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向
(長沙師范學院 湖南長沙 410100)
探討高校排球教學目標導向體系的設計與構建
陳 向
(長沙師范學院 湖南長沙 410100)
我國高校排球教學目標導向體系的設計與構建需從學生主體的角度出發進行科學而合理的改革,利于規范高校排球教學活動,利于促進學生身體及身心健康,利于高校排球教學實現可持續發展。本文主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探討高校排球教學目標導向體系的設計與構建,為我國各大高校排球教學提供依據。
高校排球;教學目標導向體系;設計與構建
排球作為高校體育教學內容之一,為滿足其健康及可持續發展,對高校排球教學進行科學而合理的改革尤為重要。在新課程教育理念及素質教育理念的雙重促進下,為提高學生體質及身心健康水平,高校排球教學不斷查漏補缺,針對學生身體鍛煉及身心發展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案,滿足我國高校素質教育要求,以實現高校排球教學可持續發展。綜上兩點,本文適從學生主體的角度出發,探討我國高校排球教學目標導向體系的設計與構建。
在我國教學理念的引導之下,高校排球教學旨在通過一系列集體活動達到教學的最終目標,實現學生身體及身心健康,實現排球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傳統的高校排球教學過關重視教學大綱,教師往往是根據教學大綱的相關要點制定出教學方案及最終目標,從而忽視了高校排球教學目標導向體系的構建。再者,傳統的高校排球教學對學生素質基礎的了解度不夠,加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乏對校內教學資源的合理規劃,從而導致排球教學具備一定強制性。現階段,提倡在高校排球教學中構建目標導向體系,以此來細化教學目標,具有針對性的分步進行教學,提高排球教學的實效性及有效性。目標導向體系在高校排球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具有領導作用,教學目標在其引導之下,利于提高排球教學質量,使教學實現最優化,利于提高學生身體及身心健康水平。
1.總體目標的規劃
新課程下,高校在素質教育理念影響下規劃排球教學的總體目標,從學生主體角度出發,以滿足于學生身心發展為前提,根據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大綱內容與校內排球教學資源的具體情況,規劃排球教學的總體目標[1]。常規下,高校排球教學的總體目標主要由理論、技術兩大目標形成,因教學活動受素質教育理念影響而不斷深化,學生從教學中可不斷提高對排球理論知識的掌握,進而提升排球應用水平,實現理論與技能同向發展的目的。
2.單元目標的規劃
高校排球教學具有階段性,每一階段的教學需規劃單元目標,以滿足于總體目標的實現。單元目標的規劃與高校排球教學的總體目標與緊密關聯,單元目標是從總體目標中細化出來的教學目的,兩者間的關系如若從元素與集合的角度進行分析,總體目標便可視為集合,則單元目標是該集合中的元素之一。進一步理解,單元目標的規劃需以總體目標為前提,每一階段的單元目標均需根據排球教學的總體目標具有針對性的制定,且視學生素質基礎掌握能力規劃理論目標及技能目標,從而促進單元目標順利實踐。
3.課堂目標的規劃
高校排球教學最基本的目標實屬課堂目標,課堂實質是集體活動,是教學單元目標中的元素,規劃高校排球課堂教學目標旨在將總體目標進一步細化,達到分步教學、層層遞進的目的,從而提高排球教學質量。雖然總體目標在排球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但細化的各個單元目標均需通過課堂實踐活動加以實現,因此,課堂教學在實現排球的總體目標教學中具有促進作用,是高校排球教學的推動力。為提高總體目標的教學質量,課堂目標需秉承循環漸進的教學原則,在規范課堂教學行為的前提下,盡可能串接相鄰的課堂教學內容,使排球教學充分體現整體實效性與完整性,從而提高高效排球教學的連續性,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的[2]。
4.整合總體、單元及課堂等目標
我國高校排球教學可比擬為一座建筑,其中,課堂目標是該建筑的基地,單元目標是該建筑的各層,而總體目標則是建筑的整個框架,因此,總體、單元及課堂等目標的整合構建了高校排球教學的基本脈絡,從而為教學提供依據,具有引導作用。在總體、單元及課堂等目標的整合之下,我國高校排球的教學質量逐步上升,通過確定各單元目標中的理論、技能目標及加之納入課堂活動教學中,從而有效的修正了傳統的課堂教學,該教學方案重視理論與技能,促進理論與實踐的同步發展,有別于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排球教學。
1.總體目標需具備實效性、適應性
高校排球教學中的總體目標在目標導向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是目標導向體系能否順利開展的關鍵因素。現階段,高校排球教學中的總體目標應以素質教育理念為先導,從學生素質基礎出發,制定滿足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總體目標,以規范以往教學活動為前提,制定具有實效性及適應性的總體目標,使排球教學與時俱進,不僅增強學生的體質,且能提高學生的素質,這才能符合當今高校體育的發展形勢。
2.各單元目標的有機串接、層層遞進
在高校排球教學的總體目標中,教學各個階段的單元目標間具有對立且聯系的關系,因總體目標的順利實現離不開單元目標的支持,而各單元目標又是總體目標的細化、分解,所以,各單元既是獨立的整體又是互相聯系構建總體目標的內在元素。具體量化分析,單元目標的設置上不僅需滿足于理論及技能教學的需要,且應滿足各單元互相有機串聯的需求,以便于從學生主體角度出發,難易程度循環漸進,適應學生對理論與技能的把握,從而提高排球教學的實效性、有效性[3]。再者,各單元目標的開展需體現排球教學的特點,彰顯各階段的教學特點及功能,同時有機連接起各單元目標的功能,從而完善總體目標的框架,使總體目標的框架清晰明了,便于實施,便于提高排球教學質量。
3.高素質的教師為目標導向體系的實現奠定保障
教師作為高校排球教學指導者,其自身素質高低能決定高校排球教學質量的優劣,因此,唯有高素質的排球教師才能促進目標導向體系的實現。為此,高校應定期評估教師的素質,且為其開展素質教育,旨在通過培養教師素質能力水平,組建高素質排球教師隊伍,為排球教學目標導向體系的實現奠定保障。教師的素質教育需同時具備以下幾點:(1)樹立正確的排球教學價值觀。價值觀能促進人對自身行為規范具備高度認識,理性的對事物的發展及結果作系統分析,從而為自己的行為及可能導致的結果作預期評估,并不斷調整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從而盡可能獲取預期結果。對于排球教學而言,教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旨在不斷調整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從而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達到預期教學質量。(2)提高教學總體目標的細化能力及單元目標的整合能力。排球教學的總體目標需在教師的合理細化、分解下設置各個單元目標,加之運用各單元目標將教學各階段內容有機串聯起來,達到整合,促進總體目標的實現。(3)提高課堂教學掌控能力。課堂教學是為驗證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開展的戶外活動,對于排球這門技術性相對較強的體育學科而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實時掌控學生對技能把握程度尤為重要,可促進課堂教學的走向面向于總體目標,提高總體目標的實效性及連續性,進而保證教學質量。
以上論述,高校排球教學為適應當今體育發展的需求,不斷改革舊模式,設計并構建與時俱進的目標導向體系,以便于滿足高校學生身體鍛煉及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從而實現排球教學的實效性及有效性。因此,秉承“終身體育”的素質教育理念,將高校排球教學目標導向體系的設計與構建持續發展下去,是我國高校排球教學從學生主體角度出發的必然選擇。
[1]吳志宏.多元智能:理論、實踐與方法[J].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04(10):104-106.
[2]齊龍翔.對當前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思考[J].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9,12(14):117-118.
[3]田芬芳.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發展探討[J].重慶教育出版社,2010,07(03):152-154.
Discussion on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goal orientation system of College Volleyball
Chen Xiang
(Changsha Hunan Normal College, Changsha Hunan, 410100, China)
The design of our country college volleyball teaching goal orienta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from the main point of view of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reform, will help standardize the college volleyball teaching activities, to promote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o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volleyball teaching. This article mainly takes the student as the teaching main body, to explore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goal orientation system of college volleyball,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volleyball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in china.
volleyball; teaching goal oriented system;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G842
A
1000-9795(2014)03-0408-01
[責任編輯:陳懷民]
2014-01-12
陳 向(1982-),男,湖南長沙人,助教,從事高校體育教學與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