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波
(吉林師范大學 吉林四平 136000)
小學英語文化教育中班班通的應用作用探究
孫玉波
(吉林師范大學 吉林四平 136000)
班班通的設備與資源為小學英語教育提供了多元的信息輸入和輸出方式,為異域文化背景下的小學生的語言交際和文化理解提供了相對真實的情境。班班通的推廣實施對于正處在探索中的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實踐中的英語國家的文化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對比理解以及目的語中的詞匯社會文化內涵意義的感性認識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從而優化小學生語言學習的形式方法,實現兩種語言文化下思維方式的逐步養成都有重要的意義。
英語教學;小學英語;文化教學;班班通
小學英語文化教學環節中講授英語背景下的習俗文化、歷史演變、思維方式、行為習慣等方面的知識,無法像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一樣通過多次練習而得到相應的提高,卻在一定上程度影響的的小學生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班班通使遠教資源走入課堂,使小學生親近英語真實情景,領略最新動態英語文化走向形成雙語思維并且可以實現中英兩種語言文化的多角度對比,豐富小學英語文化教育教學內容,真正呈現“活”文化。
班班通是指學校每個班級里具備與外界進行不同層次的信息溝通、信息化資源獲取與利用、終端信息顯示的軟硬件環境,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日常教學的有效整合,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最終促進學生的發展。
在國家級、省級教育信息化試點學校及部分區縣和有條件的學校啟動“班班通”建設項目,為教師配備教學專用電腦,為教室開通寬帶網絡、配備教學終端設備。學校租用或者逐年返還成本的建設模式,盡快讓每一間教室都能利用網絡和多媒體終端設備開展教學活動。為邊遠地區教學點配齊基本的視頻接收和多媒體設備,實現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班班通與英語學科的應用好處非常之多。班班通為教學改革提供了豐厚的教學資源,班班通為英語學科應用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物質支撐,教師利用多媒體的圖形、圖像、動畫、聲音等設備,使得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習知識。充分利用網絡資源設備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用語言能力和發散思維的思考方式,這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教學活動。從實際使用情況看,已經建立“班班通”工程教學設備已基本進入使用狀態,基本實現邊遠教學點信息化終端全覆蓋,但主要是從互聯網中瀏覽網站或教師搜尋相關英語教學資源。教師的現代化技術水平是制約“班班通”發展的關鍵因素,教師更愿意采用原有的教學方式,使班班通教學實現常態化發展的進入瓶頸階段。
英語語言國家的生活距離學生實際生難過活較遠,在學習某些關于文化等具體情景時,有些場面無法用簡單易懂的語言來描繪,學生往往在沒有聲像影響下,很難體會和理解文化背景和文化影響下的節日盛況等。班班通能通過形、聲、色等多角度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換為真實的情景或影像,再現情景,引發學生的共鳴,增強學生對于文化的理解,優化課堂結構,使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得以提升。
(一)使教學過程多元化,使學生對于英語文化背景理解脫離簡單語言層面。班班通的優勢之一在于可以使用多種可視可聽的資源,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使用英語卡通教學動畫片,英語兒童歌曲,少兒英語趣味小寓言故事、英語原聲電影等,再現英語文化的背景,逐步理解異域文化和學會思維方式。班班通可以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刺激學生敏感的神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令他們專注認真地學習英語,培養對英語的興趣。因此,充分利用班班通“圖、文、聲一體”的特點,積極促進四種基本技巧的訓練,理解文化的形成的原因背景,讓小學英語教學事半功倍。不僅如此,班班通還能提供靈活多變的練習空間,使學生在豐富多樣的“互動”練習空間進行訓練操作。教師還得以學生為主體,利用網絡練習的靈活性去設計適當的練習。
(二)利于適時創建恰當合理語境,使英語文化教育中學生的體驗更真實化。接近真實或真實的語言環境是英語語言學習者提升自身英語語言水平的最佳環境。班班通的另一優勢就是能把發生在世界各地各種場合各種時間的對話搬到教室里來,模擬出最真實的情景,展示街頭文化,建筑文化,服裝文化等等的不同。根據具體的實際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通過設計運用相關軟件,使學生瞬間置身于變化的各地的場所,如商場,家庭,學校車站,街道等,從而實現快樂的學習。班班通甚至實現了使學生可以通過QQ群,MSN,BBS,推特等讓小學生與外國學生,外國教師一起交流和討論。
(三)班班通可以擴大英語文化教育中師生的知識廣度。教材與教輔的相對滯后性,教師儲存知識量的陳舊性,使動態文化知識的獲得的時效性降低,影響了英語文化學習的實用性。而班班通的互聯網連接獲得都是最新的動態信息,及時對于教材與課程的知識點進行更正和修補,實現英語文化教育學習的實用性,對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四)利于英語文化教學重難點的突破,促進課堂知識點的消化和吸收。班班通的應用實現了資源的共享,使教師獲得最新的教育資訊,對于課堂的英語文化教學設計能夠及時優化,交流的同時對于課堂重難點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設計更為理想的方案,使教材中的知識點得以重新整合分解,促進學生對于目的語文化的深層次理解
從小學教育教學結構來看,一定程度優化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結構,促進當前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的達成。班班通的應用是能夠充分體現學生認知主體作用的新型教學結構的理想契入點。當前,創建新型教學結構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
從教育發展的戰略決策來看,班班通工程將現代的科學技術充分融入學校教育教學,使班班通成為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尋求的有效的應用的資源庫,為義務教育的均衡發展和內涵發展帶來了新的任務解決途徑,實現了教育的現代化。實現了教育數字化,打破了教室、教師、校園的區域界線,實現了城鄉、區域的無界限。
[1]Hedge.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Language C1assroom[M]. Охford:Охford University Press,2000.
[2]Davis,L.Doing Cu1ture Cross-cu1ture Communication in Аction[M]. В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1999.
[3]陳堅林.現代外語教學研究[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4]胡文中.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5]許力生.語言研究的跨文化視野[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6
[6]何克強.現代信息技術[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00.
[7]馬寧,余勝泉.區域性教育資源建設與整合[J].中國電化教育,2006(02):66-71.
Explore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class to class in the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ulture education
Sun Yu-bo
(Jilin Normal University, Siping Jilin, 136000, China)
A multivariate information input and output equipment and resources class to class for primary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provides a relatively authentic contexts for language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al understanding of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in elementary school.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clas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now in the culture teaching practice of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in the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s comparative comprehension and vocabulary of a target language cultural connotative meaning of perceptual knowledge increased, so as to optimize the method of primary form of language learning, the way of thinking in two languages culture gradually formed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English teaching; primary school English; cultural teaching; class
G623.3
A
1000-9795(2014)01-0275-01
.小學英語文化教育與交際能力的培養[J].中國學術文獻
總庫,2008.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1-26
孫玉波(1992-),女,吉林舒蘭人,從事小學教育專業英語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