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鷹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成都 610041)
大學英語課程中高職銜接路徑探索
唐 鷹
(成都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成都 610041)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對中高職銜接提出了必然的要求,而課程銜接是中高職銜接的重要組成部分。針對目前大學英語課程中高職銜接中存在的重復學習、模式守舊等問題,本文提出了大學英語課程跨層次、跨專業銜接、進行校本教材開發、將英語納入專業課程體系考量和引入職業資格考試證書的課程觀。
大學英語;課程;中高職;銜接
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是職業教育中的兩個不同階段、不同層次的教育形式,它們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6月22日,職教界期待已久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以下稱《決定》)正式面向社會公開。《決定》明確了職業教育發展的一個目標:到2020年形成適應發展需求、產教深度融合、中職高職銜接、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體現終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1]
在2008年,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關于建立人才‘產銷銜接’長效機制的意見”(成委發〔2008〕10號)提出強化人才培養的產業導向,要求“市屬高校和職業技術院校要根據成都產業發展需要適時調整專業設置、招生規模和培養方案”,“促進人才供需市場對接”,“為人才‘產銷銜接’提供有力保障”,“建立人才‘產銷銜接’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人才‘產銷銜接’推進機制”等。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對于中高職銜接提出了必然要求,而課程銜接又是中高職銜接的重要組成部分。
普通教育的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四級緊密銜接,無論是在課程內容還是考核選拔上都已發展成熟,形成良性循環;而職業教育雖然也分初、中、高三級,但是囿于發展歷史,初、中級職業教育相對于高職教育在師資、教學設備等方面更有優勢。因此,高職教育如按照從無到有、從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來安排課程內容不符合中高職銜接的要求。
中職生源多為無法順利升入高中的學生,這些學生在學習基礎、學習方法和學習態度上都比較欠缺,他們多數選擇中職就讀就是為了“混到”成年有一門手藝。近幾年由于就業市場的持續低迷,才使高職學院能吸引到更多的中職學生就讀。可以說中職生源的專業技能不見得比高職生源差,高職課堂成為學生惡補文化課、基礎課的陣地。在這種背景下,高職課程選擇應該更加審慎,既要照顧學生已有技能水平,又要呵護學生作為高等教育產物的素養培養。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的中高職銜接不是簡單的學制銜接,而是中高職教育的內涵式銜接,內涵式銜接的核心是課程銜接,課程銜接必須以職業為導向,職業發展的動態性成為課程設置的一大障礙,教材內容總是滯后于職業發展的實際。而內涵式銜接有助于解決這一矛盾。中職階段的課程安排主要體現對于職業發展中的核心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高職課程以此為基礎,突出對于高級技能、前沿技能以及學生職業可持續發展綜合能力的培養。
目前中高職課程銜接中存在很多問題,是制約中高職銜接的一大難點。中高職課程開設對口程度低、一體化滲透差、課程設置和教材選擇脫節。因此,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開發應該遵照中高職學校共同編制專業目錄、共同開發課程的原則,放棄序化中高職銜接課程,認為中職課程難度低于高職課程,高職課程難度高于中職課程的做法,遵循職業教育課程開發的基本環節,即職業崗位分析、工作任務分析與職業能力分析。而且在開發主體上要突出中職和高職共同參與,建立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我們可以在定位清楚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確定課程內容,也可以根據教學經驗確定的課程內容來定位人才培養目標。
大學英語教研室針對中高職生源英語學習基礎差、學習能力欠缺、語言學習需求不明確的實際,專門征訂教材。在教材選擇的過程中,主要考慮教材的難易程度、教學內容的時效性和趣味性,對于學生中職所學教材和內容缺乏思考,不可避免造成學生學習內容的重復和斷裂。事實上,沒有一本教材完全適合所有專業的學生。
大學英語課程課時安排由于專業不同而有所區別,這主要跟學生的職業前景有關。諸如航服、酒管、景管等專業,課時安排相對較多。這種課程設置缺乏對橫向專業課程的考量,生搬大學英語課程開設的一般模式:從大學英語到專業英語。事實上,中高職生源是否要以大學英語作為英語學習的起點是值得商榷的。
應該說目前就大學英語課程而言還談不上中高職銜接,因為高職英語課程定位于公共基礎課,在課程目標上與中職課程幾乎沒有區別,在教學內容上甚至是中職英語課程的簡單重復。教學內容設計只注重對于學生基礎的尊重,而缺乏對于未來職業發展需求的兼顧,脫離崗位分析、工作任務分析和職業能力分析的教學安排必然導致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激情喪失,甚至導致質疑高職開設英語課程的必要性。
綜上,從課程著手才能把握中高職銜接的本質,探索到解決中高職銜接核心問題的路徑。中高職課程銜接問題的實質,既不是為了突顯高職教育課程相對中職教育課程所具有的高等性,也不是為了下壓中職教育課程,而是要使得中高職課程內容能夠相關。即要在同一個體系內規劃中高職課程,使得在同一專業中,
高職教育能清楚地知道中職教育的課程內容,中職教育也能清楚地知道高職教育的課程內容。這里所討論的課程銜接不是某所中職學校與某所高職學院的課程的銜接,而是整個職業教育課程體系的銜接。[2]
有學者認為,為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和學習能力,并為專業學習打下基礎,有必要制定統一的諸如大學英語課程一類的文化基礎課程標準。具體可分為兩個層次,“標準一”作為中職各專業必須達到的最低標準,“標準二”作為中職升高職的接口標準,各專業在最低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專業要求制定相應的文化基礎課程標準。[3]比如,軟件類專業在大學英語課程教學中加強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對旅游類專業學生則加強聽、說能力培養。
中高職銜接應打破校際之間、學科之間的壁壘,實現跨專業、跨學科的銜接。大學英語課程應服務于學生未來職業對于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放棄統一開設、教學內容相同、教學目標趨同、能力培養側重點一致的做法。按照崗位需要、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要求安排課程,分專業對學生進行職業英語能力的培養。細化中高職崗位及其對應的工作任務,分析對于學生職業英語能力要求的層次,進而進行課程內容的設置。
在課程設置、課時安排上放棄一刀切的辦法,按專業大類,比如軟件類專業、旅游類專業、建筑類專業進行課程安排。按照高職英語教學“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指導方針,新生入學不再重復語法、日常生活用單詞的學習,而是直接介入專業英語的學習。就英語學科本身的性質而言,并不是說專業英語的學習就比普通英語的學習更難,學習情境的創設尤為重要,保證學生受到“學可致用”的吸引而主動學習。
將英語課程納入專業課程體系中進行設計。組織英語教師、專業課教師共同進行專業類英語課程教材開發,英語學習直接嵌入專業深造中,英語課程與專業課程學習相輔相成,在專業操作中學習英語,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促進專業操作。
用職業資格考試證書,比如PETS、LCCI和BEC,來代替學科教育體系對于學生英語能力認可的等級考試證書。甚至可以鼓勵學生考取職業資格證書來置換大學英語課程學習的學分。
總之,中高職英語教育應站在內涵式銜接的高度,按照分析職業崗位、工作任務和職業能力的程序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才能適應職業發展日新月異的變化;才能體現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對于學生職業英語運用能力培養的層次。
[1]練玉春.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本報專訪教育部職成司司長葛道凱.光明日報,2014-7-1(第14版).
[2]徐國慶,石偉平.中高職銜接的課程論研究.教育研究,2012,5.
[3]徐國慶.職業教育項目課程開發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35.
[4]張家寰.中高職銜接課程結構一體化設計.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11.
Probing in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course bridging path
Tang Ying
(Chengd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as a high requirement on the cohesion in vocational, and course of cohes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Aimed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 higher conservative issues such as repetition, mode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across different levels and professional cohesion,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 development, introduce English into consideration and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course view.
college English; Cours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hesion
G712
A
1000-9795(2014)09-000038-02
[責任編輯:劉 乾]
唐 鷹(1974-),女,重慶人,成都職業技術學院外語部大學英語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職業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