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勇
(衡水學院學生處 河北衡水 053000)
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路徑探討
——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要素關系規律視角
田海勇
(衡水學院學生處 河北衡水 053000)
本文以衡水學院為例,探討了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的教育者主體、教育客體、教育介體三大要素及其相互之間關系規律,我們認為,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要以三要素為抓手,實現以主促客、反客為主、主客體轉化。在此基礎上,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了統籌處理要素關系規律的建議,以供參考。
應用型人才;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要素關系規律
2004年,衡水師范專科學院升格改制為衡水學院。升本十年來,學校黨政領導、團學部門及廣大師生員工積極投入實踐,認真總結,形成了“勤學力行”的學風。依照學校頂層設計釋義,學風有兩種含義,一指學校的治學精神、治學態度、治學原則;二指學生的行為規范和思想道德的集體表現,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我校學風特指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風氣。勤學指勤奮學習,自主學習,學會學習,全面學習,學思結合,學有所成。力行指努力實踐,身體力行,學用結合,知行合一,行有所專。
以衡水學院學風建設的歷程可知,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的過程包括3要素,包括教育者,即教育主體;受教育者,即教育客體;教育介體,包括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①。我們認為,衡水學院學風建設三要素具體是指:教育者,即教育主體,直接主體為團、學生組織指導老師,間接主體為制定學風建設各項活動的學生管理部門及其負責人等;受教育者,即教育客體,指參與學校學風建設各項活動的廣大學生;教育介體,包括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是指校及各二級學院團、學組織學風建設的方法。
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以要素規律為抓手,方可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②量身定做,立足地方,服務社會,產學研用結合,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實現‘進步教育’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內涵式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學風建設過程中以三要素為邏輯起點,可歸納出三對要素關系規律。具體來說:
(一)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
學風建設的主體是教育者,客體是學生。衡水學院作為新建本科院校,主體與客體,即教師與學生之間既有一致的一面,又有不一致的一面。所謂“一致”,就是教師敬業樹人的教風與學生勤學力行的學風內在一致性,容易實現“教風促學風”,使“勤學力行”的學風初步定型,推動學校進步教育又好又快發展。所謂“不一致”,即不協調的一面,矛盾的一面,就是教師所教與學生所學和社會需求在某些方面不適應的地方,換言之,就是學校教師教學如何更好地突出地方性、應用型的辦學定位的問題,這成為促進我校學風建設的首要課題。
(二)主體與介體之間的關系
學風建設的介體是學風建設的方法,教師在學風建設過程中,方法運用得當與否,是我校“敬業樹人”教風形成的關鍵,實現教風帶動學風的抓手。目前,在學風建設過程中,需要教師與學生關于教學方法的及時溝通互動,不斷修正,尋找適合學風建設的介體,注重介體選擇的新穎性、適用方法的多樣性,及時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力轉移到學習上來,通過已經初步形成的“勤學力行”的學風深入發展、科學發展。
(三)客體與介體之間的關系
學風建設的客體是廣大90后大學生,學風建設的方法是否適合客體的個性、能否被客體接受,是“勤學力行”學風形成的重要原因。“勤學力行”的學風有助于把學生注意力引到學業中來,從而促進習慣養成、實現思想教育和紀律約束的教育目標。衡水學院學風建設的三要素及其彼此之間形成的相互關系要協調好,掌握了規律,也就抓住了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的“牛鼻子”,這個必須緊緊扭住不放,做好、做牢、做實。同時,本文必須將三要素有機聯系起來,避免割裂,既要考慮活動本身要求,還要考慮學校所處的發展階段、受教育者自身的思想實際水平。
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過程中,必須厘清教育主體、受教育客體和教育介體三大要素,且合理統籌彼此之間的關系,使之和諧有序,演奏出優美的“協奏曲”。這個課題看似簡單,實則不易。因此,必須讓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學有專長的教授、專家深入現場,把好脈,診出因,開好方,有的放矢。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必須圍繞“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遵循學風建設的“要素規律”,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以主促客完善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制度規范
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過程中,必須實現教育主體約束教育客體。換句話說,就是教務部門,團、學部門實現嚴格的教學管理、學生管理制度,加大執行力,既要提升教育主體自身素質又要轉變學生的觀念,使學生認識到學習乃是其最大的任務,當今社會學習力關系到人生未來職業發展。同時,教育主體,即廣大青年教師必須調整自己的管理思路,與外部社會環境相適應,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相適應,與建設富有特色的應用型本科大學戰略目標相一致。比如,社會需要的人才屬于應用型人才,而按照以前的思路培養的則是學術型、理論型人才,較容易形成“路徑依賴”,糾正新建本科院校原有的學風建設體制機制的“慣性”,則是當務之急。
(二)反客為主創新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體制機制
按照中華傳統教育理念,教師始終是教育主體,學生始終是教育客體。教師處于主動的地位,學生處于被動的地位。幾百年沿襲下來,我們的教育管理理念形式變化很大,但根本性的東西始終存在。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過程中,必須扭轉這種局面,使學生成為學風建設的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創新思維。教師作該轉變學風建設的主體地位,成為“幕后人”、“總導演”,讓學生成為“男一號”、“女一號”。教師要做的只是提供服務,服務學生,起輔助作用,創新學風建設的方法,豐富學風建設的載體,最終實現服務衡水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三)主客體轉化調動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各方積極性
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要以主客體轉化為突破口,這就猶如教師、教育管理者與廣大學生的“變形記”。為什么要調整?因為新建本科院校最容易沿襲專科學校時期的行事風格,形成“一言堂”的可能性大。專科時期,學校規模小,機構組織沒有現在這般復雜,現在的中層管理者大多數都是“元老”,好的地方是經驗足,不好的地方就是因循守舊,不大容易征求一線管理者的意見,出臺文件喜歡“閉門造車”。這樣的文件“接地氣”不夠,就容易造成二者之間的矛盾,挫傷積極性。這是需要注意的。
(四)豐富介體形式拉近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主客體距離
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的方法是關鍵。好的方法,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能夠實現廣大教學管理者了解到學生內心的真實想法,制定的教學管理文件能夠更加“接地氣”。比如,一個學風建設文件的出臺,除了征詢各二級學院主管領導、專兼職輔導員外,還需要讓這“草稿”與參與者見見面,讓他們來提提意見,這樣各項活動就能得到擁護,更好地貫徹下去,最終實現“進步教育”,實現“立德樹人”,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人才”,服務衡水地方社會經濟發展。
基于以上所述,我認為,新建本科院校學風建設以要素關系規律為抓手,方可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量身定做,立足地方,服務社會,產學研用結合,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實現“進步教育”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內涵式發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注釋:
①羅紅鐵.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構成要素再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1(03)(中):7-9。
②培養應用型人才,是1999年新建本科院校誕生以來,教育管理者、教育學界實務工作者和理論專家經過15年的實踐探索努力,結合目前國內66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新矛盾,借鑒歐洲應用技術大學成功的經驗,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通過理論思考提煉出來的、指導新建本科院校未來轉型的奮斗目標,目的在于培養更多與我國產業結構相適應的高級應用人才。我們認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體應該是新建本科院校,而非職業技術學院高職高專。原因何在?具體來說,新建本科院校培養的應用型人才,須理論與技能并重,以理論為基礎,能夠持續創新,符合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職業技術學院培養的應用型人才,須技能與理論并重,以技能為根本,符合產業結構轉型的需要。定位不同,目標相同,即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突顯地方性、應用型。
[1]衡水學院學生處.衡水學院學生管理制度匯編(內部資料), 2014,4.
[2]羅紅鐵.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構成要素再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 2011(03)(中):7-9.
[3]劉燁.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矛盾體系新探[J].思想教育研究.2004(1):15-17.
Explore of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path——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ctor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aw perspective
Tian Hai-yong
(Hengshui College Student Affairs Office,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Based on Hengshui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subject, education object, education interfaces between the three main factors and their mutual relations law, we think, the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chool tradition construction should focus on the three elements, and communities in promoting the guest going to implementation to the Lord, subject and object. Based on this, around the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target, put forward the plan as a whole element relation rule's advice, for your reference.
applied talents; newly built undergraduate cour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y style construction; element relation rule
G641
:A
:1000-9795(2014)011-000098-02
[責任編輯:周 天]
田海勇(1968-),男,河北阜城人,高級政工師,研究方向:大學生職業生涯與創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