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曉樂,吳永靜,萬寶林,吳錦超
(1. 廣東省國土資源技術中心,廣東 廣州 510075)
基于云平臺的 “天地圖·廣東”測試
方曉樂1,吳永靜1,萬寶林1,吳錦超1
(1. 廣東省國土資源技術中心,廣東 廣州 510075)

通過廣東省地理信息公共平臺公眾版(天地圖·廣東)在云平臺架構上的部署,為云平臺支撐廣東地理信息應用的技術進行了可行性分析。測試結果證明,在云平臺下“天地圖·廣東”的吞吐性能完全符合國家標準規范。
“天地圖·廣東”;云平臺;測試
“天地圖·廣東”(以下簡稱天地圖)為廣東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的公眾版。天地圖發布了涵蓋全省7~17級的矢量、影像、高程和三維地圖,并可以提供豐富的地名地址查詢、興趣點搜索、API接入等服務,數據超過60 GB。為了讓天地圖具有按需取用、彈性可伸縮、低成本等優點,它將被實驗性地部署在云平臺中,同時為了驗證其性能是否滿足國家標準,其并發訪問性能也會被測試評估。
天地圖的測試采用了G-Cloud云操作系統,它適用于IDC和信息中心等需要進行大規模資源管理的場景,可以簡化物理和虛擬環境中的服務器管理和應用部署,減少企業在IT資源維護上的費用和人工成本。
整個平臺可以分成3大部分進行建設,其中:①資源層,提供存儲與計算的物理資源,用到所有現有閑置服務器和存儲設備。②系統層,主要提供虛擬機、存儲管理服務、提供存儲系統、虛擬機動態調度系統的基本組件支持,包括核心層的分布式文件系統支持、元數據分配算法、彈性資源的虛擬化調度策略支持等。③服務層,提供面向應用的彈性虛擬機集群調度服務,以及對外提供存儲共享服務。
在服務層,根據不同的調度策略,動態彈性管理集群內虛擬機的資源。以空閑內存調度策略為例,創建面向某特定應用的虛擬機集群,集群內所有虛擬機協同工作,對外提供特定應用。當外部訪問該應用導致集群內虛擬機內存使用增大到預設的閥值時,由虛擬機集群服務自動增加新虛擬機,擴建應用集群規模來滿足外部訪問需要。當內存使用率降低時,自動回收虛擬機資源,節省集群內計算資源,來達到按需使用的目的。本文采用 ArcGIS軟件作為集群工具,其支撐環境為8臺虛擬機(2核2 G內存)。同時,構建統一分布式存儲池,每臺虛擬機均可在存儲池中擁有可用空間,用以保存電子地圖瓦片數據。
具體部署方式是:首先在服務器上安裝G-Cloud云操作系統,搭建云平臺,通過虛擬機的方式為天地圖的發布提供運算資源(CPU和內存);然后通過大量SATA硬盤搭建分布式存儲池,為天地圖的瓦片提供存儲資源。在大量的虛擬機服務器上部署相應的天地圖應用,并使用硬件負載均衡器,構造用于測試天地圖性能的應用集群。云操作系統與分布式存儲池對部署人員是透明的。天地圖的部署中需要使用到數據庫服務器,Oracle的數據庫服務器直接使用物理服務器。
2.1 測試內容
本次測試主要是對部署在G-Cloud平臺上的天地圖中的電子地圖并發訪問性能進行測試。其中,天地圖的電子地圖發布由ArcGIS在云平臺上通過集群的方式提供。
1)并發訪問地圖頁面測試。系統顯示地圖信息的性能為系統的重要指標。以廣東省全局數據為測試點,測試廣東省全局電子地圖的性能情況。主要對矢量圖進行測試。
2)地圖漫游測試。查看在相應時段內能否完成規定的次數,以及地圖漫游的流暢程度。
測試步驟如下:①使用Vugen(錄制軟件)錄制單用戶訪問腳本;②使用控制器調度多虛擬用戶,設置相應場景,并發執行腳本訪問服務器;③使用分析器對結果進行分析。
2.2 并發訪問測試方案
利用Loadrunner模擬大用戶量同時訪問天地圖Web頁面。模擬指定并發用戶數量,對天地圖系統的主要頁面進行訪問。測試持續一段時間,分析天地圖服務器對訪問請求的響應情況。步驟如下:①使用Loadrunner創建1 000個虛擬用戶訪問頁面,每1 s添加1個虛擬用戶;②1 000個并發用戶下,執行一個持續訪問天地圖的Web腳本30 min;③最后以每1 s減少1個虛擬機用戶,停止運行腳本。
2.3 地圖漫游測試方案
利用Loadrunner模擬大用戶量同時訪問天地圖Web頁面。模擬指定并發用戶數量,對天地圖系統的主要頁面進行訪問。在并發用戶數達到1 000時,訪問天地圖的電子地圖,進行漫游測試。測試過程中,使用系統中的計時器,記錄在1 min內成功進行地圖漫游的次數。步驟如下:①觀察Loadrunner運行的虛擬用戶;②等待并發用戶數達到1 000;③人工打開天地圖訪問首頁,進入電子地圖12圖層,設置瀏覽器全屏顯示;④打開時間日期面板,從0 s開始進行向右或向下的拖動;⑤每次拖動電子地圖顯示的1/2屏,等待所有圖片加載完成后再拖動下一次;⑥計算1 min內成功拖動的次數。
1)并行用戶測試。在1 000個并發用戶數量下,事件最小、最大、平均響應時間分別為0.03 s、0.49 s、0.21 s,每s平均吞吐量為52.8 M,內存占用率為65 %,CPU占用率為20 %。
2)地圖漫游測試。在并發用戶數量達到1 000之后,手動訪問已經配置好的天地圖應用頁面,并進入電子地圖第12級別顯示。對電子地圖進行一直向右或向下的拖拽操作,其中每次漫游的距離超過電子地圖顯示屏幕的1/2(屏幕分辨率1 024×768),等待圖片加載完成后再進行下一次漫游。測試表明,服務器能在1 min內完成超過10次的漫游。由于1/2屏的像素流量為1 024×768÷2=393 216,在天地圖發布的瓦片像素大小為256×256=65 536,所以每次地圖漫游需要讀取393 216÷65 536=6張瓦片。由于天地圖的瓦片均采用了ArcGIS Engine的高強度切割壓縮方法,平均每張瓦片僅需要10 KB,那么每次地圖漫游,一個用戶只需要讀取約60 KB左右的數據,1 000個用戶也只有約
表1為國家標準項目的結果數據對比。測試結果表明,采用真實數據后,天地圖應用性能可以輕松達到國家標準。

表1 與國家標準對比測試結果
[1] 徐開明.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現代測繪服務模式[J].地理信息世界, 2006(3):41-48
[2] 衛東,周耀學,黃國平.山西省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建設[J].測繪地理信息, 2012(5):67-69
[3] 朱劍.基于虛擬云計算架構的GIS服務資源彈性調度應用研究[J].測繪通報, 2013(5):92-95
[4] 陳康, 鄭緯民.云計算:系統實例與研究現狀[J].軟件學報, 2009(5):1 337-1 348
[5] 趙薇, 耿晴.云計算在GIS系統模型中的應用[J].地理空間信息, 2010,8(10):8-10
[6] 肖蘇勇, 吳俐民, 劉文軍.基于云計算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應用與研究[J].測繪通報,2012(9):78-80
[7] 陳澤鵬.廣東省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庫系統建設研究[J].測繪科學, 2007(2):145-146
[8] 陳鑫祥,吳錦超.利用ArcGIS Engine實現天地圖瓦片數據的切割[J].北京測繪,2013(4):17-20
P208
B
1672-4623(2014)05-0152-02
10.3969/j.issn.1672-4623.2014.05.056
方曉樂,博士,主要從事地理信息平臺開發、計算機軟件技術、通訊保密工作。
2013-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