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瑩
(長沙師范學校外語系 湖南長沙 410100)
詞匯空缺與金融空缺詞匯翻譯策略研究
劉 瑩
(長沙師范學校外語系 湖南長沙 410100)
詞匯空缺是金融翻譯中一個常見問題。本文結合實例分析了金融文化背景下金融詞匯空缺產生的原因。文章認為,譯者在處理金融詞匯空缺時,應根據具體的金融文化語境,采用靈活的策略,客觀地再現原文內容,使譯文準確、規范。
詞匯空缺;金融詞匯;金融文化;翻譯策略
詞匯是語言的構件,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英漢文化差異導致英漢語言按不同方式組合,形成不同的詞匯系統,而不同的詞匯系統使得英漢詞匯和詞義無法完全對應,于是就產生了詞匯空缺現象。“詞匯空缺”(lexical gap)是兩種語言的詞匯或詞義的不對等或不對應,表現為對應詞空缺和語義空缺。金融詞匯作為金融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實用性和專業性,還蘊涵了豐富的金融文化。因此,金融詞匯同樣存在空缺現象。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頻繁,研究金融詞匯的空缺問題對金融翻譯來說已成當務之急。
語言的產生和發展離不開它所承載的文化,金融詞匯的產生也離不開它所蘊涵的金融文化。英漢金融詞匯空缺主要源于金融傳統、金融體制和認知方式的不同。
(一)金融傳統不同。語言是特定社會的產物,不同的歷史時期會涉及特定經濟背景中的人或物。即使在同一歷史時期,不同社會傳統也使詞匯具有不同的語用原則。由于受本國傳統影響,目前英美金融體系中仍保留著大量不同的金融詞匯。例如,drawing advice在英語中意為“出票通知”,而在中國金融傳統中該詞不再具有其字面意思,轉意為“票根”。
(二)金融體制不同。金融體制是經濟制度的基礎,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命脈,這對經濟貨幣化程度高的發達國家尤其如此。正因為金融業的特殊地位與作用,世界各地的金融制度各具特色。美國“聯邦儲備制度”監管下的商業銀行主要實行單一銀行制和連鎖銀行制;而中國的金融體系是以人民銀行為領導、國有商業銀行為主體,多種金融機構并存、分工協作。由于物質存在或客觀環境的空缺,導致有些西方金融詞匯在漢語中找不到對應詞。例如,美國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Deposit insurance),而中國不存在相應制度。
(三)認知方式不同。同一金融概念或現象,由于人們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不同,英漢的認識也不一樣。首先,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不同及賦予客觀事物或主觀概念不同的價值。例如,“私有制”在西方發達國家是用以保護私人的財產和權利的,而在中國卻是個貶義詞,因為中國的金融文化推崇公有制。其次,不同文化包含不同的價值,引起不同的聯想。很多金融詞匯在象征義、引申義上存在差異。例如,red在漢語中的對應詞是“紅色”,是吉祥和喜慶的象征。而英語認為紅色與鮮血的色彩一樣,聯想到災難等可怕的東西。red ink意為赤字,The company is in the red是“該公司負債累累”。再次,中國文化中,佛教影響最為深淵,西方人則信基督教,認為世上一切按上帝的旨意安排。股市中有個習語叫“黑色星期五”,被稱為“兇險不祥的日子”,因為耶穌是在復活節前的星期五受難,而美國1869年和1873年的股市暴跌均發生在星期五,所以black Friday 就象征著股市大跌。
由于金融詞匯是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專業詞匯,譯者在翻譯時應從專業和文化的角度出發,盡可能地復制與原文一樣的情境,使譯文準確、規范。
(一)使用靈活的翻譯方法,填補語義空缺。1.尊重金融傳統,使用慣譯。由于金融傳統不同,英漢看待事物的角度也不同。翻譯時應參照目的語的一般規范和習慣,保持與源語意義的一致。例如,“lease”在英文中強調雙方通過簽定租約出租大型設備等。而漢語認為lease就是一般的租賃活動,因此,在翻譯時候我們應該根據ACCP(國際通用會計準則),將lease翻譯為“資產租賃”。
2.使用解釋法,填補金融制度空缺。解釋性的翻譯方法是一種輔助性的翻譯手段。由于它可以用以解決個別初次出現而意義又比較抽象、含義比較深刻的專業術語,所以能夠準確表達由金融制度差異所導致的空缺詞匯。例如,美國的銀行系統實行的雙軌制,給銀行發營業執照。因此,“chartering banks”就是有營業執照的銀行。翻譯時譯者應做出如下解釋:美國既有州銀行系統,又有聯邦銀行系統,Chartering banks銀行執照有兩種:一種是National charter,另一種是State charter。
3.使用直譯及直譯加注法,引進金融新概念。首先,對于專有名詞,可以直譯法。英語金融專有名詞常用縮略語表示,或表示某一組織如APEC,或指代某一金融或金融衍生工具如CDs,譯者可采用原詞引入、移植或者音譯加注法,直接譯出詞語的所指意義,這樣既能準確傳達源術語本意,又能引進新的金融概念。例如,我們既可以原詞引入WTO,CEO,EEC,也可以按詞典給出的意義將詞的各種詞素的意義依次翻譯出來,移植為世貿組織、首席執行官和歐洲經濟共同體。對于OPEC,除了可以原詞引入或移植為石油輸出國組織,還可以用讀音相近的目的語加以表示,將音、形、義結合起來,譯為“歐佩克”。其次,對于專業術語,直譯加注釋。直譯可以直觀地傳達源術語含義,但也會讀者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對于專業術語,我們應該采用直譯加注釋法。例如,將commodities譯為“商品期貨”(一種金融工具),smart card譯為“智能卡”(一種安全、便攜的銀行卡),bull market“牛市”(多頭市場)。
(二)采用對等翻譯,填補認知空缺。尤金·奈達(Nida,1993:25)指出,翻譯的首要任務就是追求“信息的對等”。好的譯文應最大限度地貼近原文,不是拘泥于原文語言逐字硬譯,而是能表達出原文蘊涵的文化意義。
1.英漢詞義寬窄不一,采用增補法。由于英語詞義較寬、漢語詞義較窄,我們應在必要時將漢語譯詞加以適當補充,彌合英漢詞義差異,以充分發揮源語詞義。例如,industry在漢語中的對應詞是工業,但在英語中除了有工業的意思外,還有行業的意思。因此,應將financial industry翻譯成“金融業”。
2.引申、象征詞匯,采用意譯法。對于引申、象征詞匯,不能望文生義,應根據語境,譯出其內涵意義。譯者須將原文中出現的那個詞的內涵與其所指對象綜合起來考慮,用恰當的詞來替代。對于表意上具有特殊色彩的詞本身所表示的是某種特征的事物或行動,翻譯時往往要添加修飾語或附加語。比如,green是綠色的意思,但是在金融英語語境中,它的意思是“錢財”或“經濟實力”,因為美國的紙幣是綠色的。于是,對于金融詞匯“green power”和“green field project”,不能按字面意思翻譯為綠色權利、綠色項目,而應根據金融語境,將其分別譯為“財團”和“需要資金的新項目”。再如,hot money的字面意思是“熱錢”,翻譯時應將其引申為獲取高利或保障幣值而由一國轉移到另一國的流動資金。
[1]陳仕彬.金融翻譯技法[М].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2.
[2]Nidа, Еugеnе А., Lаnguаgе, Сulturе аnd Trаnslаtiоn.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3.
[3]郭愛先.詞匯空缺及其可譯性[J].解放軍外語學院學報,1998(5):42-43.
On the strategy of financial lexical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xical gap
Liu Ying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ngsha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00, China)
The problem of lexical gap is very common in financial transl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lexical gap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financial words and then proposes that to reproduce the source text and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ranslation, flexibl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should be adopted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ontext involved in the financial culture when dealing with the problem of lexical gap.
lexical gap; financial words; financial culture; translation strategy
H315.9
A
1000-9795(2014)03-0359-02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4-01-20
劉 瑩(1979-),女,湖南溆浦人,長沙師范學院講師,從事翻譯理論與實踐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