雙方進行心靈對話以及精神溝通。通常主體所認知的事物可以轉化為理念在大腦中長時間地保存,還可以轉化為具體的形象“藏”在記憶中得到很長一段時間保存,其中后者就是使用了修辭話語對內容進行的保存,這樣這些內容就會慢慢地融入主體的經驗意識之中,然后在某種程度上對主體所要進行的修辭行為進行正確的指導。而認知就是根據現在已有的已經用語言命名的概念來做邏輯分析或者是推理行為,從而可以更深層次、更加全面的認識新事物,也就是從已知轉化為未知的一個思維過程。這里所說的“邏輯分析”或者是“推理”指的是判斷或者是對比用語言命名的概念的過程,不僅是對話的認知機制,而且還是思維的選擇歷程,其中的“認知機制”指的是對世界中所有的事物進行修辭性表達或者是認知性思考的方法。這些可以說是現代修辭學現在正在研究的主要的內容。
(一)讓現代修辭理論變得更加豐富
1.言語行為理論
言語行為的三分,也就是言內行為、言外行為以及言后行為。這種理論把語言的使用層次上升到了行為層面,如此語言就不單單是工具了,而是參與到人類生活以及各種行為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修辭實踐作為一種言語行為,也能被稱作是修辭行為。美國的著名學者豪斯所著的《修辭理論基礎》一書中明確指出,修辭是一定語境下所產生的言語行為,或者是互動行為,而不僅僅是符號行為。而且修辭實踐關注的重點是詞匯、語音以及句式這三者的變異運用情況,偏向于研究語言風格修辭方式、同義結構等內容。
2.語境理論
通過對使用中的語言進行研究,語用學研究認為話語表達以及話語理解是不能離開言語環境的。就像是《當代語用學》(陳新仁、何自然)中的一句話,描述聽話人是怎樣為了更好的理解話語,而尋找的一種可以做出恰當解釋的語境,這也是語用學理論構建核心問題之一。在威爾遜以及斯珀伯看來,所謂的交際語境是在交際過程中具有選擇性的產生的,而不是既定的。對話語理解產生影響的因素,是交際雙方共同所有的一個認知環境,而不單純是個人的某種認知環境。而交際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對雙方的認知環境進行改善或者是改變。語境效果是關聯的重要標準之一,關聯是人類認知的主要目標。
語境的功能是多種多樣的。對于話語理解來說,語境可以提高聽話人充實語義、確定指稱的正確率;對于話語表達來說,語境會對說話人在表達方式和手段選擇,以及說話內容方面產生影響。在修辭學角度來看,修辭學是基于語境而建立起來的,語用學之中的語境理論就為此提供了有效的依據。所以修辭語境是基于語用語境而成立的,語用語境可以構成修辭語境。
(二)推動了現代修辭學研究方法逐漸的進步以及完善
無論是語言學還是修辭學都會對語言運用方法以及動態語言學這兩方面進行研究,語用學不僅會在編碼的角度進行研究,也會在解碼的角度進行研究,而修辭學只會在解碼的角度進行研究。語用學研究在各個不同的語境條件之中語言的理解以及使用,是一個編碼以及解碼的過程,聽話人通過這個過程可以根據解碼獲取信息,明白說話人的話語所包含的的更深層次的意思,該部分主要是通過推理分析手段以及理解方法進行研究的。該處所說的“推理分析”除了含有結合動態的語境分析之意外,還包含著解碼修辭這項意義,如此就可以全面細致的理解話語了。
同時修辭學是語用學的分支學科,前者主要是對在使用中語言單位所體現出來的修辭效果以及效果取得的方法與手段進行研究。修辭學的研究目的就已經決定了其需要比較和對比語言修辭效果和其功能效果。這種比較以及對比一般會在表達的角度,偏向于信息的發送以及解碼,再經過選擇恰當的語言,合理的運用句式、有效的編排語段等過程,就可以將交際的意圖真實而又正確的表達出來的,交際效果就會變得非常的成功。修辭實踐是一種在言語交際的過程中,包含說話者以及聽話者雙方的互動行為。所以在言語交際中說話者以及聽話者雙方需要互相制約以及積極配合共同通過互動的方式將交際任務完美的完成。所以說,修辭研究不僅要重視表達層面,同時也要重視起理解層面。所以在雙方的角度來看,利用某個具體而又全面的語境分析對修辭效果以及技巧進行有效的分析,不僅是現代修辭研究的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且還是修辭研究方法得以不斷完善的有效途徑。
從跨學科的角度來對語言現象進行研究,一定會提高人們了解以及使用語言的深度。現代修辭學除了要積極地發揮自身的優勢,還要同時吸收更多的、更深層次的西方語用學的理論,不斷的完善研究方法,時刻充實研究理論,那么現代修辭學的未來研究道路一定會暢通無阻、一片光明。
[1]林大津,毛浩然.不是同根生,聚合皆因緣——談修辭學與語用學的區別與聯系[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05).
[2]韓曉英.并列學科觀與綜觀論——兩種語用學研究的視角[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S2).
[3]彭建武.語用研究的新視角——女性主義語用學[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
[4]朱磊,鄭新民.語用學應以寬廣的認知、社會和文化視角來考察語言和語言使用——著名語用學家Jеf Vеrsсhuеrеn教授訪談錄[J].外語電化教學,2010(03).
[5]高亞軍.淺談話語交際中模糊語言的修辭表達功能[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6).
From the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to look at pragmatic effect on modern rhetoric study
Tang Xiao-ling (Gu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260, China)
The pragmatic and rhetoric are two closely related, but also has the different disciplines, although each has respective research object, scope, method, but the verbal dabbling. Development in many aspects of both pragmatics cannot do without rhetoric,conversely,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pragmatics pragmatics theory, to enrich the effect on rhetoric theory and practice, promoting the rhetoric research fruits. But because of the pragmatic and rhetoric are two different academic fields, emphasis on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earch there are still differences in the larger phenomenon. From the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because the Western pragmatics explains the rules of language use and the basic principle, so the modern rhetoric theory and its research methods are from reference one or two. This paper mainly describes the study of pragmatics and rhetoric studies three key points of "humanism" studies show, and then from the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analysis for modern rhetoric study, Western pragmatic effect and significance.
interdisciplinary pragmatics; pragmatics; research on modern rhetoric
H030
A
1000-9795(2014)03-0122-02
[責任編輯:董 維]
2014-01-20
唐小玲(1964-),女,廣東廣州人,講師,從事應用語言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