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利娜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江蘇徐州 221000)
教育教法探討與實踐
幼兒自理能力的研究綜述
馬利娜
(徐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江蘇徐州 221000)
良好的自理能力能夠使幼兒更好的適應社會生活,是幼兒走向獨立的第一步。本文綜述有關幼兒自理能力研究的緣起、自理能力的定義、分類以及幼兒自理能力的研究進展,以期對未來幼兒自理能力的研究有所啟示。
幼兒;自理;自理能力
我們早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是為了不教”,其宗旨是促進幼兒主體性的發展,為未來生活做準備,以個體的的獨立自主為根本出發點,指出教育的本質。2012年教育部正式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也明確提出要培養幼兒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并對不同年齡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現代漢語詞典》(1973)“自理”是指“自己承擔或料理。”《漢英詞典》(1985)中“自理”被翻譯為“take care of or provide for oneself.”陳金華(2009)認為“自理能力”是個體能夠運用生活中的常識,獨立照顧自己,并解決和處理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能夠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能的能力。吳梅花(2011)認為“自理能力”是指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能力。
學者們對幼兒自理能力的內涵雖然還沒有達成共識,但是通過以上研究內容,不難看出,幼兒自理能力主要是指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在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幼兒不依賴他人的影響和幫助,獨立完成個人事務的能力。
從以往研究來看,多數學者認為幼兒的自理能力可分為: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幼兒學習自理能力。其實也有其他研究者將自理能力劃分為生活、學習與交往等類。
生活自理能力,是一個人獨立生活所必須具備的生存能力,其內涵就是不依靠他人,能夠自己獨立完成生存所必須的最基本的活動,如吃飯、洗漱、穿脫衣服等方面。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大小肌肉的發展也逐漸的完善,幼兒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凡事愿意自己去做,在探索中尋找樂趣,在探索中鍛煉了自理能力。此時,若家長適合的指導和幫助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學習自理能力是幼兒獨立處理好自己學習事務的能力,如整理玩具、安靜看書、使用和收拾學習用品等方面。應時代發展,21世紀學會生存,學會發展成為新的教育理念。而發展的基礎則要求人們必須以良好的學習自理能力為基礎。幼兒只有具備良好的自理能力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立足。
國外關于自理能力的研究主要來自于美國著名護理理論家奧瑞姆(Orem)。奧瑞姆(Orem)自理模式,也稱自我照顧模式。她認為自理是指個體為維持生命和健康而需要依靠自己進行的獨立的活動。自理能力的水平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處于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的健康狀況等因素,自理能力水平都會不同。由此可見,年齡較小或年齡較大的個體自理能力會較差些,精神旺盛比疲憊不堪的人自理能力水平要高些。奧瑞姆認為人的自理內容包括:A.滿足生存所必須的最基本的需求,如食物、空氣、水等。B.滿足個體成長的需求,如工作、學習等。C.滿足個體健康的需求:如生病后吃藥、打針等。
此外,國外家庭普遍都非常重視幼兒自理能力的培養。如,在原聯邦德國,為培養孩子自理能力,父母從小給孩子灌輸獨立意識,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就要幫著家長掃地、擦鞋子等,在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幼兒的責任感;美國的父母以培養孩子獨立的生活能力為主要目的,不管家庭條件是貧窮還是富有,都會要求孩子參加勞動,動手做事,靠自己的勞動去賺取零花錢,絕不會允許孩子過安逸享受的生活。在日本,父母鼓勵孩子自立、自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求孩子樹立自主意識,遇到問題自己獨立思考、想辦法解決,培養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
與此同時,我國學者在幼兒自理能力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
蔣文慧(2001)認為,與其他年齡段幼兒相比,5—6歲幼兒自理能力最強,這與父母的教育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提出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方法以及對父母進行指導的必要性。王歡英(2005)通過調查得出我國幼兒在家自理能力的靜態水平,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早期家庭教育在兒童生活習慣培養上的普遍包辦現象。然而,幼兒入園后,在一個集體環境中,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又表現出一種動態水平,即有的孩子適應能力非常強,有的孩子則長時間地處于一種無所適從的境地,在我國早期家庭教育普通忽視孩子生活習慣培養的大環境中.這種現象又折射出一種隱含著的家庭教育水平的差異。王曉靜(2011),在文章中總結出家長和幼兒園培養幼兒自理能力的具體方法和策略。通過兒歌、游戲、家園共育等形式能夠有效提高幼兒自理能力,樹立自信心,培養健全人格。周承志,郭玉英(1991)采用實驗法,研究出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方法和建議,符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
通過以上內容我們可以看出,幼兒自理能力的研究已經受到各界學者的廣泛重視,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國關于幼兒自理能力的研究大多為描述性分析,對提出教育建議的內容較多,對原因的分析缺乏深層次的探討,沒有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因此深入研究幼兒自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1]王歡英.學前兒童自理能力調查引發的思考[J].中國教育現代化,2005(1).
Research on children's self-care ability
Ma Li-na
(Xuzhou Infant Normal College, Xuzhou Jiangsu, 221000, China)
Good self-care ability to make children better able to adapt to social life, is the first step on the road to independent children.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origin of relevant studies of children's ability, the definition, classification of self-care ability, in order to enlightenment the research on the child's self-care ability in the future.
young children; self-care; self-care ability
G619.22
:A
:1000-9795(2014)011-000077-01
[責任編輯:周 天]
馬利娜(1987-),女,山東棗莊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學前教育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