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紅艷
(集寧師范學院外語系 內蒙古烏蘭察布 012000 )
構建英語詞匯的有效教學策略
趙紅艷
(集寧師范學院外語系 內蒙古烏蘭察布 012000 )
詞匯教育是我國目前大學英語教育的重中之重,甚至于一些大學生在英語學習與單詞學習之間畫上了等號。本文從有效教學的角度對如何構建英語詞匯教學進行分析,試圖從多角度擴大學生閱讀量以及增強情景延展文化背景來探索出一條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改變被動記憶,最終實現英語無障礙理解的新途徑。
英語詞匯;有效教學;多角度閱讀;情景延展
(一)關于有效教學的定義和標準。有效教學(effective teaching)是源自于西方教學的產物,顧名思義它看重教學是否之于學生的實際進步有益。具體來說,有效教學是教師基于某一教學理念對學生采取了某種適宜的教學策略,該策略之于學生學業而言是可以獲得收益的。它的模式是“激發興趣——了解任務——接受策略”,即為了完成一定教學目標,教師通過一定的策略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該策略是易被學生所接受的。有效教學在英語教學中被更為廣泛地適用。作為常年生活在中文浸淫下的大學生來說,對于英語這一非母語語系的學習,如果沒有了興趣并且不知道學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那么作為已經完全脫離了中學時代老師幫、帶、推的他們,面對英語最大的選擇可能是放棄和敷衍。這也使得有效教學在英語教學中顯得極為重要和迫切。
(二)目前英語詞匯教學的問題。
1.教師傳授策略問題。傳統的“生詞呈現法”在大學課堂中仍舊占主導地位,老師以領讀或者是播放錄音的方式教單詞,學生被動地進行跟讀。這種詞匯教學方法單一、枯燥,教師與學生之間同處一室卻沒有互動性,一方將一個個單詞孤立地講解,另一份被動地接受毫無場景、情節的陌生單詞。這導致,即便是教師再負責,學生再認真,也達不到預期的理想目的。
2.學生記憶英語問題。中國學生幾乎都經歷過一個單詞一個單詞背誦的痛苦經歷,在漫長的背誦過程令他們已經忘記文化背景的不同會導致英語詞匯并非都能夠和漢語一一相對應。在努力了4、5小時背誦了近百個單詞后卻發現他們花大把精力記憶的單詞在其他場景中搖身一變,詞義依然面目全非。這種痛苦的經歷也令學生對單詞產生了抵觸心理。
(一)多角度提升英語詞匯儲備。閱讀是最好的詞匯儲備策略。自學性是大學學習的主要形式,英語教師的作用是引導學生通過發揮自學能力,獲取遠多于課堂授課的信息。當然,由于學生的知識面不夠廣,能力相對有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與其個人程度相適應并且其自身感興趣的讀物。鼓勵學生選擇各種類型的英語讀物,如漫畫、雜志、報刊、廣告、小說,等等。通過接觸不同的語體獲得更為廣泛的詞匯運用信息,并高頻率地接觸單詞。
(二)借情景延展擴展詞匯含義。語言是一地、一國文化的表現,承載著太多的地域性文化內涵。要想真正掌握英語,實現無障礙交流,對英語語系的文化背景就不能視而不見,而對其文化背景的理解,同樣會增加詞匯量的掌握。舉例來說,red- eye 類似漢語中的“紅眼病”或者是嫉妒的意思。但其在英語中的含義與漢語大相徑庭,僅指熬夜而導致的“紅眼”或“紅眼航班”。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授課時應該幫助學生了解英語語系的文化背景,并引導學生藉由此背景展開情景聯想,從而加深詞匯印象。
首先,幫助學生認識到文化才是根本。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民俗民風、歷史故事,一一蘊涵在其語言當中。例如英語中“red letter day ”一詞指“節日、紀念日、值得慶祝的日子”,但是英語“red ”一詞還具有“危險、狂熱、激進”或“使人生氣”等含義,因此說對文化傳統的把握是對英語詞匯理解的方式之一。其次,幫助學生細類詞匯的文化內涵。由于詞匯的內涵是對文化的現實反映,因此,詞匯文化的細化有助于對詞匯的理解性記憶。教師可以將詞匯細類為風俗習慣類、神話故事類以及時代新詞匯等類型。舉例來說,不同的生活習俗導致不同的語意。例如,中國文化中如果將人與“狗”類比,是極為侮辱的,而西方文化中則是相反的lucky dog。 如同中華成語一樣,英語詞匯也同其神話故事頗具淵源,諸多品牌名稱、電影名字甚至于計算機病毒名稱都源于西方神話。
因此,英語教師對學生英語詞匯的擴充可以通過鼓勵其閱讀英語語系的民俗風情、人文歷史、宗教藝術、政治經濟等書籍、媒體等方式進行,也可以由教師向學生講述詞匯的淵源,加深學生對詞匯所含文化的理解,從而真正提高運用詞匯的能力。
[1]匡芳濤.英語專業詞匯教學研究[D].西南大學,2010.
[2]陳榮.英語詞匯教學的認知語境研究[D].西南大學,2011.
[3]范依琳.英語音樂性及其在中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假設[D].上海師范大學,2012.
[4]胡賽龍.基于范疇化層次理論的英語詞匯教學策略研究[D].山東農業大學,2012.
[5]王露萍.任務型教學模式下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2.
[6]楊元波.信息技術支持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的策略及案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Constructing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English vocabulary
Zhao Hong-yan
(The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Jining Normal College, Wulanchabu Inner Mongolia,012000, China)
Vocabulary education is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in university English education at present, and even some students equated in English learning and word learning.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to construct the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ffective teaching, tries to enlarge students' reading and enhance the scenes into cultural background, to explore a road to upgrad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hange the passive memory, finally realize the new way of English no barrier understanding.
English vocabulary; effective teaching; multi angle reading; scene extension
H313
A
1000-9795(2014)03-0331-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1-10
趙紅艷(1984-),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助教,從事英語教學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