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華
(大連職業技術學院 遼寧大連 116035)
現代職業教育特征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研究
孫玉華
(大連職業技術學院 遼寧大連 116035)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高職辦學實力、活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賦予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新的目標和內涵。通過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加入現代職業教育元素,使得高職校園文化活動有了新的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有效載體,也使得高職院校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具有符合時代特征的鮮明特色。
現代職業教育;校園文化;校園文化網絡平臺
從十七大報告中的“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到十八大報告中的“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現代”兩字的加入,賦予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新的目標和內涵。現代職業教育不僅要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還要注重對學生現代職業道德、職業素質的培養。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高等院校校園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是高校特有的一種文化現象,是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學校師生員工為主體, 以廣闊的校園為活動空間,以特定的校園生活方式和校園精神為特征,是體現高職院校師生價值取向的校風、教風、學風、班風等所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態環境[1]。因此,適應時代的發展,建設代表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健康、高雅、積極、向上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使高職院校師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圍中學習成長,對于教育青年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優良的人文素質,實現高等教育造就道德品質高尚、智能結構合理、個性鮮明、富有創新精神的人才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我們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研究的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精神文化建設,包括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內涵、體系、研究的范圍,目前的現狀、存在的問題、應對的措施,與先進文化的關系,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特色等;二是物質文化建設,包括環境文化、圖書館文化、和諧校園文化建設等;三是制度文化建設,包括管理、行政、教學等;四是行為文化建設,包括教學科研、學生社團、體育科技活動和校園文化活動等。五是高職校園文化網絡平臺建設,包括校園文化網絡平臺建設內涵,校園文化網絡平臺建設模塊組成等。
現代職業教育要素融入高職校園文化是高職文化建設的核心[2],高職校園文化活動是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的有效載體,它將職業技能的內容寓于文化活動之中,達到“寓教于能、寓教于樂”的效果。在這方面,我院就開展了大量的學生科技活動、職業技能大賽、學術講座、學科知識競賽、計算機組裝大賽、網頁設計競賽、寢室美化大賽、辯論賽等活動,開展了豐富的體育、音樂、舞蹈、書畫、 攝影和演講等課余藝術活動,舉辦了科技文化節、藝術節,這不僅鍛煉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且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技術、提高各種技能的熱情,形成了良好的校園職業氛圍。
為了全面把握在校學生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需求,我們隨機對我院學生進行了訪談,根據同學們反應較集中的問題,按照“資料收集—資料整理—資料分析—案例實地調查—理論探索—對策研究”的思路對構建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理論研究模型進行分析。采用的研究手段和方法包括:文獻分析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和實地考察,案例調查等。在研究中,我們運用邏輯推理進行理論解釋和理論推導,以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重點,積極研究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的主要問題,推動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理論的進一步發展和完善。
通過深入分析我們擬定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模塊的主要內容[3]:第一部分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它是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的指針和航標,是一種人文環境和文化氛圍。指高職院校校園人在辦學實踐和意識活動中形成的價值觀、道德觀、社會心理和思維方式,集中體現在校園精神。第二部分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物質文化,主要是指高職校園物質環境,是高職院校精神文化建設的載體。第三部分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制度文化,主要是指道德規范與行為準則;制度文化貫穿于高職院校改革發展的整個過程,體現在高職院校管理的方方面面。第四部分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行為文化,行為文化主要由價值取向、行為方式、行為環境三個要素構成,主要指高職校園活動形態、人際交往活動的方式。行為文化是教職工、學生在工作、學習和娛樂中產生的活動文化,是高職院校精神風貌、工作作風、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也是高職院校精神、共同價值觀的詮釋和折射。第五部分是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網絡文化,它是一種新的校園文化,即高校校園網絡文化。在高職校園不斷向信息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中,網絡文化的發展不僅極大地加快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發展,擴大了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生活的空間和覆蓋面,而且影響著高職學校傳統的辦學理念、教學環境、教學手段和校園主流文化。高職校園網絡文化平臺建設是網絡技術與校園文化的新生結合體,是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統一體,同時其網絡平臺也是一個新高職校園文化價值規范的建構體。這種新校園文化,對學生傳統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給傳統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1)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精神文化。校園精神文化是一個學校本質、個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校園文化的最高層次,所以又被稱為“學校精神”。 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是以學生個體為中心,倡導學生自主管理,培養學生自主意識和自主能力為目標,通過開展各種文化素質教育活動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和道德素養、職業素養以及人文素養;通過開展各種職業性的社團活動將學生活動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企業崗位相結合,與社會發展相結合,促進學生由"校園人"向"社會人"的迅速轉化,為校園文化的發展增添活力。高職院校應積極構建符合高職學生成長成才規律的職業素質教育體系,不斷提高職業素質教育的針對性、時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精心組織策劃主題鮮明、內容具體、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精品活動,開展以科技、文化、藝術、綜合類等板塊為內容的科技文化活動;組織好各項大賽,不斷增強師生的社會適應性,提高師生的綜合能力;組織好校企聯誼,教師、學生走出校門,加深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讓廣大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志愿服務活動、頂崗實習等各種活動和機會與社會、企業接觸,使學生在活動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的能力,端正對服務社會的認識,逐步形成優秀的高職學生德育精神文化。
(2)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物質文化。一個學校的物質文化是以物質形態表現出來的精神文化,這是校園文化的最表層,是一種客觀形態和客觀存在,包括帶有校園特色的學校環境、工作環境、文化標識、生產設施以及學校的慶典活動和各種儀式等,人們可以通過這些來直接感受學校的文化。高職院校應在物質文化建設方面更趨專業化、現代化和配套化。校園內規劃得更加科學有序,布局更加合理美觀,教學樓、實訓基地、圖書館、教學設備等的建設應不斷完善。尤其在裝飾美化校園環境上,處處要折射出職院特有的文化色彩和辦學理念,展示獨特的學校精神。這些都會時時刻刻熏陶感染著學生,營造著積極向上的職業氛圍,同時也對學生的就業觀、價值觀、心理品質的形成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當然,作為職業院校物質文化建設的基礎仍是實踐所需的實訓基地,無論是校內或是校外的實訓基地,在建設中,都要本著市場需要和企業需要的原則,這樣才能使高職院校的實訓基地真正成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搖籃,從而實現學院、企業和學生三方共贏。
(3)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制度文化。高職校園制度文化建設除了面向全校師生的日常管理制度外,還應向新的方面擴展。比如規范體系建設,可借鑒現代企業制度,形成學院自我發展、自我約束、和諧運行的機制,促進校風進一步好轉,辦學效能進一步提升,這對培養學生職業能力與職業道德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通過企業仿真實訓制度的建設,加強實訓制度文化建設,增強與企業的聯系,走校企共建、互利雙贏的道路。目前校企協作比較新的模式就是:將高職院校與企業協作轉變為“企業”與企業的協作,利用高職院校資產與資金組建控股企業,這個企業就是校企協作新平臺[4],“企業”形成了,新的實訓基地也就搭建起來了。
(4)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行為文化。行為文化是學校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活動文化,是教師和學生在教育教學、科學研究、學習生活中用實際行動去體現和實踐校園文化內涵的概括。只有行為文化的建設到位了,才能把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升華為高職院校的精神文化。教師在新形勢下要不斷更新著自己的教育理念,樹立務實的學術態度,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課內課外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在行為方式上直接間接的去影響著學生。每次的校園文化活動,有老師的參與,這對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能起到其他方法難以替代的作用。
(5)高職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網絡文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電腦的廣泛使用,利用網絡獲取知識、信息等已成為人們學習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作為網絡文化主要參與者的高職學生,其在網絡文化環境下的網絡平臺活動行為更具有一定的獨特性[5],表現為:各種思想激烈碰撞和沖突,人生態度,利益觀念,道德水準,擇業態度,平等需求等。高職校園網絡文化歷來是校園最具活力的部分 它是當今網絡時代高校內在精神的體現,對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定位和發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
網絡文化建設是以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現代通訊技術和網絡交互構造的一種虛擬校園文化,其網絡平臺模塊構建的主要意義在于運用校園網先進技術營造真實校園氛圍,通過網上課堂開展各種形式的學術活動、教學內容及各種有益活動,同時在高職校企文化建設融合模式下,通過對高職校園網絡文化平臺的建設讓學生不出校門就可以感知到企業的文化、需求,從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職業素養,形成完整的人格走出校門就能很快地適應社會和企業,在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中得以生存[6]。通過對高職校園網絡文化建設的研究,使網絡文化真正成為高職校園文化的主流文化和先進文化,使虛擬校園空間蘊涵學校的價值精神觀、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等文化因素,以體現出學校的特征面貌、校園意識、群體文化等。為進一步豐富高職校園文化的理論、擴大高職校園文化的功能,為高職實施人才培養方案提供新的參考標準,為提高高職院校的社會影響力、管理水平、教學質量開辟新的途徑。
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賦予了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新的目標和內涵,建設現代職業教育特征的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強化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定位,加強技術創新與實訓基地等物質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管理機制,豐富校企融合實訓形式及內容,強化現代職業教育隊伍建設等,有效促進高職校園文化的健康發展。
[1]駱文炎.網絡空間: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效平臺——基于980 份問卷的實證分析[J].未來與發展,2010(6):83-86.
[2]劉曉燕.加強高職特色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J].文教資料,2012(5):61-62.
[3]劉曉燕.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
[4]寧勇敏.高職院校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融通[D].復旦大學,2008.
[5]秦雯.網絡文化背景下"90后"的文化表征建構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2.
[6]羅時髦.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ampus culture of modern occupation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
Sun Yu-hua
(Dal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Dalian Liaoning,116035, China)
The campus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its strength, vita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occupation education has given new connotation of the target and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By adding elements of modern occupation education in campus culture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ctivity of campus cult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the effective carrier to cultivate students' occupation skill, also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modern occupation education; campus culture; campus culture network platform
G710
A
1000-9795(2014)03-0225-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1-10
孫玉華(1962- ),女,遼寧大連人,大學本科,副教授,從事校園文化研究。
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3年度立項課題《高職校園網絡文化平臺建設與應用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G13EB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