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爾登王利平郭迎慶彭明國陳毅忠許 霞
(1.常州大學懷德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2.常州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
給水排水實驗教學現狀分析及應對策略
杜爾登1,2王利平2郭迎慶2彭明國2陳毅忠2許 霞2
(1.常州大學懷德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2.常州大學環境與安全工程學院 江蘇常州 213164)
傳統給水排水專業實驗教學無法滿足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人才需求。本文分析了給水排水實驗教學的不足并提出應對策略,為新時期給水排水行業繼續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應用人才。
給水排水;實驗教學;應對策略
給水排水是一門以實踐和應用為基礎的學科,強調實際動力能力和創新意識。實驗教學是給水排水教育教學中重要的一環,對于學生的知識、能力、意識和思維的協調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傳統的給水排水專業實驗教學存在以下弊端,無法滿足高等院校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人才的需求[1-2],主要表現在:
(1)給水排水專業實驗教學理念與常州大學工科專業培養目標脫節,無法滿足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的需求
常州大學以“大工程觀導向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承擔為江蘇省培養人才和為江蘇省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任務。目前普遍的教育教學工作還是圍繞著知識傳授這一傳統的教育模式在進行,這種模式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及其創造個性的發展。
(2)實驗教學體系人才培養模式沒有實現根本轉變,無法滿足社會對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近兩年對我校給水排水畢業生和用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發現,部分用人單位對應屆畢業生的專業知識體系和實際動手能力不甚滿意。比如學生畢業后進入自來水廠,對自來水廠的基本工藝流程、常用水質指標的檢測還不能完全掌握,需要進行再次培訓后才能上崗。因此,培養高素質、應用型的給水排水專業人才,突出的問題是加強學生應用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3)實驗教學內容陳舊,實用性、先進性不夠
當前已有給水排水實驗教材往往是以單一的基礎性實驗為主,實驗相互獨立,知識點無法進行有效融合,缺乏專業知識的更新和創新。比如有些《給水排水實驗》教材中在測量水質指標COD(化學需氧量)時還沿襲了十幾年前的方法和過時的實驗技術手段。
(4)實驗教學的系統性、層次性不夠,需要改進教學手段和方法
傳統的給水排水實驗主要用來考察學生單項專業知識點的掌握和認識,考察方式單一、孤立。學生對此難以發生興趣或產生研究學習的欲望,因而無法重視實驗,達不到預期目標。
(5)雙師型(兼具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兼具教學和科研)教師嚴重不足
當前雙師型教師嚴重不足,一方面許多教師理論有余而科研不足;另一方面理論教學和實驗教學由不同教師來承擔,分開進行,使得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無法融合。
針對給水排水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我國很多具有給水排水專業院校的教師進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王志勇實施創新實驗項目,提高了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參與科技活動的積極性[3]。山東建筑大學提出將實驗課程分為必做實驗、演示實驗、開放性實驗和研究型實驗的教學改革思路,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4]。
在常州大學給水排水實驗教學體系的改革和創新中,提出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為主要特色,構建給水排水專業“一體化、三層次”實驗教學新模式。“一體化”是指以培養給水排水專業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為主要目標,培養學生對專業體系的完整掌握;“三層次”是指從具體操作上,將實驗內容設置分三個層次:基礎實驗、綜合實驗、專業設計型實驗。整個實驗環節依從認知規律,以構建理論指導,達到實驗教學目標,培養具有創新能力、應用能力的人才。
目前一體化三層次實驗教學體系已經在常州大學給水排水專業本科生中使用,提高了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近3年來獲得省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4項,省級優秀畢業設計3項,并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肯定。
傳統的給水排水專業實驗教學無法滿足高等院校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應用能力人才的需求,通過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應用能力,為新時期給水排水行業繼續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應用人才。
[1]闞連寶,段慶茹.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習教學改革初探[J].教育探索,2007,21(1):36-37.
[2]樓錫錦,陳立明,陳艷.獨立學院畢業生就業競爭優劣勢分析[J].社會科學戰線,2006,36(2):323-325.
[3]王志勇,邱戰洪,胡夢嬌,等.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創新實驗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5):195-197.
[4]李梅,王珊珊.給水排水工程專業實驗教學改革探析[J].山東建筑大學學報,2012,27(1):126-129.
The analysis and coping strategy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status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iscipline
Du Er-deng1,2,Wang Li-ping2, Guo Ying-qing2, Peng Ming-guo2, Chen Yi-zhong2, Xu Xia2
(1. Huaide College,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2.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 Safety Engineering, Changzhou University, Changzhou Jiangsu, 213164, China)
The traditional experimental teaching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iscipline cannot culture the talent with the ability of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and discusse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status. The coping strategy is also proposed to train high-quality talents with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ping strategy
G642
A
1000-9795(2014)01-0282-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1-22
杜爾登(1978-),男,江蘇豐縣人,講師,事水處理技術研究。王利平(1950-),男,內蒙古呼和浩特人,教授,從事水處理技術研究。郭迎慶(1970-),男,安徽淮南人,教授,從事水處理技術研究。彭明國(1976-),男,江蘇常州人,副教授,從事水處理技術研究。陳毅忠(1974-),男,江蘇常州人,講師,從事水處理技術研究。許 霞(1980-),女,江蘇常州人,講師,從事水處理技術研究。
常州大學懷德學院教研課題(2012HDJY23), 常州大學校教改課題(GJY13020034);常州科教城院校科研基金(K201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