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曉燕
(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4)
現代漢語書寫形式的英式特征分析
蒲曉燕
(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4)
英語對漢語的影響是多方面全方位的。然而,當前學界并沒有重視或者說忽略了英語對漢語書寫形式的影響。本文著力探究英語對現代漢語書寫形式的影響,分析現代漢語書寫形式上的英式特征。
詞式書寫;漢語拼音化
自近代相遇以來,英語對漢語的書寫形式、語音、詞匯、語法、語篇都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從書寫形式上看,漢英兩種語言毫無共同之處:漢語用漢字書寫,漢字是表意文字;英語用字母書寫,字母是表音文字。當前學界也多關注英語對漢語語音、詞匯、語法、語篇的影響,而英語對漢語書寫形式的影響則沒有得到足夠重視。本文著力探究英語對現代漢語書寫形式的影響,分析現代漢語書寫形式上的英式特征。
以英文為代表的歐美文字都是從左至右橫排書寫排版的,而中國古文正規的書寫方式是:從右向左,豎寫成行,自上而下寫滿一行后,再從右向左換行(匾額、招牌這些從右至左橫排書寫的特殊情況,其實是一字一行的豎寫)。從左到右、從豎到橫的書寫排版變化,是現代漢語書寫方式上的重大變革。清朝末年,西學東漸,漢語文章里經常引用外文、書寫阿拉伯數字、使用新式標點符號,這使漢字豎寫顯得很不方便。于是,知識界提倡改革——改傳統的豎行書寫為從左至右的橫排書寫。
最早提出漢字豎改橫的,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新青年》雜志編輯錢玄同。陳獨秀、陳望道等學者也表示贊許。(鄧海洲,1999)。隨著新文化運動的逐步興起,漢字橫寫逐漸推廣開來。
建國后,陳嘉庚第一個提出了中文書寫應統一由左至右橫寫的提案。1955年1月1曰,《光明日報》首次把豎排版改為橫排版。郭沫若等也寫文章指出文字橫排的科學性。 1956年1月1日,《人民日報》也改為橫排。(何鑫,2009)。目前,在中國大陸,除了少數古籍之外,漢字橫寫、橫排已成為共識及主流。臺灣和香港則因為歷史的原因,除教科書和一些科學書籍之外,大部分報刊書籍仍然采用豎排的方式。
漢字書寫排版從豎到橫、從右到左的改變,以英語為代表的歐美文字對其書寫的影響,顯而易見。
詞式書寫是指以詞為單位的書寫方式,把記錄每個口語詞的所有字連寫在一起,詞和詞之間在書寫上有明顯的距離標記(打字時以空格作分隔符),以逼真地體現口語詞的界線(馬慶株,2008)。詞式書寫與字式書寫相對應。字式書寫是指以字為單位進行書寫的方式,如漢字的書寫。
詞式書寫是現代文字普遍采用的書寫方式(為英語等歐美語言所普遍采用)。有學者(彭澤潤,1998,2008,2012; 馬慶株,2008;曾寶芬,周瑤瑤,2008;張天堡,2012)提倡漢語的詞式書寫,認為其還原了口語本身存在的詞的停頓界限,強化了漢語使用中的詞意識,使語言閱讀更加清晰。也有學者(楊錫彭,2006;李彥苓,2007)提出反對意見,認為一種語言是否有必要采用詞式書寫,取決于這種語言的特點和記錄這種語言的文字的特點,而漢字的特點決定了漢語沒有必要采取詞式書寫。
《漢語拼音正詞法基本規則》(1988年)規定:用拼音書寫漢語要以詞為單位書寫。詞式書寫在拼音文本及漢字注音文本中早就開始實行并已得到普及,但是漢字的詞式書寫則還在嘗試之中。最早全書采用詞式書寫的漢字文本是由彭澤潤、李葆嘉主編的《語言理論》教材,該書從2000年至2013年共出版了6版。
盡管漢字詞式書寫有諸多益處,但至今仍然沒有廣泛采用,字式書寫仍然是漢語書寫的主流。漢字詞式書寫能否得到推廣,讓我們拭目以待。
網絡時代,漢語外來詞和外來語“零翻譯”的引入速度空前,英文縮寫隨處可見,一些英語流行詞匯“字母詞”被直接引入漢語,如html, wifi,apple, pad等等。此外,還出現了一種新現象:用動詞加上ING來表示正在進行的動作,如郁悶ING,睡覺ING。根據語言的形態分類,現代英語兼具分析語與屈折語的特征,動詞表示不同的人稱時態要發生屈折變化:works(第三人稱單數),working(進行式),worked(過去式、完成式)。而現代漢語則是分析語,語法功能用虛詞表示,動詞本身沒有人稱、時態、語態及語氣變化(Inflection),例如過去時態以“了”表示,進行式以“著”、“正在”表示,未來時態以“會”、“將會”表示,被動語態以“被”加動詞表示之類。當前在漢語動詞后加上ING表示進行式的現象,雖然主要出現在網絡上,在英語學習者及一些年輕人中流行,但對于這樣一種新現象,我們不能不加以關注并引起足夠重視。
對于漢語的上述種種變化,有人認為與英語世界同步,使交際更加便利;另一些人則認為破壞了漢語的純潔性。
語言的發展意味著融合,輸出的同時也吸納。強勢的語言往往是不純潔的,英語就是很好的例子。英語詞匯中,外來詞占有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很多中文詞匯也被吸納進英語,如“土豪”(Tuhao)和“大媽”(Dama)已經被收入牛津詞典。不能單純用純潔性和規范性來評價語言,而應以“交際值”(交際的價值)來判斷(施春宏,2005)。語言的第一要務是交際,如果大量年輕人因為覺得方便(計算機輸入字母更容易)和時髦而使用英語詞,它的交際值就高,當這種力量強大到一定程度,便足以形成新的“規范”。在純潔性的問題上,無需過度保護漢語,人為地排斥變化,只會削弱并損害漢語的生命力;但是,在漢語每句話中都夾雜進一個英語單詞,這種做法也絕不可取。這兩個極端都不利于漢語的健康發展。
英語標點在18世紀晚期趨于完備。受以英語為代表的西方標點符號的影響,現代漢語標點符號的發展完備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
中國從先秦時代就已經有標點符號,但這些符號沒有統一的標準。第一個從國外引進標點符號的人是清末同文館第一批英文班的學生張德彝。1904年出版的嚴復的《英文漢詁》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系統借用西方標點符號對漢語進行標點的書。書中共使用了逗號“,”、句號“.”、分號“;”等8種英語標點符號。這種移植性借用,標志著漢語標點符號國際化的開始。
1920 年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頒行了《通令采用新式標點符號》,它使標點符號較為嚴格地走向科學化和國際化。1951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頒布了《標點符號用法》。1990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新聞出版總署發布新的《標點符號用法》,1995年改制為國家標準的《標點符號用法》。《標點符號用法》規定了標點符號的類型系統及其基本功用,使標點符號使用方案在規范化和國際化的軌道上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
在西方主要是英語標點符號的影響下,漢語新式標點符號逐步完成了規范化和國際化的過程。
漢字是世界上現存的唯一的表意文字,而世界主流文字都是表音文字。 “采用拼音文字的語言,人們基本上按照字母的拼法就能夠讀出音來。方塊漢字與此不同,往往能見形而知義。”(葉蜚聲、徐通鏘)。漢字也會向字母文字演化嗎?走拼音化道路是漢字的必然趨勢?“世界是英語的,也是漢語的,但最終是拼音的”雖只是網絡戲言,但近代以來,提倡漢字走拼音化道路的聲音絡繹不絕,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理由。
五四時期,錢玄同、魯迅、陳獨秀、胡適等人認為漢字是中國腐朽文化的根源,提出廢除漢字,“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道路”,希望借助拉丁文字代替漢字這條道路來使中國快速實現現代化。魯迅等人強國心切,全盤否定漢字,未免觀點過激。但漢字確實存在不能準確表音的問題。
人們曾經采用直音法、反切法及注音字母來給漢字標音。但是,這些標音法都存在不足。前兩種方法要以認識大量漢字為基礎,注音符號注音不夠準確,書寫也不方便。《漢語拼音方案》采用國際上流行的拉丁字母,能夠準確地給漢字注音,基本上克服了上述缺點。解決了漢字標音問題以后,提倡漢字拼音化的聲音漸弱。電腦時代初期,由于未能解決漢字輸入技術,漢字拼音化又再次被提及。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漢字電腦輸入問題已經解決。漢字輸入法,主要包括拼音、形碼、音形碼、手寫、語音錄入等方法。漢語拼音輸入法因為簡單易行,使用最為廣泛。但是,用拼音輸入法輸入漢字,輸入與書寫各異,越來越多的人“提筆忘字”,甚至不會寫字。而英語的輸入和書寫一致,都采用字母,不會因為長期使用拼音輸入而“提筆忘字”。于是漢字應該走“拼音化道路”的聲音也再次高漲。
事實上,隨著漢字輸入軟件的開發及計算機硬件技術的提高,漢字手寫輸入因為方便快捷(用手指直接書寫,減少了同音詞的選擇次數,大大提高了鍵盤輸入速度),而受到越來越多人士的青睞,因長期使用拼音輸入法而產生的提筆忘字的問題也就沒那么迫切了。
漢字該不該走拼音化道路,在當前及可以預見的將來,都還將是熱議的話題。筆者堅信,漢字的發展必有最合理的未來。
英語對漢語書寫形式的影響是漸進發展的。如果說,豎寫改橫寫、字式書寫改詞式書寫、英文字母詞混雜、標點符號國際化還只是局部影響,漢字走拼音化道路則是對漢語書寫形式的根本性顛覆。堅守還是妥協,在相當長的時期內,都是漢語書寫形式面臨的一個嚴峻課題。
[1]鄧海洲.誰最早提出漢字豎寫改橫寫[J].湖南檔案,1999(6).
[2]何鑫.漢字橫寫與行書表達[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09(4).
[3]施春宏.語言在交際中規范[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5.
[4]李彥苓.詞式書寫分析[J].東岳論叢,2007(3).
[5]馬慶株.普通文字學新探索——彭澤潤《詞和詞式書寫研究》序言[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2008(4).
[6]彭澤潤.漢語拼音正詞法與漢語的《詞式書寫》[J].語文建設,1998(4).
[7]彭澤潤,曾寶芬,周瑤瑤.漢語拼音正詞法和漢語詞式書寫的歷程——紀念漢語拼音方案50年和正詞法20年[J].湖南社會科學,2008(6).
[8]楊錫彭.漢語詞式書寫不可行[J].北華大學學報,2006(1).
[9]葉蜚聲,徐通鏘.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
[10]張天堡,彭澤潤.“漢字”詞式書寫”加快漢語走向世界——關于“詞式書寫”的評論及其回應[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2(9).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modern Chinese written form of English
Pu Xiao-yan
(Guizhou University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Guiyang Guizhou, 550004, China)
English has been making a big influence on Chinese in all the aspects. However, researchers did not pay enough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 on Chinese writing form. The present paper focuses on and analyzes the English features of Chinese writing form.
word writing; pinyin writing in Chinese
H319.3
A
1000-9795(2014)09-000297-02
[責任編輯:劉 乾]
蒲曉燕(1974-),女,四川西充人,碩士,貴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漢對比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