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凌
(撫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遼寧撫順 113122)
突出美學標準
——兒童歌舞教學的重要環節
張 凌
(撫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遼寧撫順 113122)
兒童歌舞是一個專門的學科,已被人們更多的重視和認可。其具有獨特的表現形式、教學特點和美學標準。在教學中嚴格把握、突出其美學標準,是兒童歌舞教學的重要環節,需要我們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地探索、研究,從而創造出更加符合兒童歌舞教學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
兒童歌舞;美學標準;知識性;娛樂性;藝術性;教育性
隨著教育與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藝術教育的需求與日俱增。兒童歌舞作為一種美育的方式和手段,不僅出現在幼兒園和學校的教學之中,在社會的各類舞蹈培訓教學中也占據了越來越高的地位,它作為一門專業學科已被人們更多的認可和重視。然而,兒童歌舞是一個專門的學科,有其獨特的表現形式、教學特點和美學標準,要想真正的做好兒童歌舞的教學工作,把握和突出兒童歌舞的美學標準,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兒童歌舞顧名思義,是來源于兒童生活、表現兒童思想情感和生活內容,由兒童來表演的一種歌舞形式。它的特點是兒童邊歌邊舞,形象直觀、鮮明,易于表演、易于被兒童理解和接受。由于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他們喜歡邊歌邊舞,來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感受,因此,對舞蹈的審美追求也就有其獨特的表現方式,律動、歌表演、集體舞、表演舞、歌舞劇等都是兒童歌舞的組成內容。兒童歌舞不同于專業演出團體為兒童編排的舞蹈,例如:《采蘑菇的小姑娘》、《觀燈》等,雖然是表現兒童生活的舞蹈,但這些只是兒童題材的舞蹈,不是由兒童自身表演,并不屬于兒童歌舞的范疇之內。
兒童歌舞有其特有的美學標準,它是集知識性、娛樂性、藝術性和教育性于一體的一種藝術形式。
1.兒童歌舞的知識性
知識性是兒童歌舞的基本特點。歌舞存在于孩子們生活中的每個角落:幼兒園游戲里、學校的課堂中、絢麗多彩的表演舞臺上。兒童會通過歌舞去認識事物、認識自然、認識世界,在歌舞中學習知識,增長智慧。例如:律動是在音樂的伴奏下有規律的做動作。它的動作主要是模仿日常生活、成人勞動、各種動物的體態動作等,通過模仿可以使孩子了解許多生活內容、勞動常識、和各種不同動物的特點等;歌表演是兒童舞蹈的初級表演形式,它是以音樂的表現內容為主,配以簡單的舞蹈動作姿態,來表達歌曲的音樂形象。兒童在表演的過程中會了解和懂得許多知識。如:《夏天的雷雨》、《小弟弟學數碼》,兒童在邊歌邊舞的表演中學習和了解了雷雨天的自然現象、數字的寫法等科學知識。
2.兒童歌舞的娛樂性
娛樂性是兒童歌舞的突出特點。兒童歌舞的內容豐富、題材多樣,自然界里的小動物、小植物、太陽公公、月亮姐姐、春姑娘、小雪人……都可以成為歌舞中表現的藝術形象。通過對這些形象惟妙惟肖的表演,在給兒童帶來快樂的想像和美的享受的同時,也使孩子們得到了一種游戲的娛樂感。如:集體舞《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模仿和扮演的是憨憨小熊和可愛娃娃的跳舞動作;集體舞《猜拳舞》,以 “猜拳”的娛樂形式結合舞蹈動作來變換隊形;表演舞《泥娃娃》模仿小木偶的基本特點,動作僵硬、形象可愛……所有這些都會使孩子們的情感在歌舞中得到釋放,體會到一種表演和游戲的快樂。
3.兒童歌舞的藝術性
藝術性是兒童歌舞的主要特點。與其它舞蹈表現形式一樣,兒童歌舞也綜合了文學、美術、和音樂等藝術要素。從表演形式來講,雖然兒童的審美追求特點與成人不同,他們更多地喜歡一邊高興地唱歌、一邊歡快地跳舞。但兒童歌舞并不是簡單地照搬生活,無論是律動的模仿,還是歌舞的其它形式表現,每一個動作都是要經過藝術提煉、加工和美化的。如何選擇富有代表性的舞蹈語匯來表現內容、如何選擇適合兒童特點的表演形式,如何能將歌詞、音樂和舞蹈動作完美地結合起來,去激發兒童的想象力、引導兒童進入更高的審美境界,這些都需要一個復雜的藝術構思和創作過程。所以說,兒童歌舞無論其表演還是創作,都要運用到舞蹈專業的基本規律和基本方法,都離不開藝術所固有的審美特征。
4.兒童歌舞的教育性
教育性是兒童歌舞的重要特點。也是從事兒童歌舞專業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兒童的生活中,歌舞對他們是一種美的誘惑、美的享受,同時又是一種美的教育。通過歌舞能引導兒童認識什么是真、善、美,分辨假、丑、惡,提高其審美能力,培養他們高尚的思想情操。如:歌表演《我們愛國旗.》、表演舞《小炮兵》,表達了對祖國的熱愛和保衛祖國的決心,通過表演會增強兒童的愛國主義精神。歌舞劇《七個小音符》描述一個驕傲的高音“1”,經歷了由驕傲所帶來的失敗教訓過程,不僅使兒童懂得了謙虛是一種美德,同時也認識到集體力量的重要性。兒童通過對歌舞內容的理解、通過對歌舞形式的表演,會在思想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教育,在情操上得到很大的提高。
兒童歌舞作為一門專門的學科,既是一種藝術舞蹈,也是一種教育舞蹈,我們在進行教學時,絕不能只重視藝術性而忽略其教育性。要突出其美學標準,應做到以下幾點:
1.不要盲目追求舞蹈的專業化
目前,在兒童歌舞的許多教學和演出活動中,盲目追求舞蹈的專業化的現象非常嚴重,許多地方舉辦文藝會演或比賽,無論幼兒園還是學校都要花上大力氣去學習各類專業舞蹈,如:古典舞、民族舞、現代舞等等。不管什么形式、內容,也不管是否適合兒童的特點。幼兒園之間、學校之間、各類舞蹈培訓機構之間,相互盲目競爭,拼個高低,比誰的舞蹈表演跳的“專業”、誰的技巧“高難”。 讓兒童做出只有專業舞蹈演員要經過多年訓練,才能達到標準的各種技巧和動作,如: “前橋”、“后橋”、“云里”;各種跳、翻、轉等等,似乎只有這樣才顯得“專業”、“高難”。讓一個根本沒有技術能力和表現能力的兒童去完成這些動作,生搬硬套、力不從心,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孩子既沒有展現出舞蹈的藝術之美,也沒有感受到舞蹈的快樂,更談不上受到心靈的啟發和教育。
2.避免兒童歌舞的“成人化”傾向
西方有位學者史蒂文森先生曾指出:“課的內容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不能把大人的表演東西硬塞給孩子們,教學內容不能超過孩子們的生理承受能力。”
現在從事兒童歌舞教學和培訓的老師,舞蹈專業水平各不相同。有一些是專業舞蹈工作者,在教學中很容易把自己所熟悉的一套專業的成人舞蹈教學模式和方法套用進去,缺乏嚴格的科學性,達不到理想的訓練效果。還有一些是沒有學過專業舞蹈的教師,由于缺少訓練和教法,也容易盲目的向專業看齊,盲目的模仿專業舞蹈演員,隨便的一個動作、一個技巧,不管什么內容,讓兒童照搬專業去模仿成人的表演,無疑使兒童歌舞舞蹈“成人化”。如:筆者在一次業余少兒舞蹈比賽中看到,一個7歲的孩子表演獨舞《大長今》,在近4分鐘的舞蹈中,除了看到她氣喘噓噓不停地轉、搖搖晃晃地做了幾個連她自己都不知是什么的動作外,觀眾沒有感受到舞蹈任何的藝術美感。這樣讓孩子盲目地模仿和表演一個她不懂得內涵的成人舞蹈,根本無法去展現兒童歌舞所獨具的藝術之美。
3.教師要掌握兒童心理學和生理學知識
兒童正處于身心的發育期,合理地安排運動量及素質練習是非常重要的,這就要求教師對兒童不同年齡段的生理發育特征有深入的了解。7歲前處于幼兒期的孩子,應進行一些協調性、節奏性方面的練習,可選擇帶有游戲性的歌舞和基礎訓練。如:簡單的手位、腳位、肢體的屈伸、柔韌性練習,簡單的表演性練習等等。7-12歲處于少兒期的孩子,骨骼和肌肉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則可加大柔韌性和彈性方面的訓練,同時還可以增加基訓課和表演方面的訓練。
兒童的心理特點是情感支配理智,他們的情感是通過歌舞進行表現的。兒童只有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認識、了解、感興趣的事物,才會主動去感知和想象、學習和接受。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還要注重了解兒童的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因人而異,激發其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做到科學施教。同時,也只有認真學習、研究兒童的心理特點,站在兒童視覺角度,用兒童的眼光去觀察、去認識生活,用兒童的心靈去感受、去表現生活,把它們作為創作兒童歌舞作品的基本依據,才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兒童所喜愛的歌舞作品。
4.在教學中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情感
在兒童歌舞教學中,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是非常重要的。舞蹈本身就是受情感和美感支配的,而兒童的情感又是通過舞蹈來進行表現。在歌舞教學中,老師能否帶給他們情感上的愉悅,會直接影響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由于他們的情感不穩定,看問題很容易片面,常常會把對老師的感情轉移到這位老師所教的學科上去,在喜歡的老師課上會認真學習,興趣濃厚;不喜歡的則態度消極甚至抵觸。因此,如果老師在課堂上態度和語言生硬、甚至常發脾氣,勢必會導致兒童在心理上產生緊張和焦慮的情緒,這樣就會造成他們的動作僵硬、反應遲鈍,無法去表現和感受歌舞的美、無法去體驗歌舞所帶來的快樂、更談不上從中學習到知識、受到啟發與教育。由此可見,在兒童歌舞教學中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情感,與科學的教學方法是同樣重要的。
5.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舞蹈專業表演和創作水平
兒童的藝術審美與成人有所不同,他們在欣賞、感受每一個藝術作品時,通常只注意作品的內容本身,較少注意藝術的美,這是兒童對藝術審美的主要特征。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自身要有較專業的舞蹈表演能力,能用規范、標準的示范,講解和教授動作,去感染和打動孩子,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同時,教師還要具備舞蹈的創編能力。兒童歌舞動作的選擇、編排、連接和組合,不是簡單地靠幾個隊形的調度和畫面拼湊而成的,而是需要深度去挖掘兒童的生活和素材,選擇適合兒童歌舞的題材、內容與形式,遵循兒童歌舞藝術形式的規范,才能創作出具有藝術魅力的兒童歌舞。兒童歌舞的創作離不開舞蹈專業創作的基本理論、方法以及其創作規律,因此,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舞蹈專業素質和理論水平。
兒童歌舞教學與專業舞蹈學校教學、成人舞蹈訓練,在內容、方法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它既區別于專業舞蹈教學又離不開舞蹈專業知識的指導和引領。作為兒童歌舞教師要善于汲取專業舞蹈教學中的有益方法,充分運用到兒童歌舞教學之中。同時,要嚴格把握、突出兒童歌舞的美學標準,在實踐中不斷去探索、研究,去創造更加符合兒童歌舞教學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
[1]隆蔭培,徐爾充.舞蹈藝術概論[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9.
[2]潘菽.教育心理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董樺.淺析兒童舞蹈藝術教育[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03).
[4]張志波;淺談幼兒舞蹈教學中“興趣”的重要性[J].新課程學習(下),2014(06).
[5]向黎立.談兒童舞蹈音樂的選編[J].新課程(教育學術),2010(07).
Highlight the aesthetic standard——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ldren dance teaching
Zhang Ling (Fushun Normal College, Fushun Liaoning, 113122, China)
Children's dance is a special discipline, has catche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recognition. Its unique form,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aesthetic standards. Strictly grasp, highlighting its aesthetic standards in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hildren dance teaching, need our teachers constantly explore, research in practice, thus creating more accor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ldren's dance teaching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s.
children's song and dance; aesthetic standards; knowledge; entertaining; artistic quality; educational
J642.6
A
1000-9795(2014)09-000150-02
[責任編輯:周 天]
張 凌(1967-),女,遼寧撫順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教學及理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