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紅霞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揚州 225127)
基于高職“324”實訓基地運行模式的研究
——以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鉆井技術專業為例
戴紅霞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揚州 225127)
實訓基地是為學生提供崗位技能訓練,保證學生掌握一定職業技能的場所,是高職教育的基本硬件,其建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與水平。結合我院中央財政重點支持建設專業鉆井技術,對實訓基地的運行模式進行創新實踐。
實訓基地;鉆井技術;建設;運行模式
高職院校擔負著培養各類實用型專門人才的重任,重視和突出實訓教學環節,既是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要求,也是其區別于基礎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標志。實訓基地既是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保證學生掌握一定職業技能等一系列要素的統一體,又是對學生進行專業崗位技能培訓與鑒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教育的基本硬件,其建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與水平。
目前,大多高職院校,通過制定制度,實行對基地的檢查和評估,以促進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和管理。同時建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實現課程教學與生產環境、角色、內容、形式、結果、效益的統一。但是,很多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在建設及運行過程中缺乏好的運行管理機制和相關制度保障,使得實訓基地很有可能成為擺設,要么起不到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作用,要么社會服務性差,“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流于形式。
對于鉆井技術專業,又有其特殊性。一是井場的鉆井機械設備是機、電、液、氣大綜合一體化復雜產品,有些設備體積比較龐大,占地面積大,學校內部沒有足夠的實訓面積;二是鉆井機械的內部結構十分復雜,一整套井場鉆井機械設備價格十分昂貴,其維護保養費用也十分高。要在校內實現完全真實的職業環境是極其困難的。所以必須在實訓基地運行模式和管理方面要有更為合理的保障體系。
(一)實訓基地建設現狀。我院鉆井技術校內實訓基地經過幾年建設,基地設施、設備建設初具規模,基本建成集技能訓練、項目化教學實施、技術開發與服務、社會培訓與技能鑒定等功能于一體的鉆井實踐教學平臺。但是由于基地建設資金不足,基地配套設施不夠完善,難以滿足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和科研開發的要求;教學儀器管理比較分散,特別是先進的儀器,缺乏儀器的整合性和配套性,難以發揮其效益,造成儀器利用率不高;先進的設備儀器,由于教師沒有通過學習培訓,很難正常使用和維護,因而不能更好地為教學、生產、科研服務。
對于校外實訓基地,依托江蘇油田、華東石油管理局和合肥中石油昆侖天然氣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建了6個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為學生的鉆井地質實習、鉆井生產實訓、頂崗實習和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提供保障。但是由于學生本身技能不夠熟練或未掌握,加上安全、技術保密等因素,實訓內容簡單,學生不能從實訓環節獲得“工作過程知識”,操作技能不能得到充分地鍛煉;學院與企業之間密切聯系度不夠,互補互幫機制不健全,形不成優勢互補。
(二)“324”實訓基地建設。2011年,我院鉆井技術專業成為國家重點建設專業,中央財政給予240萬元資金補助,其中實訓室建設資金就達到120萬元。其目的是面向鉆井行業,培養能夠從事石油與天然氣鉆井工程施工及作業管理等方面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通過培養使畢業生掌握鉆井機械的工作原理和技術規范,具有分析和解決鉆井作業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技術改造和HSE管理的初步能力,具備思想先進、樂于奉獻、艱苦創業、勇于創新的專業素質。為實現其專業培養目標,除了有好的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和優秀教學團隊,還必須要解決實訓基地建設,包括實訓基地建設方案、校企合作方式及其運行機制等。
1.“324”實訓基地內涵。基于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建設堅持“三結合”原則、搭建兩個素質教育平臺、構建四個能力模塊。其具體內涵為:“三結合”是指專業與崗位相結合、鉆臺與講臺相結合、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兩個素質平臺是指基本素質平臺和工程素質平臺。四個能力模塊是指通用能力模塊、鉆井作業能力模塊、鉆機維修能力模塊及職業拓展能力模塊。
2.校內鉆井技術實訓基地建設。在已有校內相關實訓室的基礎上,以鉆井生產任務為載體,依照高端技能型石油鉆井專門人才培養的總體目標,結合本專業“基于鉆井作業工作過程系統化導向”的人才培養方案和“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專業核心課程的開發建設要求,發揮校企雙主體作用,兩年內新建固井水泥漿常規性能測試實訓室、固井作業仿真實訓室、石油測井實訓室和鉆井HSE實訓室等4個校內實訓場所,完善虛實結合、工學結合專業實踐教學平臺,強化職業技能培養,并將校內實訓基地打造成集技能訓練、項目化教學實施、社會培訓與技能鑒定、技能競賽、職業素質養成等功能于一體的鉆井技術實訓基地。
3.校外工學結合實訓基地。在互利互惠的原則指導下,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提升校企合作水平。進一步完善提升6個校外實訓基地的功能,并新增校外實訓基地4個,使校外實訓基地達到10個,充分發揮校外實訓基地在教學與就業等方面的作用,將其打造成為培養鉆井技術專業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的優質校外實訓和就業平臺。
(一)校企深度合作,建立共建、共管、共贏的運行機制。為了確保更好地發揮實訓基地的作用,進行了充分廣泛考察調研,聘請同行企業專家成為實訓基地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建設指導委員會成員全程參與實訓基地建設規劃、實訓項目開發、實訓教材建設、實訓質量評價等。
學院每年定期派專業教師到企業進行培訓進修,提高實習實訓教學能力,同時依托鉆井技術專業優勢,密切與江蘇石油鉆井生產企業的技術合作關系,專業教師參與企業的技改項目,解決企業技術難題。為企業在崗職工提供職業崗位技能培訓及職業技能鑒定,開展企業職工成人學歷進修教育。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優勢,開展社會培訓。兩年來企業為在校學生提供了近200人次的頂崗實訓的機會,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得到了提高,企業提高了知名度;學院為企業每年提供員工培訓250余人次,為企業科技服務項目4項。通過校企合作,共建共管實訓基地,實現優勢互補,實訓基地取得了長足發展。
(二)制定相關制度,實現精細化管理。實訓基地運行模式,需要以制度的形式相對固定,實訓基地的高效運行,也要求制度作保障,需要制度管理,更需要科學管理。從實訓基地建設、實踐教學任務安排與教學管理、實踐教學設備管理、實訓技能活動開展、學生實訓管理和考核激勵等方面制定相關制度,使管理規范化、系統化、數據化、信息化。在實訓基地建設這一塊,建立了實訓室功能方案設計制度。在專業教師和外聘專家通力合作下設計建成了校內實訓基地的小型鉆井平臺實訓室,解決工作鉆臺和情景鉆臺相互轉化的問題,從而實現了鉆臺和講臺相結合。
本課題對高職院校鉆井技術專業實訓基地建設運行進行系統研究,是一種新的嘗試,通過理論與實證相結合的方式,為高職院校鉆井專業實訓基地建設與運行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通過創新實踐,集中優勢力量建立的“324”實訓基地能夠為學生提供優質實訓條件,實訓基地從規劃到運行一切以培養學生為首。實訓基地采用校企共建共管模式,在企業的深度參與下,企業文化氛圍濃厚,突出鉆井操作崗位技能的培養,完全按照企業化標準進行實習教學,有利于學生實際動手能力與職業能力的養成,實現了高素質高端技能型人才培養,使得鉆井技術專業的學生在畢業時能夠零距離對接工作。同時通過制定相關制度,實訓基地建設運行實現精細化管理,使得實訓基地高效運行。
[1]王增強,陳開君.職業教育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職教論壇,2008,11(上). [2]時麗穎.簡論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建設[J].石油教育,2013(01). [3]謝雯.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運行與管理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1(12).
The "324" higher vocational training base and operation mode
-- Taking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drilling technology major as an example
Dai Hong-xia
(Yang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Yangzhou Jiangsu, 225127, China)
The training base is to provide job skills training for students, to master a certain occupation skill place, is the basic hardwar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s construction level direct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he level of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Combined with the central finance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focus drilling technique, to carry on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of operation mode.
training base; drilling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operation mode
G710
A
1000-9795(2014)01-0193-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1-25
戴紅霞(1978-),女,湖北利川人,講師,從事流體機械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