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紅
(石家莊學院政法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35)
WTO視野下的法學教育模式
馮 紅
(石家莊學院政法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35)
我國在加入WTO 后,法學教育也將與國際法學教育相接軌,如何解決當前法學教育在逐步國際化中所面臨的困境成為了我國法律工作者共同關注的問題,尤其是應選擇哪種法學教育模式更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本文通過分析WTO背景下對法學教育的要求,結合我國現在法學教育的現狀,對我國法學教育在教育模式的轉換上提出合理性的建議,以期能促進我國法學教育的發展。
WTO;法學;教育模式
教育,在WTO規則中屬于服務貿易。目前,絕大多數的WTO成員國都已經對教育服務市場在不同程度上進行了開放,教育格局全球化已成為世界教育的主流趨勢。在我國正在將依法治國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大背景下,法學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其中,關于對法學教育模式的選擇問題,不但直接影響到我國在加入WTO后的法學高等教育問題,還影響到我國依法治國的進程。由此可見,對其展開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培養創造性人才。從表面上來看,WTO是由一系列規則構成的組織,但是從其發展進程來看,創造性是其靈魂所在,而創造的出現正是擁有人才的結果。WTO要想進一步發展,就要不斷培養創造性的人才,特別是法學教育對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對WTO的規則不斷地完善,WTO才能更好地起到促進世界貿易發展作用。
2.建立開放性的法學教育系統。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國經濟都具有開放性,相應地,法學教育的發展在市場經濟如此開放的情況下也必然順應時代的潮流,開放性是其必不可少的。對我國來說,要先建立開放性的法學教育系統,一是在法學教育模式上,要借鑒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加強與他們之間關于法學教育的學術交流;二是我國各大法學院校之間要打破以往互相分割、獨立的情形,彼此之間要相互交流,在競爭中求發展。
3.與案例相結合進行教學。WTO與其他國際經濟組織在運作形式上最大的不同點是在遇到重大事件的時候不是采取表決的方式,而是進行協商談判的方式。在協商談判的過程中,就需要利用相關的規則,并考慮當前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協商,從而解決問題。這就要求對協商者在進行法學教育時采用案例教學的方式,使其對規則在感性上和理性上都能很好地掌握和運用。
多年來,由于人們法律意識的不斷提高,社會各界對法律人才需求增大,法律專業一直呈現白熱化的狀態,報考各大院校法律專業的人也越來越多。再加上,國家高等院校進行擴招,法律院校在一夜之間數量突增,法學教育的形式多種多樣,層次高低不盡相同。截止到目前,我國在原有的法學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礎上,在其他諸如農林、理工、師范等院校中也都開設了法律專業,另外,類似法律函授、自學考試、夜大等類型的法學教育也紛紛出現,使我國法學教育模式日益混亂,法學教育的質量無法得到保證,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司法水平,阻礙了我國依法治國的發展進程。
1.我國選擇法學教育模式的文化基礎。說到底,教育是一種文化現象,這種現象反映在教育上也是教育模式的不同。加入WTO后東西方文化在融合的同時也必然會發生激烈的摩擦,我們在研究西方法學教育模式的同時,要有自己的立場,對我國的歷史文化背景有充分的認識,不能一味地引進西方,借鑒的同時要保有我國法律的本土化特色。
2.我國選擇法學教育模式的法制基礎。有學者認為,我國法學教育模式應引進美國法學的研究生教育,培養精英法學人才,但是我國在法制基礎上與美國存在很大差異。美國法律制度完善,國民都擁有很強的法律意識,而我國法制基礎薄弱,國民法律意識淡薄,在這樣的情況下,就使得我們不能講法學教育設定為高層次的法學教育,這與我國目前要促使國民形成法治觀念的現實是不符的。
3.我國選擇法學教育模式的實踐基礎。上世紀90年代,我國參照國外法律教育的經驗,創建了法律碩士這一法律人才的培養途徑,但規定只能由非法學專業本科生報考,目的在于培養復合型知識的法律人才。但由于對現實缺乏判斷,導致這些學生對法學理論基礎知識學習不全面,培養效果背離初衷。所以,我國在大力進行法治建設的同時,選擇大陸法系國家的法學教育模式,更符合我國的現實。
總而言之,我國目前在加強法治建設的進程中,要注重發揮法學教育對國民的啟蒙作用,將其放到常識教育的高度,使各大法律院校成為培養合格法律人才的基地。從這個角度看,現階段我國的法學教育還處在大眾教育階段。依據我國國情,選擇適合我國法學教育的模式,不斷對其進行整理,配置合理的法學教育資源,使我國在WTO 這個大背景下擁有堅實的法律后盾。
[1]張文顯.入世與法學教育改革[J].中國高等教育,2001(22).
[2]馮端.加強教材建設培養跨世紀人才[J].新華文摘,1997(10).
[3]申培軒.加入WTО給中國高等教育帶來了什么[J].浙江社學,2001(4).
The law education model under the view of WTO
Feng Hong
(Law School of Shijiazhuang University, Shijiazhuang Hebei,050035, China)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legal education to contact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how to solve the current law education faces in the gradual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common concern of the plight of China's legal workers, especially we should choose what kind of mode of legal education is an imminent problem.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background of WTO law education requirements, combines with China's present law education,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in the conversion mode of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aw education in China.
WTO; law; education mode
D90-05
A
1000-9795(2014)01-0283-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1-25
馮 紅(1979-),女,河北石家莊人,講師,從事法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