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舒雨
(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0)
微博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馮舒雨
(河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河南開封 475000)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微博發展迅猛,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難得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挑戰。
微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微博,即微型博客的簡稱,是一種現代信息科技的舶來品。自微博元年(2010年)到今年四月份,僅新浪一家微博客戶端的注冊用戶量已突破五億,用戶每天發布超過一億條微博內容。微博之所以能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用戶參與,與其強大的功能和自身的特點是密不可分的。
1.微博的特點
首先、博主身份的相對真實性是微博之所以受人信賴的重要原因。微博實行實名制,打破了網絡世界匿名的常規,使微博與現實世界有了緊密的聯系。實名制可以幫助用戶挖掘深層次的人際關系,構建真實龐大的熟人網絡,從而最大程度地保證了用戶身份與其發布信息的真實性。這種基于真實信息的社交網絡大大降低了人們對互聯網匿名使用的顧慮。
其次、即時性是微博最顯著的特點之一。即時性被喻為新聞的“生命線”,微博恰好抓住這一主線,以幾乎“零把關”的發布平臺實現文字直播。伴隨著微博與手機等通訊手段的結合,其即時性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僅2014年,微博就關注了包括魯甸地震、日本解除自衛權在內的一系列重大事件。這些事件無不體現微博傳播信息的即時性。
再次、信息碎片性是微博區別于其他社交軟件的顯著特點。單篇微博字數被限制在140字以內,這就促成了使用者不求全面地表達方式,致使微博上的內容基本都是使用者支離破碎的生活細節和心理活動。這一特征正好迎合了現代社會高速的生活節奏,使網民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接收到盡可能豐富的信息,也使微博信息傳播受眾的關注點從信息本身更多地轉向信息發布的主體。
最后、微博的廣泛參與性迎合了現代人渴望被關注的心理。用戶發布的每一條信息都可以被自己所有的“粉絲”閱讀,其中有興趣的讀者還可以對其進行轉發、評論或分享。如此循環就可以使信息得到廣泛的傳播。
2.微博的興起與現狀
微博的原型來自于美國的Twitter。因為創辦時間早用戶量大,Twitter也成了微博的代名詞。而2010年恰逢中國微博元年,微博的影響力火速滲透。作為一種新興的傳播載體,微博不僅在社交網絡中占據重要位置,更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主流媒體之一。[1]微博在中國爆炸式的增長與中國社會的現狀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互聯網成為網民介入現實政治生活的捷徑。作為一種新興的社會化自由媒體,微博為民意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特別是政治領域。微博客是突發新聞的出色載體,言論表達的開放平臺,參政議政的良好工具,也是政府陽光執政不可缺少的通道。[2]
1.不利于主流輿論的形成 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預見性
網絡的產生和發展使傳統主流媒體在信息傳播方面的主體地位產生動搖,而微博的出現則進一步加劇了這種趨勢。價值無法對信息進行事前審查和控制,通過微博所傳播的各種虛假信息充斥著網絡空間。與此同時,人們獲取信息的來源不再局限于主流媒體,信息接受者的選擇更加多樣化。
在同一微博群體內,群體成員存在著一定程度上的趨同性,對同一信息更容易引起心理上的共鳴。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校園網絡輿情監控效果將會大打折扣。大學生更多地登陸微博,社會很難進行有效的監督,各種信息的聚集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很難預見,而教育對象的不確定性導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也很難確定。這無疑增加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這種情況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須明確特點的教育對象、內容及方法等。
2.不利于主流價值觀的培養 沖擊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地位
“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的喉舌”。在我國,主流媒體所傳播的信息都是經過宣傳主管部門層層把關整理的,所傳遞的價值觀也基本統一。而微博主往往根據個人情感、好惡判斷事實,甚至使用偏激粗俗的方式來提高知名度,導致微博信息呈現多元化,其中不乏極端、偏激的見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價值觀念也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如果不能及時的加以正確引導,勢必造成大學生價值觀念的迷失和蛻變,導致政治信仰淡化,價值觀多元化。
在微博信息傳播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由以往掌控話語權的專家變成了一個在微博中發言的普通人。學生不再像以往按照教育工作者設定的內容了解或掌握某一思想,而是用自己非標準的判斷來選擇答案,這在打破教育者話語權威地位的同時,受教育者的自由行和獨立性也增加了。
微博是一把雙刃劍,在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挑戰的同時也帶來新的機遇。作為教育工作者,要認清現狀、理性思考,盡可能發揮微博的積極作用,遏制消極作用。
1.為教育工作者樹立利用新媒體進行政治傳播的新理念
微博的產生間接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話語權和傳播主導權。這對“微時代”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適應學生文化消費特征而且要創新教育語言,豐富并形成自己的話語體系,使工作語言更加通俗化、時代化、大眾化。
據調查顯示,只有少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注冊開通了微博,其中以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目的的更是少之又少。這一現象表明大多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沒有樹立將微博作為工作平臺的意識,這就導致他們對大學生在使用微博過程中的心理變化與訴求不夠了解,也不能對其進行正確有效的引導。
2.加強大學生素養,實現大學生自我教育
媒介素養是指人們面對媒介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質疑能力、評論能力、創造能力、制作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3]
我國正處于社會的轉型期,各種價值觀念充斥著人們的大腦,加之部分不良的媒體從業人員一味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惜跌破道德底線,大肆宣揚不良信息,造成極大危害。大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認知能力尚不成熟,容易遭受不良信息的危害。而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是有效控制這種情況發生的手段之一。
在微博的信息傳播過程中,大學生不再是單純的信息接受者,更是信息的傳播者。有思想、有涵的微博主所傳播的信息不但具有說服力和影響力,更能引導輿論倒向。高校必須選拔和培養一批責任心強、政治可靠、在學生中具有較高威信的學生作為骨干,開通個人微博,積極進行輿論引導工作。
[1]林三芳.新媒體時代藝術教育的挑戰與創新[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11.
[2]深濤.從“搶鹽危機”看微博與謠言傳播[J].今傳媒(學術版),2011.
[3]谷瑪利.媒介素養教育與大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icro blog period
Feng Shu-yu
(Hen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arxism, Kaifeng Henan, 475000, Chin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spiritual civilization, is to train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important way. In recent years, micro blog is developing rapidly, provide a rare opportunity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t also brings great challenges.
micro blog;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G41
A
1000-9795(2014)09-00076-02
[責任編輯:周 天]
馮舒雨(1989-),女,河南開封人,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