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海艷
(廣州市鐵一中學 廣東廣州 510600)
論如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實施美育
孫海艷
(廣州市鐵一中學 廣東廣州 510600)
美育作為新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日益受到關注,發揮歷史學科優勢實施美育,美育作為新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日益受到關注,中學歷史教學應該發揮歷史學科優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美育素材,創設審美情境,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提高教師的審美素養,引導學生發現美、體驗美、創造美。同時,美育過程中應體現歷史學科特點,注重歷史情感的積淀,正確認識反面事物的歷史審美作用,重視對審美個性的培養,還原歷史學科應有的魅力,引領學生在求真中向善、審美、創美,在對知識的渴求中充滿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社會的關心,實現審美的人生。
中學歷史教學;美育;途徑;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教學的改革,美育作為歷史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正如朱光潛所說:“從歷史看,一個民族在最興旺的時候,藝術成就就必偉大,美育必發達。史詩悲劇朝代的希臘、文藝復興時代的意大利、莎士比亞朝代的英國、歌德和貝多芬朝代的德國都可以為證。”“現在我們要復興民族,……必須提倡普及美感教育。”[1]《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提出,歷史課程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提高對是與非、善與惡、美與丑的識別判斷力,逐步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品質。”使學生“初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成為擁有良好綜合素質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2]
悠久歷史所蘊含的豐富文化本應帶給我們的生動、智慧、哲理,在這里變的索然無味。這樣的課程只會使學生成為“只顧求知而不顧其他的”“書蟲”[3],而無法具備未來社會發展所要求的健全人格。因此,探討如何發揮歷史學科優勢,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實施美育也顯得尤其必要。本文主要就如何在中學歷史教學過程中發揮學科優勢實施美育及應注意的問題作一探討。
(一)挖掘歷史教材中的美育素材。歷史作為一門綜合性的社會科學,蘊含大量生動、具體的美育素材,主要體現為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
自然美主要包括人類賴以生存的、未經人類改造的純粹的自然。此外,還包括人化的自然,即人類按照自身對美的標準來追求美、創造美的結果。
社會美是現實生活中社會事物和現象呈現的美,社會美的核心是人的美。人既是美的創造者和欣賞者,也是我們美化和欣賞的對象。因此。在關于社會美的教學中也應突出歷史人物的活動,挖掘其內在的人格美。
藝術美是指各種藝術作品所顯現的美,它是藝術家創造性勞動的產物。“藝術是美的最高度集中的表現。”[4]藝術美的表現形式多樣,如戲劇、電影、音樂、建筑、雕塑、工藝、繪畫、書法、攝影、雜技、文學作品,等等。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的不應僅是藝術作品本身,更要關注作品的歷史背景,作者的創作背景和意圖,從中感悟作者的胸懷、氣質、情感、性靈,作品的風味、神韻、興趣,透過藝術作品所透露出來的人生,即人生境界的展示。[5]
因此,歷史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歷史教材中的具體、鮮明的美的素材,引導學生在欣賞各種事物中,發現各具形態的美,走近美,感受美,認識美。
(二)創設審美情境,引導學生體驗美。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創設審美情境,引導學生體驗美。人的審美體驗是獨享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為了讓學生在歷史教學中更好的體驗美,根據教學內容可以借助有效教學手段,創設審美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真切體驗美、欣賞美,理解美。如果利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手段,以影視的形式生動再現,學生會在不由自主中進入歷史情境,加強審美體驗。紅軍百折不撓、自強不息長征精神、“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境界自然會給學生帶來心靈的震撼,感性的體驗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激發他們對美好事物的追求。此外,如教師引人入勝的課前導入,生動有趣的故事,層層深入的提問,尤其是學生自編自演的歷史情境劇,身臨其境的體驗,自然會拉近學生與歷史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審美想象力,在審美中豐富其精神世界。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真實可感的形象去體驗美、欣賞美、創造美。如結合鄉土歷史教學,開設校本選修課程,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對廣州近現代建筑發展變化進行實地考察,并畫出你最喜歡的一處建筑。建筑被譽為“無聲的畫,立體的詩”,見證著文明和歷史。從西關大屋到東山洋房,從陳家祠、騎樓到中山紀念堂,不難發現建筑的對稱美或是曲線美,蘊含著人們的建筑智慧和當地的民俗風情、歷史變遷。繪圖之前學生自然要對其歷史背景知識有所了解,具體作畫時又要對其細節深入觀察和研究,在直觀的欣賞與想象中,自然會進一步理解其變遷中所蘊涵的深刻的歷史和文化內涵,以及建筑的所體現的藝術美。動手作畫的過程使學生增長知識,同時,出于對美的渴望與追求,也會流露出自己對建筑的思考與情感,并在欣賞美的過程中逐步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塑造高雅的審美情趣。再如通過開展歷史劇賞析、歷史劇創作與表演、歷史知識競賽,讀史交流會,歷史故事會或是相關的辯論會、歷史歌曲演唱比賽、歷史小制作或是歷史手抄報、歷史漫畫等,使學生按照自己對美的理解和追求,把對歷史的認識通過不種形式創造性地展示出來。感性的認識在實踐中滲透著理性的思考,也更加深了他們對歷史的感悟和審美理解的深度,同時也使他們獲得更高級的審美愉悅。
(四)提高教師自身審美素養。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還有賴于教師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的提高。教師在對學生的審美教育中,對自身也要以美的標準來審視自己,不斷提升自身的內在修養與外在形象。作為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修養,還要有為人師表的品德,健康向上的人格,充沛飽滿的情感,得體的著裝,自然活脫中透出豐富底蘊的語言。這些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美,會感召學生并影響學生的內心體驗和感受,從而吸引學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在不由自主中跟隨教師走入學科世界中來感受學科魅力。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教師講的話帶有審美色彩,這是一把精致的鑰匙,它不僅開發情緒記憶,而且深入到大腦深處最隱蔽的角落。”教師的即席發揮和具有思想性、藝術性的對話,一縱即逝,這種流動的美更增加了教師的教學魅力。教師就是要成為美的使者,以美啟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讓學生感受到美的律動,在輕松愉快的審美享受中獲得心理上的滿足,情感上的愉悅,性情上的陶冶。
(一)體現歷史學科特點。歷史學科應圍繞學科教學內容,以歷史的思維來審視過去和現在,體現學科特點。首先,一切教學內容都要基于歷史的真實。受影視劇、文學作品等影響,使會一些學生對歷史問題產生錯誤認識,出現審美偏差。如當下抗日劇多是粗制濫造,教師有必要尊重歷史事實,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審美引導,并給以客觀的審美評價。其次,不能偏離歷史教學這一主題。歷史教學中滲透美育,它既不能等同于美育課,也不等同于德育課,而以是歷史知識為基礎進行的教學活動。學生在歷史知識學習的基礎上不斷感知、思考,逐步培養自己積極的審美情感。反過來,這一情感有助于自己更深刻、理性地認識和思考歷史、社會和人生。
(二)正確認識反面事物的歷史審美作用。美育要通過各種藝術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來滲透,但是美育不避談丑。美與丑相對而生。人們為心中美好的追求會付出巨大的努力,甚至生命的代價,這種舍生取義精神就值得人們去敬仰、贊美。在美與丑的斗爭中,正義會戰爭邪惡,假惡丑有時也會掩蓋真善美。人們對“丑”的揭露,如戰爭狂魔希特勒,滅絕人性的南京大屠殺,等等,也更反襯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以及美的魅力。在美與丑的識別中,提高了學生的審美鑒賞力,這種審美情感的滲透,也有助于使學生形成崇高的審美觀。
(三)重視對審美個性的培養。美育對學生的審美意識具有導向作用,但不能僅此忽視對學生個性的培養。每個人由于先天稟賦、后天經歷、個人喜好等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也會產生各自不同的美感,從而具有不同的審美傾向。因此,教師在通過歷史課堂對學生進行人類共同的審美理想的培養時,還要注重對學生審美趣味的陶冶,對個性的培養。
總之,歷史教學不應是機械地講授歷史,而要通過在中學歷史教學中實施美育,改進教學藝術,還原歷史學科應有的魅力,引領學生感受歷史所蘊含的智慧,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積極的審美情感,在不斷感知美、體驗美中逐漸內化、升華,形成積極的、漸趨穩定的審美取向,在求真中向善、審美、創美,在對知識的渴求中充滿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社會的關心,實現審美的人生。
[1]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第2卷)[M].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512.
[2]《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第5,8頁.
[3]朱光潛.朱光潛美學文集(第2卷) [M].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50.
[4]朱光潛.西方美學史·序[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5]李澤厚.華夏美學[M].天津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第250,251頁.
How to implement aesthetic education in history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Sun Hai-yan
(Guangzhou City Tieyi Middle School,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00, China)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of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history of aesthetic education, a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new curriculum of aesthetic educ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he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should play the historical discipline advantage, fully excavate aesthetic materials in the textbooks, the creation of aesthetic context,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ctivity of rich and colorful, improve the teachers' aesthetic quality, guide students to find the beauty, experience beauty, create beauty. At the same time, should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story subject in the process of art education, focusing on the historical emotion accumulation,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and aesthetic function of negative things,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aesthetic personality charm, reduction of history should lead the students, in truth, goodness, and beauty in aesthetic, full of love for life and social concern for the thirst for knowledge, realize the aesthetic life.
high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aesthetic education; way; problems
G633.5
A
1000-9795(2014)01-0273-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1-27
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2010年度項目“傳統美學精神與美育”,編號:2010tjk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