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鈺晗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 300387)
行政訴訟中高等學校校規校紀的法律適用問題分析
盧鈺晗
(天津師范大學 天津 300387)
高校校規校紀雖不是正式的法律淵源,但可以在不違反上位法的精神的條件下作為行政訴訟審理的依據。高等學校校規校紀合法性應從有無授權、遵守規范化制定程序、不違背強制性規定以及不增加義務不擴大權力四方面判定。
高校校規;審理依據;上位法精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頻頻發生學生一紙訴狀將母校告上法庭的事件。許多學校在授予學位證書辦法里設置了因學生在學校學習期間內受到行政處分或未達到相應要求而不授予其學位的規定。本文結合甘露案件從行政行政訴訟法的角度分析高校校規校紀的法律適用問題。
2005 年間,甘露撰寫考試論文時兩次涉嫌抄襲。2006年3月8日,暨南大學根據《暨南大學學生管理暫行規定》第五十三條第(五)項、原《暨南大學學生違紀處分實施細則》第二十五條,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情節嚴重的,可給予開除學籍處分之規定,給予甘露開除學籍的處分。甘露不服向廣州市天河區人民法院起訴,向廣州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上訴。兩法院認為,甘露兩次抄襲他人論文作為自己考試論文的行為屬于抄襲他人研究成果,開除學籍決定合法有效。
最高院認為,高等學校對學生的處分應遵守《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五十五條規定,做到程序正當、證據充足、依據明確、定性準確、處分恰當。甘露作為在校研究生提交課程論文,屬于課程考核的一種形式,即使其中存在抄襲行為,也不屬于第(五)項所稱的“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的情形。而《暨南大學學生管理暫行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系依據《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第五十四條第(五)項的規定制定,應符合《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相應條文的立法精神。
(一)高校校規屬于行政規范性文件
行政規范性文件,是指行政機關及被授權組織為實施法律和執行政策,在法定權限內制定的除行政法規和規章以外的決定、命令等普遍性行為規則的總稱。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的規定,高等學校有權對受教育者進行學籍管理,實施獎勵或處分?!吨腥A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學位授予單位可根據本暫行條例實施辦法,制定本單位授予學位的工作細節?!笨梢姺少x予了學位授予單位在不違反上位法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可自行制定學位授予標準的權力,高校在法定權限范圍內制定的高校校規具有行政規范性文件的性質。在行政訴訟中,常涉及有關部門為指導法律執行或者實施行政措施而作出的具體應用解釋和制定的其他規范性文件。這些具體應用解釋和規范性文件的地位尷尬,對行政機關來說該類文件是其做出具體行政行為的直接依據,而對法院來說,這些其他規范性文件不是正式的法律淵源,不具有約束力。
(二)高校校規應作為案件的審理依據
審理依據的原因有兩點:
1.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第二十五條規定,可看出,高校校規事實上是為了保證上位法能良好實施而制定的具體操作規定,屬于高校自治的范疇。在甘露案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也明確表明,高等學校學生應當遵守《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并遵守高等學校依法制定的校規校紀。由此可見,法院在審理涉及高校校規校紀問題時,只審查校規校紀合法性問題,不審查其合理性問題。
2.中國現實情況是行政機關行使管理職能時,往往無法可依,幾乎所有沒有立法的領域,都在由其他行政規范性文件規范調整。行政機關的絕大部分具體行政行為都是依據行政規范性文件而不是法律法規、規章做出的。而有些方面法律法規、規章雖有做出規定,但其規定往往過于原則和概括,因此,在行政機關行使職權時不好操作,需要行政規范性文件進一步規定具體操作方式。因此,行政規范性文件往往是行政機關執法的直接依據。如甘露案件中高校校規,在學校做出開除甘露學籍的決定中直接依據其校規。
(三)高校校規作為審理依據應有必要的限制
從理論上看,高校校規校紀并非正式的法律淵源,因此,高校校規校紀只是在其效力范圍內對其學生具有約束力。高校校規校紀原則上不具有法律的適用效力,只是在法院認定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時應承認其效力。因此,高校校規校紀作為規范性文件的一種,法院亦不應無條件的適用,而應以審視的態度確定其合法性后予以適用。
從實踐上看,高校校規校紀制定主體為高校,并不是具有嚴格程序的立法機關,因此,如果不加限制的將其作為法院審理案件的依據,那無疑會對行政相對方的法律救濟構成非常不利的局面。
最高院認為,人民法院在審理高等學校開除學生學籍的案件時,應當以相應法律、法規為依據,參照相關規章,并可參考涉案高等院校正式公布的不違反上位法精神的校規校紀。如何理解“不違反上位法的精神”?“不違反上位法的精神”本身是一個概括而含糊的概念,因此應將其具體理解。
(一)“違反”的含義
“違”,本義:離開;背離?!胺础保c“正”相對應,即相反的,對立的。從詞義上看,“違反”一次含有違背、抵觸、矛盾、反對相反、不遵循之意。從法學意義上看,違反是指調整同一對象的法律規范之間產生分歧的不相容性。
違反的情況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不與上位法的明文規定相沖突、相違背,二是不與上位法的原則和精神相違背。對于第一種情況,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行政案件適用法律規范問題的座談會紀要》中列舉了常見的相抵觸的情形,同時,提出了解決矛盾的方法。而實踐中,上位法做出原則性的規定,而沒有具體性的規定,而有關機關為了更好的執行上位法所做出的具體操作的規定,如何確定“不違反”的標準?
(二)不違反上位法精神的判定標準
1.有無授權
我國《立法法》規定了各級各類立法機關的立法權限,這種立法權限并非是層層包含的,而是有所交叉,留有余地的。下位法可根據《立法法》的規定在自己的立法權限內進行規定,但不能超越立法權限,有些是屬于上位法的專屬權限,下位法不能越權。而高校校規校紀雖然不是法律,但卻是學校進行行政管理的依據。高校校規校紀的制定應該參照《立法法》之規定,在自己權限范圍內制定。
2.遵守規范化制定程序
程序指關于辦事或者工作的方法、步驟和順序,程序的正當是實現實質正義的前提,正當程序應該是法律工作的最低要求。而目前,我國對高校校規校紀的制定尚沒有完整和統一的規定,僅以意思自治而含糊的概括。
筆者認為遵守規范化制定程序,首先,體現在程序上的公開性。國家的意志表達需要經合適的公告才能發生效力。高校校規校紀應在學生們可以獲知的領域公布,如《招生簡章》、學校網站等等。其次,在高校校規校紀的制定過程中應盡可能通過各種方式征求、聽取和尊重各方面的建議。同時,應咨詢利害關系人的意見。
3.不違背強制性規定
不違反上位法的強制性或禁止性規定,即沒有被法律明確排除在外。高校校規校紀制定的過程沒有經歷嚴格的程序,對有可能會造成的后果也沒有經過反復的論證,其利弊取舍并不能給人以強烈的信服感。因此,有關上位法強制性或禁止性的規定是高校校規校紀不可逾越的底線。
4.不增加義務、不擴大權力
高校校規校紀制定完成并予以公布后,不可隨意的增加義務,隨意擴大權力。規則的制定并不是給強勢一方謀求更大權力提供方便,而是給弱勢一方提供抵抗的保障。因此,在校規校紀制定完成后不能隨意更改,否則校規校紀將有可能成為強勢主體為所欲為的依據。
綜上所述,高校校規校紀在高等學校行使其職權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其所處的地位也非法律法規可替代,但是又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總而言之,健全對高校校規校紀的制定程序,完善對高校校規校紀的制約和監督機制以及在審理高校案件時堅持以上位法的精神為高校校規校紀的最后底線,是目前有效地規范高校校規校紀,充分發揮其積極作用的必要保障。
[1]張樹義.沖突與選擇——行政訴訟的理論與實踐.
[2]陳旭,主編.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編.福建行政審判參閱案例.
[3]讓·馬克·夸克,著.修心平,卜遠飛,譯.合法性與政治.
[4]奧托·邁耶,著.劉飛,譯.德國行政法.
Analysis of the applicable law in higher school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Lu Yu-han
(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 Tianjin, 300387, China)
The university rules and regulations, although not a formal source of law, can be used as basis of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Higher school discipline legitimacy should have no authorization, comply with standardized procedures, do not violate the mandatory provisions and does not increase the power to determine the obligations not enlarged in four aspects.
university regulations; basis; law essence
D915.4
A
1000-9795(2014)01-0450-01
[責任編輯:陳懷民]
2013-11-21
盧鈺晗(1989-),女,天津人,從事憲法與行政法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