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軍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江陰 214400)
江陰市電子商務發展策略研究
馮 軍
(江陰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江陰 214400)
電子商務不僅是新經濟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的一個重要載體。圍繞江陰電子商務的發展策略,我們先后到有關部門進行了調研,與江陰電商協會及電商企業交流座談,并向骨干企業發放了100多份的調查問卷,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建議。
電子商務;發展策略研究
2013年我市網上貿易額達58億元,作為長三角區域重要的制造業基地、生產要素集散地、港口航運中心和區域商貿物流中心,我市電子商務的發展呈現了以下幾個特征:
1.各方關注,電子商務形成發展共識
一是政府重視。目前江陰市政府正在關注江陰電商的發展情況,并根據我市情況研究相關政策。2014年10月26日,首個電子商務產業園落戶臨港新城,并成立了電商應用人才培訓基地。二是企業關心。2014年8月8日,我市電子商務企業自發成立了江陰市電子商務協會,從我們回收的調查問卷看,有78%的企業有開展電子商務的計劃,88%的企業高層領導認為電子商務對企業發展意義重大或有幫助。三是市民支持。2013年7月,淘寶網發布《全國縣域地區網購發展報告》,統計分析了2012年共計2006個縣域地區的網購數據,江陰名列全國縣級第四名,累計支出近19億元。
2.企業踐行,電子商務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傳統企業探索。我市企業從自身利益出發,自發探索電子商務應用,并已形成了一定的規模。2013年我市有3000多家企業、個人成功通過阿里巴巴、淘寶天貓、京東、當當等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進行貿易。其中海瀾集團在2013年網絡貿易銷售額為1億元,今年有望突破4億元,是江陰最具代表性的電商龍頭企業。二是專業市場“觸電”。我市目前已擁有各類專業市場100多家,部分市場已經開始嘗試電子商務化,實現有形市場與無形市場的有效對接。周莊金屬合約交易中心,通過完善電子商務交易流程和機制,今年有望突破5000億元交易額,在無錫地區專業市場排名中列第二位。三是外貿電商普及。為了推動外貿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我市聯合阿里巴巴、中國制造網共同搭建了江陰國際電子商務平臺——阿里巴巴國際站“江陰之窗”、中國制造網江陰出口基地頻道、中國制造網江陰服裝出口基地分頻道等,為江陰企業提供在線服務,并給予新入網企業每家1萬元資金補助。2013年,江陰外貿企業的電子商務普及率達47.5%。
3.環境支撐,電子商務得到良好保障
一是信息技術平臺較好。2013年我市榮獲中國智慧城市推進杰出成就獎。近年來,我市手機用戶超過216萬,光纖到戶已經實現行政村全覆蓋。二是傳統產業基礎較好。江陰是中國縣域經濟的“領頭羊”,有超萬億元的經濟總量,一方面35家上市公司為我市發展電商提供了強大的產業基礎和充裕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我市的傳統強企積極投身電子商務,提供了很好的示范效應。如興澄特鋼投入上千萬元實現了客戶的網上現貨交易,海瀾之家開辟了天貓旗艦店和官方商城等網絡銷售渠道,申澄集團積極運用B2B電子商務模式開展客戶服務。三是電商服務支撐較好。一些以交易服務、技術服務為主的電子商務服務業企業逐漸成長,高新區的普爾網絡、火努科技等為我市傳統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提供技術支撐;臨港新城的博棠電商為電子商務的各個環節提供一站式服務;樂扣網、漢購信息推動了傳統服務業的O2O融合;眾瀛科技與國美電器、全順汽車等300多家單位合作,打造多方共贏的新型電子商業模式。
我市電子商務在最近幾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蘇州、杭州等一些電子商務發展更好的城市相比,我市仍處于初級階段。根據阿里研究中心2014年1月發布的《2013年中國縣域電子商務發展指數報告》中,江陰暫居第36名,與同省的昆山、常熟、太倉(分別為第5、8、9位)還有較大的差距,并且在發展中還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企業認識參差不齊
從總量上看,目前我市電子商務58億元的網上貿易額,僅占我市萬億經濟總量的0.5%。從規模上看,3000多家的電商企業大部分小而散,從我們問卷調查反饋看,從事電商的比例和電商企業的規模相對偏小,只有5家企業線上銷售占比超過30%。從投入上看,高達82%的企業在電子商務的投入占比在10%以下。從行動上看,我市的傳統企業很多都開展了電子商務,但大多是低層次的應用。究其原因,主觀上是企業對電商的了解不夠,認識不到位,觀念跟不上;客觀上是產業結構偏重,中間產品較多,最終消費品少。這些都說明我們在電商知識的普及和推廣上還有許多工作要做。
2.資源整合有待優化
2014年3月,無錫市已成為第二批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我市還沒有出臺落地細則,原來的普惠政策,與周邊縣市的電商專項政策差距較大,難以吸引電商企業落戶江陰,甚至部分優質電商企業還出現了外遷的意向。盡管臨港新城目前已經成立了我市首個電子商務產業園區,但尚未起步,各項政
策尚未落實。同時,我市的專業市場轉型電子商務步伐不快、影響不大、特色不明顯,缺乏類似蘇州虎丘婚紗電商市場的影響力和市場占有率。我市特色農副產品電子商務基本沒有起步,也沒有產生類似蘇州陽澄湖大閘蟹這樣的電商大佬,農村專業合作社利用網絡平臺來拓寬銷售半徑的成功案例還基本缺失。
3.電商人才相對匱乏
電子商務是一項系統工程,不僅需要有龍頭企業,還需要有支撐其發展的專業人才。而目前我市電子商務專業人才不足,本土電商管理人才缺乏,導致企業不得不高薪聘請外地優秀管理人才,但這些高級人才流動性大,對企業發展電商有很大的制約。另外,應用型電商人才的大量缺乏,已成為制約我市電商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根據電商協會的調查,2015年我市電商人才缺口將達1萬人。人才的缺乏一方面導致部分優質電商企業不得不把運營部門搬離江陰,另一方面也制約了傳統企業開展電子商務的積極性,這也可以從我們調查問卷中有81%的企業非常需要組織行業人才培訓中可見一斑。
電子商務是我市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和載體,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既是順應人民群眾生活方式變化的必然之舉,更是新時期產業升級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選之路。對此,我們建議如下:
1.整合資源,優化電子商務發展環境
以江陰強大的實體經濟為依托,以電子商務建設為突破,是實現江陰經濟新跨越,打造江陰經濟升級版最現實的選擇。
一要高點定位。杭州打造電子商務之都,深圳致力電子商務聚集地,成都發展西部電子商務高地,都是產業發展的戰略定位。建議根據我市產業特色,制定我市電子商務中長期發展規劃,構建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電子商務產業體系,努力打造“國家級電子商務強市”。
二要政策支持。政府實行積極的支持政策,建立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基金,用于支持電子商務創新創業。鼓勵企業申報電子商務、互聯網應用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項目,落實國家及省市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優惠政策,扶持電子商務發展。
三要創優環境。全面加強與國內知名第三方服務平臺和金融機構合作,探索建立網絡銀行風險池,鼓勵商業銀行開展面向網商的小額貸款業務,簡化貸款流程,創新抵押機制,積極探索電子商務信用貸款。
四要培養人才。建議充分發揮江陰市電商應用人才培訓基地的作用,采取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協會組織、院校培訓、財政補貼的形式,加快電商各類人才的培養,滿足市場的需求,推動電子商務較快發展。
2.搶抓機遇,深化電子商務園區建設
電子商務貴在集群,通過電商產業園的建設,可以促進電子商務集群化,降低電子商務專業公司建設和運行成本,降低中小企業應用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的成本,加快電子商務企業的孵化。建議一要發揮集聚效應。一方面要把已有的電商企業通過適當的優惠政策吸引入駐電子商務園區,產生資金、技術和人才的疊加效應;另一方面要建立我市傳統企業和商貿服務觸網轉型的公共服務平臺,并以此為基礎,將我市傳統的鋼鐵、服裝等產業集聚起來,形成一個板塊對外發聲。二要突出招商引企。要采取多種方式進行推介,根據我市產業特點,特別是沿江大產業、大物流的特點,著重引進與我市產業關聯度大、中長期效果好、服務銷售一體化的O2O(實體與電商結合)新型電商連鎖企業,發揮鯰魚效應,為我市傳統企業向電商轉型提供榜樣。三要全面落實保障。園區要在審批流程簡化、辦公用房使用、通信線路布局、技術支撐保障、生活設施配套等方面加以政策傾斜。同時,園區自身要利用電子商務無邊界的特點,對接上海自由貿易區的區位優勢,充分利用自貿區的國家政策資源。
3.精心謀劃,打造特色電子商務平臺
轉型升級并非一蹴而就,電子商務的發展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為了快出成效、早出成果,我們建議:一是集聚產業要建立電商品牌。長涇、顧山的保暖內衣,璜土、顧山的優質水果等,都是已被電子商務所完全接受的快銷產品,我們要瞄準這些優質產品,打造品牌電商網站,提升我市終端產品的消費品牌。二是專業市場要建立電商平臺。充分利用已有專業市場的影響力,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打造“定價能力強、產品類別多、銷售半徑大、市場名聲響”的線上線下知名專業市場。三是江陰制造要建立網絡產業帶。目前阿里巴巴在全國建立了15個網上城市產業帶,浙江義烏、廣東佛山產業帶建立后,帶動了當地產業先人一步的整合發展。江陰有3萬多家企業,許多企業都嘗試進入電商,但我們的調查發現,他們的最大困惑是欠缺必要的網上推薦平臺。建議盡快與阿里巴巴等知名網站進行溝通合作,像上市公司“江陰板塊”一樣,形成阿里巴巴等主流網的江陰產業帶。
電子商務作為一個新的業態,目前正處于高速成長期,機遇轉瞬即逝,我們應該充分抓住這個發展的最好時機,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為我市再創新輝煌而不斷努力!
Research of Jiangyin e-commerce development strategy
Feng Jun
(Jiangy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Jiangyin Jiangsu, 214400, China)
Electronic commerce is not only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economy, but also an important carrie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normal entity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round the Jiangyin e-commerce development strategy, we carried on the research, communicate with Jiangyin electric business association and electric business enterprise, and issued to backbone enterprises of more than 100 copies of questionnaires, on the basis of data analy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electronic commerce;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
F276.3
:A
:1000-9795(2014)011-000170-02
[責任編輯:劉 乾]
馮 軍(1978-),男,江蘇江陰人,碩士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電子商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