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瑞
(黃淮學院 河南駐馬店 463000)
項目教學法在翻轉課堂中的應用
——以應用型本科高校會計專業為例
李淑瑞
(黃淮學院 河南駐馬店 463000)
通過對應用型本科高校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實踐分析,根據教學目標實現教學手段和方法的更新是非常有必要的,通過應用項目式教學方法,課前利用網絡平臺分配項目任務,提供資料來源,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課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互動,達到資源的共享,從而完成項目和評價體系。結合會計專業通過項目引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并提出具體的實施步驟,以促進應用型本科高校會計專業課程改革。
項目教學法;翻轉課堂;應用型本科高校;會計
一方面,普通高校教育的同質化,學生實際學習能力的不足,導致就業困難;另一方面,隨著經濟轉型,我國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機構和數量卻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針對這種就業結構矛盾,建立教學改革為核心的現代技術技能型職業教育體系顯得尤為重要。
應用型本科高校教育則是對解決高層次人才需求和促進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起到積極作用,以“應用”為基礎,強化實踐教學,配備多媒體教學設施、實驗實訓基地和校外實習基地,調整教學環節、教學計劃,完善教學評價機制,以學生的能力培養為核心,掌握技能的可操作性。
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一般可分為學術型和應用型兩種,而應用型本科高校培養的會計人員是具有較高素質的“高級”應用型“管理”人才,具有較為全面的實際賬務處理能力、會計管理和控制能力。所以應用型本科高校需要以會計崗位操作流程為導向,在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高等教育作為知識轉化能力的重要階段,將項目教學法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會計教學中,不僅完善了教學模式,優化了教學方法,也重構了教學結構,從而保障了課程資源的有效利用。
所謂項目教學法,是以會計教學項目和任務為核心,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為學習的指引者和監督者,通過轉變學習方式,學生獨立完成項目把理論和實踐結合,不僅培養了會計專業學生賬務處理、財務分析、稅務處理、審計稽查等專業能力、而且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以及溝通合作的社會能力。
所謂會計專業翻轉課堂,是指課前借助QQ群和網絡構建交互平臺,通過微課視頻等信息技術完成會計專業理論和技能知識的傳遞;在課中實現知識的內化,即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的鞏固,以及問題的解決,從而完成教學評價體系的一種教學模式。通過借助信息平臺,實現了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角色的轉換,將課前和課中連為一體,從而完成了教學項目和任務。
由此可見,會計專業課中實踐性較強,理論知識點集中的課程是比較適合應用項目教學法的。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規劃為項目式的教學課程,學生通過“分組”完成項目任務,在此過程中掌握知識點,從而在“做中學”提高學習效率。同時教師將教學講義以“項目”“任務”的形式重新編排,并根據學生的項目進展情況隨時修改教學計劃,不僅給教師提供了更大的創新性和靈活性,而且也向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具備“雙師”型技能。
針對于會計專業課項目教學中不容易模擬的生產場景,翻轉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現場視頻制作成微課展示給學生們,從而增強教學效果;針對于有些課程教學信息較多,可以通過翻轉課堂以項目和任務的形式提前發給學生,學生課前可以應用網絡平臺從空間和時間上選擇掌握的進程。
利用項目教學法應用于翻轉課堂,構建“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的教學模式,離不開信息化的教學平臺,開放性的教育資源和有效的反饋評價。由此構成項目教學應用于翻轉課堂的外部配套體系,即支持服務體系,優質學習資源體系和有效的反饋評價體系。
首先,配套系統離不開網絡教學平臺的支持,可以通過交互式的教學平臺完成課程的開發、實施和管理,通過全部支持課件(如微課視頻)的制作和發布,教學交互,學習的支持和評價等教學過程來完成教學項目和任務。通過視頻系統、QQ群聊天工具提供離線課程和答疑指導,在線自我測試等,有效的利用教學平臺,建立自己的學習網絡,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促進學習的連貫性和長久性。
其次,開放的教育資源必不可少,包括開放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工具。隨著近年來教學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國外的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和我國的國家精品課程都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了網絡教學資源進行教學。但是這還遠遠不夠,針對于項目教學小組能力和進度的差異性,以及根據會計專業各課程學習的個性化要求,教師可以利用錄屏軟件,按照專業知識的邏輯性,把文圖表視頻等有機結合起來,并伴隨講解通過QQ群共享發布。通過微課視頻針對性講解項目和任務內容,方便學生控制掌握學習進度。
最后,合理的評價反饋機制是項目教學法在翻轉課堂有效應用的保障。各項目組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項目任務的完成,讓學生在收集資料的基礎上提出自己的觀點并進行論證,第一,教師可以通過分項目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小組互評等多元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專業素質和交流合作等社會素養進行綜合評價。第二,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中的測試系統進行專業基礎知識測試,測試試卷可以分為基礎卷、配置卷和提高卷。基礎卷是基本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考核,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可以繼續完成提高卷,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可以通過考核配置卷,對基礎卷的成績不足進行彌補。從而能有效利用評價體系,注重學生差異,發揮學生潛能。第三,可以在互聯網中通過教學視頻的反復瀏覽和教學資源的反復下載意識教學任務或進度的問題,從而及時調整教學和互動交流。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學生通過分組獨立完成探索式的學習項目,提高了學習的積極和主動性,教師通過項目設計、組織引導教學過程,提高了教學能力。下面以應用型本科高校會計專業為例,說明具體流程。
1.課前準備階段
首先對項目進行選擇和對小組分組。項目的選擇要把握知識的理解難度的由淺入深,基礎會計可選擇會計入門和會計操作流程項目,審計可選擇審計入門和各類交易賬戶設置項目,稅法可選擇經濟法律基礎和各稅種區分項目。小組分組可根據會計崗位進行設計,例如可根據會計主管、會計、出納和審核設置人數,在學期開始就把各課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公布于QQ群,學生根據分組要求自主選擇分組,并推舉出項目主管。
在“增值稅”的教學項目中,教師首先明確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主體類型和計算方法。根據這個教學目標將項目分為三個教學任務,在任務界定“主體類型”中,主要界定增值稅的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其次,了解企業規模和經營性質,重點是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的銷售額標準,難點是特殊主體的界定。然后,以銷售貨物并兼營運輸、安裝勞務的增值稅納稅人進行情景模擬。情景一:銷售產品收取不含稅貨款600萬,運輸費用3萬,安裝費用5000元。情景二:合同總價款53萬元,沒有明確具體項目。要求學生分析不同情景。教師課前將微課視頻和教學理論課件展示于QQ群,在視頻和課件仍不完備的地方,學生可以通過現場調查、圖書館或互聯網查找等方式完成學習任務,并記錄疑難問題以便課堂討論解決。
2.課中學習
在界定“主體類型”任務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微課視頻QQ群共享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銷售額標準和會計核算健全的標準,首先,在教師演示的基礎上,根據任務工作量對學生進行分為兩組,通過教師的審批,每個小組根據任務步驟、流程及進度情況安排每位學生的任務職責,由學生資源共享合作交流完成工作任務。其次,小組內部成員針對任務分別對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銷售額、權限、稅負、賬務處理規范進行共享調研和查閱資料。由于每個小組完成任務的步驟不同,進度也不同,課堂中助教協助教師共同解決學生疑問。然后,通過課堂討論,學生掌握了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的定義后,也進一步的理解了如何進行核定主體和如何區分計算等。最后,兩個小組輪換工作任務,將各自調查收集的資料交流討論互換。學生思考小規模納稅人和一般納稅人界定和區別的關鍵點,由每組選一名或兩名代表總結項目完成情況,進行經驗交流并進行小組自我評價。課堂教學結束時,教師進行總結歸納,講授解決問題的方法,并布置下一個項目或者任務。
3.項目總結和評價
在每個項目結束時,每個小組撰寫項目報告。學生在項目的策劃、企業的調查、項目報告的寫作過程中,不僅學習了多學科的知識,也鍛煉了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了更好的對項目進行評價,針對每個項目可以召開討論會。由各項目小組介紹策劃活動方案,再由其它小組代表進行提問,并進行現場評定。評分項目包括策劃方案(40%)、表達陳述(30%)和交流互助(30%)三項。評定的內容包括小組自評、組組間互評、教師評價,最后形成小組綜合評定成績。為了考核所有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可以采用基礎卷、配置卷和提高卷來加以考核。最終期末成績中基礎知識考核成績占學期總成績的50%,每位同學每次項目組評定成績加權匯總占學期總成績的50%。
通過項目教學法應用于會計專業翻轉課堂教學中,每位學生參與到項目當中,提高了教學和學習效果,增加了師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
項目教學法在翻轉課堂中于以應用,不僅充分利用網絡技術彌補了項目中難以模仿的操作情景和會計中難以取得的真實數據,而且翻轉課堂的課前大批量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鍛煉,以及課后QQ群共享的各項目知識歸納,可以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和教師互動交流。但是,該教法比較適合于會計專業高年級實操性強和跨學科的綜合課程,大多涉及會計專業的多門課程,對教師的綜合素質也要求較高,對一些隨機的突發事件,也教師需不斷積累理論實踐經驗才能解決。每位教師應根據所教課程的內容、進度、學生特點、教學環境、教師的經驗等,與課堂講授、案例教學法等配合運用,使教學過程更為生動活潑,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
[1]宋朝霞.俞啟定.基于翻轉課堂的項目式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4,(1):96-104.
[2]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3]張新明,何文濤,李振云.基于QQ群+Tablet PC的翻轉課堂[J].電化教育研究,2013,(8):68-72.
[4]顧小清,胡藝齡,蔡慧英.MOOCs的本土化訴求及其應對[J].遠程教育雜志,2013,(5):3-10.
[5]張宗飛.試論項目教學法在高職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與職業,2013,(3):152-153.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lipped classroom
LI Shu-Rui
(Huanghuai University, Zhumadian Henan, 463000, China )
Through practice analysis to the accounting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necessary to update the teaching means and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teaching goal.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using the internet platform to assign project before class, to ful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in class, and students' interaction, reaching the sharing of resources, so as to complete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project. Combination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guiding students to complete learning tasks through project, and puts forward to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steps, it is promoting effect for the accounting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reform to applie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 Flipped classroom;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 accounting
G642
A
1000-9795(2014)09-000187-02
[責任編輯:周 天]
李淑瑞(1981-),女,漢族,河南駐馬店人,碩士,黃淮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會計學研究。
黃淮學院2013-2014學年度“本科教學工程”基金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