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
(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安徽合肥 230061)
高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健康教育現狀分析
王元元
(安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安徽合肥 230061)
目前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偏重中小學,高等院校人員聚集,發生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的幾率較高,而高校對突發性公共衛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人員不足、重視不夠、方式單一等問題。文章結合高校教育特點,探討高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實踐的健康教育意義及現狀,并提出了可行建議。
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健康教育;高等院校
2003年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中規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指突然發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自2003年以來,非典、禽流感、甲流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層出不窮,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高等院校人群聚集性高,生活范圍相對較小,學生普遍缺乏相關防范知識,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幾率較高。針對高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最好的應對措施就是加強學校健康教育,預防為主。但是高校的健康教育工作目前還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
學校健康教育是通過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促使學生自覺地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促進身心正常發育。[1]我國大學生年齡絕大部分在為18-25歲之間,注重這一重要時期的健康教育將對一生的健康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2]學生學到相關健康知識后,還可以將所學知識告知身邊人群,對其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員、密切接觸的鄰居、伙伴等的健康行為均可產生一定影響。在一定程度上,學校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好壞,可影響整個社會健康知識的知曉率和健康行為的形成率。[1]
2008年8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起數較7月和前3年同期明顯下降,專家認為,與全國學校放暑假以及為迎接北京奧運會的舉辦,各地開展了一系列針對傳染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宣傳教育和預防控制工作有密切關聯。[3]這些資料表明,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開展的健康教育可以起到積極的效果,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從十九世紀起,西方發達國家已經開始關注學校個人衛生和衛生教育。衛生教育的雛形在北美早期的課程中和北歐國家的繼續教育運動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到了二十世紀80年代,隨著學校教育學術化傾向發展和基礎教育入學人數的急劇擴大,人們更加關注的是學校衛生設施方面的建設,卻忽視了對學生健康至關重要的教師培養、學校的組織需求和學生衛生教育需求。[4]
目前我國出臺的一系列健康教育標準及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手冊等,如《學校衛生工作條例》、《學校和托幼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規范(試行)》主要針對中小學學生特點開展,高校健康教育的工作力度不夠,很多高校不開展或很少開展健康教育。許多學校缺乏專職的衛生保健人員,現有衛生保健人員素質也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近年隨著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非典、禽流感考驗了高校在應對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方面的能力。據遼寧省衛生廳2005-2006年統計,遼寧省70%以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在學校,而在這些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有80%以上的學校突發事件為傳染病流行事件。
2009年8月教育部下發了《教育系統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要求學校立足于防范,對各類可能引發突發公共衛生實踐的情況及時進行分析、預警,早預防、早發現、早報告、早處理,把實踐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5]
但是,高校衛生工作普遍存在重醫療、輕預防的問題,只有少數院校配備有經過全科醫學或傳染科專科培訓的醫務人員。絕大部分學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僅僅停留在每學期開辦幾次講座,不僅缺乏健康教育的課程建設,而且對實施健康教育的措施和方法也不夠重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高校醫療保健機構的功能、體制及定位距離新形勢下的需求均存在一定的差距,以醫療為重點的工作模式已不符合高校衛生工作的宗旨。
高校,尤其是高職高專院校,培養周期短,人口流動大,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幾率很高。因此有必要針對高校學生特點,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健康教育。
1.完善高等院校醫院的人員配備,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知識的專項培訓
高校應提高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防范意識,建立良好的公共衛生、食品衛生制度,改善相關設施條件,加強對教師、炊事員、學生進行傳染病防治、食品衛生方面的健康教育。應逐步完善高校校醫院的專職預防保健人員的配備,對已有的預防保健人員應定期開展培訓,培訓內容可結合高校特點,針對高校校園內發生率較高的食物中毒、傳染病的暴發流行、群體性心因疾病以及意外傷害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開展專項培訓,對于事件發生發展的規律、危害、健康教育措施、處理技巧等均應重點培訓。
2.優化高等院校健康教育課程體系,采取靈活多樣的授課方式,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國家教委頒布了《大學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試行)》條例以來,全國許多高校已開設了大學生健康教育課程。但是,關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門的培訓缺失,健康教育課流于形式,學生對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發展、應對措施、個人義務知之甚少。因此可以考慮編寫針對性教材或講義,邀請疾病控制中心的專門人才來校授課,理論聯系實際,增加課程的實用性。
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出方式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講授,可以通過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專題辯論、征文、圖片展、健康教育方案設計、動畫短片展演等方式,增強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3.增強制度保障,建立學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
政府在建立疾病預防控制網絡時,應考慮到高校這一特定區域。從人事制度、資金投入等方面將高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工作落在實處,學校該項工作應接受省、市疾控中心的領導。
各高校均應制定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預案,并將本校的應急預案作為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之一,向學生傳達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時,各部門的職責,明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可防可控。
另外,學校還應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在健康教育場所、人員、資金及設備等方面,要保證落實到位。學校的校醫院、后勤、宣傳等部門要形成合力,針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高發場所,諸如食堂、宿舍等人群聚集的地區的,重點防控。
[1]范錦勤.芻議高校健康教育的現狀與對策[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9,25(3):114-115.
[2]王成剛,唐惠艷,薄海美.從大學生甲型Н1N1流感知識認知情況的調查談高校健康教育[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10,12(4):558-559.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衛生部公布2008年8月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ЕВ/ОL].[2008—09—11].httр://www.mоh.gоv.сn.
[4]張寶強.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舉措及其啟示[J].體育學刊,2010,17(3):52-56.
[5]教育系統公共衛生類突發事件應急預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9.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respond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Wang Yuan-yuan
(Hefei Anhui Medical College, Hefei Anhui, 230061, China)
At present, the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o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ersonnel gathered, sudden public health events at higher risk, and the university of emergent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work of staff shortage, inadequate attention, single mode etc.. Combined with the features of college education, health education on the significance and situation of emergency public health practice, and put forward feasible suggestions.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health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G640
A
1000-9795(2014)03-0302-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1-13
王元元(1981-),女,安徽人,講師,從事社區衛生服務管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