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 倩
(鄭州旅游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探討河南省休閑生態旅游發展模式
符 倩
(鄭州旅游職業學院 河南鄭州 450000)
休閑生態旅游是以自然景觀和民風民俗為載體,以可持續發展觀為指導,以觀賞自然風光和維護環境為目的的綜合性旅游。休閑生態旅游的發展能夠很好的解決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實現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綜合協調發展。當前,休閑生態旅游作為一種新興的旅游模式,代表著旅游業發展的新趨勢,同時,也成為我國旅游業發展的首選方案。本文以河南省休閑旅游為研究對象,綜合概述了其發展的概況,立足于河南省的實際情況,對河南省休閑旅游發展模式做了一系列的探討。
河南省休閑生態旅游;發展模式
1.河南省發展休閑生態旅游的條件
休閑生態旅游首先是一種強調以保護當地旅游資源為基礎,這是區別于其他旅游形式的本質特點,例如:保護黃河濕地,品天鵝之城三門峽的旅游形式其重要的目的就是保護當地的自然系統和人文系統,就我省而言,發展休閑生態旅游其本身就具有優越的條件。
近些年,隨著旅游業的蓬勃發展和人們需求的多樣化,河南省政府也在積極扶持對休閑生態旅游的投入。其中在2007年9月1日頒布并實施的《河南旅游條例》中明確提出了:旅游區的開發建設應當符合旅游發展規劃,并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其建筑規模和風格應與周圍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協調。同時,省政府又相應的增加了對重點項目的財政支持,此后,旅游立省的口號更是為河南旅游業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優越的政策條件。
2.河南省休閑生態旅游發展的現狀
近些年,國家和河南省每年都會撥出專款來對旅游業進行有計劃、有重點的規劃、開發和保護。特別是十五以來,河南省重點實施“一帶四區”的工程,即以“鄭、汴、洛”三點一線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為依托,以嵩山少林寺、龍門石窟、黃河小浪底、開封宋都景區等為基礎建設為重點,打造河南的“古、河、花、拳、根”五大特色;在十一五期間,我省又形成了“一帶五區”的旅游產業布局,一帶指的是沿黃河文化旅游經濟帶;五區指的是嵩山文化旅游經濟區、伏牛山旅游經濟區、太行山旅游經濟區、桐柏大別山旅游經濟區和豫東平原文化旅游區。并在此基礎上,我省還積極開發一系列的節慶活動,如:開封菊花展、國際黃昏旅游節、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等,同時又大力推動旅游文化工程,《大宋 東京夢華》、《禪宗少林 音樂大典》等,這些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結合,為我省的旅游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目前,我省的許多休閑生態旅游景區都通過積極的宣傳、規劃,逐漸形成自己的品牌,實現品牌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比如:洛陽龍門石窟,打出了鮮明的宣傳口號“領略龍門山水、品味石窟文化”,將品牌明確定位到“魅力山水,繽紛龍門”,并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節慶等一些列的宣傳做到很好的品牌傳播,還將品牌延伸到旅游紀念品、酒店等各個領域。焦作云臺山風景區,被國家正式命名為國家5A級景區,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水利風景名勝區等集七個國家集于一身的風景名勝區。
休閑生態旅游是一種以可持續發展觀為指導的旅游開發模式,其規劃、建設、管理等多個環節都要充分考慮環境保護的問題,因而,在其開發的過程中,要涉及到農林業、環境、文化、建設、交通等多個部門,這些部門應重視景區規劃的可行性和科學性,綜合旅游區的地質資源、生物資源等,制作出科學可行的規劃,從而維護整個景區生態系統的平衡。
就河南而言,我省休閑生態旅游區要有計劃,有步驟的推進生態旅游的建設。
1.開發南太行山地區的生態旅游。這個區域包括安陽市、鶴壁市、濮陽市、新鄉市、焦作市和濟源市。我們首先要充分發掘其地區優勢,這里有林慮山景區、紅旗渠景區、云夢山景區、云臺山景區。王屋山景區等,我們應該對這些資源進行整合歸類,按照區域內部的差異,劃分為不同的自然區,并確定界限,確定自然區的主題,加強其基礎設施的建設,同時兼顧生態資源的保護和生態旅游的長遠規劃。
2.開發嵩山生態旅游區。主要包括鄭州市,鄭州市作為全省的經濟、政治和交通中心, 有著其自身的發展優勢,其發展過程中,應該重視生態旅游的總體規劃,重視生態資源的保護,實施品牌戰略,加強生態旅游人才的培養。
3.豫東平原文化旅游區,它包括商丘市、周口市、漯河市、開封市、許昌市。這里地勢開闊,是發展生態農業的好地方,要讓傳統農業技術和現代科學技術充分結合,用現代科學技術如基因工程技術、生物技術等來推動生態農業建設,形成質量優勢和規模效益。同時,要靈活運用各種優惠政策,積極吸引國內外企業進行生態農業的建設與開發,從而促使生態農業的快速發展。
4.桐柏大別山生態旅游區。主要包括信陽市、駐馬店,充分發揮避暑勝地雞公山,紅色基地大別山等資源優勢,重視綠色觀念,推行綠色開發,并深挖其文化底蘊,綜合自然和人文優勢,打造成集教育、生態、綠色、健身的綜合性旅游區。
[1]姜英朝,田慧霞,潘運偉.河南省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8(19).
[2]馬志林,趙國育.生態旅游必須以生態保護為前提[J].中國林業,2007(14).
Discussion on the development pattern of ecological leisure tourism in Henan Province
Fu Qian
(Zhe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ourism, Zhengzhou Henan, 450000, China)
Ecological leisure tourism is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folk customs as the carrier, tak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iew as the instruction, to watch the natural scenery and preserve the environment for the purpose.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tourism is a good solu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o achieve economic efficiency,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nd social benefits. At present, ecological leisure tourism as a new tourism model, the new trend, representing tourism development, at the same time, also becomes the first choi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dustry in China. This paper takes leisure tourism in Henan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 comprehensive overview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its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Henan Province, to do a series of studies on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Henan leisure tourism.
ecological leisure tourism in Henan province; development model
F592.7
A
1000-9795(2014)03-0426-01
[責任編輯:陳懷民]
2014-01-20
符 倩(1982-),女,河南信陽人,助教,從事旅游管理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