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麗
(漢口學院 湖北武漢)
多媒體作為多模態話語模態形式之一在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中的作用
王紅麗
(漢口學院 湖北武漢)
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工具已悄然走入了大多數學校,然而有些老師對多媒體作為教學工具的重要性仍持不同意見。本文通過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以及筆者的教學實驗來分析這種新型教學工具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多模態話語;模態;多媒體;教學
隨著社會科技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多媒體教學設備已以較為完善的模式走入了大學校園。我們的課堂因多媒體設備而豐富多彩,課堂從此告別了一個老師,一塊黑板的原始教學模式;學生的課外自學方式也變得豐富多樣,不再拘泥于一筆一紙一本書。多媒體作為多模態話語模態的一種形式在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中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大學英語教學過程實質也是一種話語交際的過程。在話語交際過程中,意義的表達除了通過語言來完成以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意義是由非語言因素來完成的,包括說話者的身體特征:如語音、語調、音速、手勢、面部表情等,和非身體特征:如PPT、音響設備、網絡、實驗室以及周圍的環境因素等。本文著重分析多媒體作為多模態話語模態的形式之一在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中作用。
多模態話語是指通過調動多種因素如視覺、聽覺和觸覺,以文字、畫面、音響等符號資源為媒介,進行的現代交際過程。多模態話語模態產生于生命科學及生物科學的發展與進步之中。生命科學研究告訴我們,生命在進化過程中逐步獲得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這五種感知通道。生物學家們認為,人類這五種感知通道導致了五種交際模態的產生,即視覺模態、聽覺模態觸覺模態、嗅覺模態和味覺模態。在這五種模態中,視覺模態和聽覺模態與話語分析的關系最為緊密。
多模態話語分析的主要理論基礎是Halliday創立的系統功能語言學。Halliday把語言看作一個社會符號系統。語言外的其他表義系統還有繪畫、雕刻、音樂、舞蹈等,這些表義系統與語言共同實現社會意義。這種觀點是系統功能語言學的社會符號學理論的基礎,也為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要討論多模態話語的媒體系統,我們必須先弄清楚模式、媒介與模態。模式指系統功能語言學家所說的與話語范圍和話語基調并列的語境三要素之一的話語模式,意指交流渠道,如口頭模式、書面模式、電子模式等。這些模式的使用對信息交流產生著重要作用。媒介指語言交際所使用的技術。模態則指交流的渠道和媒介,包括語言、技術、圖像、顏色和音樂等符號系統。
從傳統的語言學研究角度來講,意義得意傳播的主要媒體形式有兩種:聲音符號和書寫符號。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開始應用于語言信息的傳播之中。語言的媒體對語言意義的傳遞起到輔助、補充和強化的作用,包括音響、音調、聲音的頻率、口氣以及字體形狀、大小、空間等。這些伴隨語言的媒體特征對意義整體的表達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時起關鍵作用。
多模態話語理論關于視覺模態和聽覺模態的觀點告訴我們,視覺圖像具有再現情景、場景互動、生成意義等功能。根據這一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來提高我們的教學效果。視覺和聽覺符號可以貫穿于整個大學英語教學之中,主要體現在課程資料的選擇、課堂過程的實施以及學習效果的評價等方面。
(1)教學資料的選擇。在完成一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和目標時僅依靠書本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提供相關知識加以補充。面對種類繁多的視聽資料,若選取不當則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教學效果,所以要根據教師要根據材料的再現情景功能,選取實用性強的語料以提高教學效果。
(2)教學過程的實施。根據視覺符號的場景互動功能,課堂教學采取“教師-視聽語料-學生”三方互動形式,以做到教師引導,語料輔助,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參與教學互動,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視覺、聽覺和文本等模態交互呈現。視覺模態中,圖像符號通過動態、色彩等形式呈現主要信息;文本模態為圖像提供必要補充;音頻符號通過朗讀者的音量、音調、語速進行意義的傳輸。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教學內容展示。這中多媒體教學作為多模態教學形式之一,可以通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如視覺、聽覺和觸覺來傳遞信息、理解意義以提高教學效果。
(3)教學效果的檢測。根據視覺符號的意義功能,對學生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進行綜合評價。在信息化時代,教師充分利用手機、計算機、網絡等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并測試教學效果。
筆者曾對A、B個教學班級(70人)進行了一次通過媒體來測評教學效果的實驗。兩個教學班級課程內容相同,為一個完整的教學單元,期中A班采用多媒體教學,B班采用非多媒體教學,相同的教學時數后對兩個班級進行測試。測試分為兩部分,均要求學生脫離書本筆記來完成。第一部分:總結該教學單元自己學到的知識。測試結果顯示A班(采用多媒體教學的班級)學生總結的教學內容遠遠超過B班(采用非多媒體教學)。第二部分:要求學生將自己總結的內容做成PPT。測試結果顯示A班學生做的PPT遠遠比B班學生做的要漂亮、精美、生動且內容豐富。最后,筆者將兩個班學生所做的PPT以不記名方式僅標注上序號上傳到QQ群共享里,要求兩個班級的每一個學生都仔細觀看,時間為一周。要求學生從語言、內容、格式、美觀和生動性五個方面對PPT做出評價并投票選取自己認為做的最好的十個PPT。結果顯示,排名前十的PPT中有7個來自A班,3個來自B班。
綜上所述,多媒體作為多模態話語模態形式之一為外語教學提供了教學情景和便利條件,為外語教學提供輔助條件,為多模態話語交際提供了多通道話語意義表達方式,提高教學效率,在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Ha1iday,M.А.K.The teacher taught the student Eng1ish:Аn essay in aрр1ied 1inguistics[А].Peter А.Reieh.Co1ambia.(ed.).The Second LАCUS Forum[CJ.South Caro1ina:Hornbeam Pres 1976:344-349.
[2]McCarthy,M.D/scourse Аna1ysisfor 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Camb 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3]胡壯麟.社會符號學研究中的多模態化[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1).
[4]王熠.多媒體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多模態互動模式[J].外語電化教學,2010(11).
[5]胥國紅,曲航.多模態語篇分析--信息時代的新視角[J].山東外語教學,2009(2).
[6]張德祿.韓禮德功能文體學理論述評[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43.
Multimedia as one of the multimodal discourse modes in improving the effect of university English teaching
Wang Hong-li
(Hankou College, Wuhan Hubei)
Multimedia, as one of the teaching tool, has already involved in teaching in man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wever, some teachers still have different opinions towards the importance of it. The purpose of this essay is 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t role of the multimedia as a teaching method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rough multimodal discourse theory and the teaching experience of the author.
multimodal discourse; discourse; modal; multimedia; teaching
H31
A
1000-9795(2014)01-0379-01
[責任編輯:劉麗杰]
2013-11-20
王紅麗(1980-),女,湖北宜城人,中級,從事語言學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