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凈欣
(吉林動畫學院傳媒分院 吉林長春 130012)
聲音在紀錄片創作中的敘事作用
唐凈欣
(吉林動畫學院傳媒分院 吉林長春 130012)
紀錄片與其他影視作品一樣,都是視聽結合的產物。除畫面外,聲音在紀錄片的創作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從政治化紀錄片,到客觀紀實,再到多元化的主觀表象,中國紀錄片隨著時代在不斷的變化。在紀錄片變化過程中,聲音與畫面的關系一直是人們爭論的焦點。其中出現了一些聲音與畫面、主題配合十分完美的作品,并且越來越多的音樂家和理論工作者開始著重從事此方面的研究和創作工作。
紀錄片;聲音;敘事
在紀錄片中,聲音不是畫面的附件或陪襯,聲音和畫面是一個整體,畫面是信息的一部分,畫面的豐富性、敘事的結構固然對整部片子的敘事起到決定性作用,但聲音的存在則是另外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部分,聲畫同等重要。
聲音可以占有相同的空間,卻不能占有時間。它隨時間流失而消逝,但它的內在張力巨大,雖然聲音不會停留,但它用其抽象的能力與影響力,會給受眾帶來不同凡響的作用。
1.音樂。紀錄片中的音樂大致可分為兩種,有源音樂和無源音樂。有源音樂是指在畫面中人物或事物所發出的聲音。無源音樂是指紀錄片者依照紀錄片的實際內容后期制作時加入的音樂。①有源音樂在紀錄片中使用的優勢是使紀錄片更加淳樸,自然,在不動聲色之中達到抒發感情的目的。無源音樂屬于畫外音樂,如今大多數紀錄片中的音樂也大多為無源音樂。紀錄片中的無源音樂用于加強敘事功能營造氣氛,突出人物心理,強壞喜劇效果。無源音樂能更好的表現創作者的主觀色彩,而有源音樂則直接參與了敘事。
在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中,每一集中都有大量的背景音樂,這些音樂使為了劇情情節而專門創作的,有一些起到了渲染氣氛的作用,而有一些起到的則是調節情緒作為“背景”而用。
2.音響。音響大致分為自然音響與效果音響。自然音響是環境中一切物體本身或由人的行為動作導致而發出的自然聲響,屬于客觀音響,通過攝影機攝錄下來與畫面結合,營造出特定氛圍下某種現場的真實效果。效果音響是創作者在后期制作中根據特定的需要添加的音響效果,屬于主觀音響。它并不是拍攝影片時由攝影機錄制下的。
自然音響一般可以起到渲染氣氛和表現人物心理的作用,比如人們急促的腳步聲表現了人物內心緊張焦急的心情,同時自然音響還可以加強畫面質感。
效果音響具有夸張性,這種夸張性正可以表現人物的內心活動??鋸埖囊繇懶Ч梢猿浞直憩F人們在面對不同情景時所表現出的不同的情緒、銀色、音量甚至是語氣。
3.同期聲。人物同期聲可以表達情感也可以表達人物特征。人物特征包括性別、年齡、性格和生活地域等,通常觀眾在看到一個人并聽到他講話時,就能對其有一個初步的判斷,并且人物同期聲可以表現人物觀點和看法。
對于敘事來講,內容包括故事和話語兩部分。故事用來講述人物發生了什么事情,而話語則是此故事被講述出來的方式。由此就產生了敘事時間、敘事角度和敘事結構等敘事藝術問題。
1.紀錄片中聲音的劇作作用。紀錄片的聲音可以用來連接同一時間發生的不同事件,參與事件的發展,成為事件發生發展的動力,以此來推動劇情的發展。
在紀錄片中,事件的安排就要遵循一定的規則——按時間順序連接或按因果關系連接。所以在紀錄片中如何創造性的安排每個事件的講述順序,又能使觀眾能夠看明白,是一個難題。
2.參與人物形象的塑造和矛盾沖突的渲染,從而推動整個故事的發展。在紀錄片中,人物的動作是由畫面來表現的,人物的語言就是由聲音來傳達的。還有人認為只有在人物形體動作無法表現時才需要用聲音來補充說明,但是聲音往往比動作更為重要。紀錄片里所有的聲音幾乎都是場景內的聲音,每一個場景內發生的事件都伴有聲音的出現,這些事件推動著敘事的發展。聲音可以引發事件的發生,也能夠引起人物的行動,促進沖突的發展,進而能夠推動敘事的進一步發展。
3.紀錄片聲音可以渲染氣氛,制造畫面的空間感及現場感。在敘事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敘事背景,它也是紀錄片敘事主題表達的重要元素。在敘事理論中,一種敘事背景是人物行動發生時的時空背景,另一種是社會大環境,這兩種背景常常結合在一起出現。聲音具有運動感、透視感和方位感,聲音和莬的透視有相似的地方,如近大遠小,進出的聲音清楚,遠處的模糊。在遠景中的聲音音量要相對較小,音質也要相對不清晰;而在特寫中的聲音音量相對較大,音質也要清晰響亮。聲音由遠及近,由高到低的運動方式能夠制造畫面的空間感。②不同的環境音響作為背景聲,能有力地渲染環境氣氛,彌補畫面的某些不足感,更具逼真性與真實感。在敘述中,畫面和聲音都可以敘述故事,但是畫面的信息量繁多,不同的觀眾會有不同的見解,因而必須需要由聲音去引導一個方向。
綜上所述,聲音應該成為紀錄片重要的創作手段,不應該只是在畫面信息不足時才用來進行補充說明。聲音已經悄無聲音地參與了紀錄片的創作,參與了影片的敘事。除了紀錄片中自然聲音的出現,聲音的作用如此之大,更是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而進行必要的策劃,聲音效果的添加,更能體現導演的功力。聲音的創作,以真實性為基礎、藝術性為目標才是紀錄片聲音的創作準則。
注釋:
①郝俊蘭,《電視音樂音響》,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8。
②張鳳鑄在主編,《影視藝術前沿——影視體和走向輪》[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
[1]周傳基.電影、電視、廣播中的聲音[M].中國電影出版社,1991.
[2]曾田力,雷偉,著.電影電視劇音樂分析教程[M].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6,8.
[3]王列,主編.電視紀錄片創作教程[M].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鮑 雨]
The role of narrative voice in documentary production
Tang Jing-xin
(Jilin Animation College Media School,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Documentary film and other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is the combination of audio-visual products. In addition to the images, sound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in the creation of the documentary. From politicized documentaries, to objective reality, to the subjective representation of pluralism, Chinese documentary is constantly changing with The Times. In the process of documentary changes, voice and image relationship has always been the focus of the debate. Among them some sound and picture, theme with perfect works, and more and more musicians and theoretical workers begin to focus on is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and creative work.
documentary; voice; narrative
J905
:A
:1000-9795(2014)011-00015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