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成程 唐艷芬 尤菊松
(南通市中醫院,江蘇 南通 224700)
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0例臨床研究
蘇成程 唐艷芬 尤菊松
(南通市中醫院,江蘇 南通 224700)
目的:探討自擬中藥湯劑聯合西醫常規療法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臨床療效及對凝血功能的影響。方法:將40例AECOPD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20例,治療組在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加服自擬中藥湯劑,2組療程均為2周。療程結束后比較2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改善情況。結果:治療后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2組患者D-二聚體、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及血漿纖維蛋白原(FIB)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治療組比對照組改善更為明顯。結論:中藥湯劑聯合西醫常規療法能顯著改善AECOPD患者的癥狀及體征,提高臨床療效,能改善AECOPD患者的血栓前狀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藥復方 中西醫結合療法 D-二聚體 凝血活酶時間 血漿纖維蛋白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全球性的常見病多發病,據我國近期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40歲以上的人群COPD發病率在8.2%[1]。AECOPD患者由于長期處于低氧狀態,血液黏稠度升高,凝血功能出現異常[2],易導致肺血栓形成。筆者運用自擬中藥湯劑聯合西醫常規療法治療AECOPD,發現其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癥狀、體征,還可以改善患者的血栓前狀態,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納入的40例AECOPD患者均為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就診者,按簡單隨機化單盲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20例。治療組:男14例,女6例;年齡50~83歲,平均年齡(72.8±9.2)歲;平均病程(12.78±5.57)年;病情分級為Ⅰ級者2例,Ⅱ級者6例,Ⅲ級者12例。對照組:男13例,女7例;年齡45~85歲,平均年齡為(69.3± 10.5)歲;平均病程為(12.80±3.57)年;病情分級為Ⅰ級者3例,Ⅱ級者7例,Ⅲ級者10例。2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及病情分級等基礎指標比較,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1)符合AECOPD的診斷標準,分級為Ⅰ~Ⅲ級,西醫診斷參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3]診斷標準;(2)中醫診斷標準根據《上海市中醫病證診療常規》[4]“肺脹”篇制定,辨證屬于痰熱蘊肺型;(3)能夠清楚表達主觀感受,配合信息采集;(4)年齡在45~85周歲;(5)知情同意,志愿受試。
1.3 排除標準(1)不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者;(2)COPD緩解期患者,或急性加重期分級為Ⅳ級的患者;(3)合并其他臟器(如心、腦、肝、腎等)的嚴重原發性疾病等影響凝血功能的疾病以及2周內使用過抗凝、抗血小板類藥物者;(4)精神病及老年癡呆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5)已知對本藥成分過敏者。
2.1 對照組給予擴張支氣管、抗感染、吸氧、排痰等對癥支持治療[5],療程2周。
2.2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予以自擬中藥湯劑。藥物組成:魚腥草15g、瓜蔞皮15g、黃芩10g、川貝9g、冬瓜仁10g、蘇子10g、地龍9g、薏苡仁12g、桃仁10g、赤芍10g、甘草3g。濃煎至200m L,分早晚2次口服。療程2周。
3.1 觀察指標(1)2組患者均在治療及療程結束當天清晨空腹抽血查凝血指標;(2)觀察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癥狀、體征(包括咳嗽、咯痰、喘息等)改變情況。
3.2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2002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擬定。臨床控制: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不足30%。
3.3 統計學方法統計分析應用SPSS13.0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
3.4 治療結果
3.4.1 治療后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3.4.2 2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比較見表2。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后療效比較例(%)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比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其肺部損害呈慢性進展,血液凝血狀態的異常和血栓的形成可加速COPD進展,從而導致肺動脈高壓形成。AECOPD多由感染引發,導致嚴重的低氧血癥和二氧化碳潴留,血液呈高凝狀態,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6]:(1)機體長期處于缺氧情況下,引起代償性紅細胞增多,破壞紅細胞膜的能量代謝,導致紅細胞聚集能力增強,血黏度增高;(2)由于長期組織缺氧促使白細胞、巨噬細胞釋放INF-α、IL-6、IL-8、IL-1β等多種炎性介質,這些介質參與損害肺泡上皮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在COPD發病過程中內、外源性氧化劑直接氧化作用于花生四烯酸產生異前列腺素加重血管內皮損傷,由于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導致酸中毒及免疫復合物出現沉積,進而對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起了刺激作用,從而激活凝血反應鏈,纖維蛋白及免疫球蛋白也應激增高;(3)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AF-Ⅲ活性顯著降低,血液抗凝功能減退。
目前有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凝血功能異常的研究較多,多項研究說明COPD患者的凝血活性明顯增強并呈高凝狀態的結果。黃穎鋒等[7]的研究顯示,急性加重期患者APTT縮短,Fb下降,而D-二聚體增加。雷秋香[8]的研究結果也顯示,AECOPD患者D-二聚體(D-D)、凝血酶-抗凝血酶復合物(TAT)、纖溶酶-抗纖溶酶復合物(PAP)明顯升高。D-二聚體是交聯纖維蛋白在纖溶酶作用下產生的可溶性降解產物,對血液的高凝狀態和血栓性疾病的診斷、療效觀察和評估預后有重要意義。纖維蛋白原(FIB)是由肝臟合成的存在于血漿中的一種應激性反應蛋白,隨著COPD病情加重而增高,嚴重影響血液凝固,其可誘導紅細胞及血小板凝集并導致纖溶抑制,可以改變血管內皮細胞的切變應力,降解產物還可以直接損害血管壁,加重炎癥反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是反映凝血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APTT延長提示凝血因子減少或抗凝物質增多。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歸屬于中醫學“肺脹”、“喘證”范疇。急性加重期以標實為主,外感是重要的誘發因素,標實多見痰、熱,由痰熱阻肺,肺失宣降,氣機上逆而見癥狀急劇加重。瘀是痰的進一步發展,故當痰熱蘊肺時常合并有瘀阻。正如《丹溪心法·咳嗽》所云:“肺脹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夾瘀血礙氣而病。”因此,我們擬中藥方劑痰瘀同治。方中魚腥草、瓜蔞皮、黃芩清肺泄熱,逐瘀排膿;川貝、冬瓜仁化痰排膿;蘇子、地龍降氣止咳;薏苡仁清利濕熱;桃仁、赤芍活血化瘀;甘草調和諸藥。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在臨床療效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D-二聚體、APTT及FIB指標也較對照組改善更為明顯。說明自擬中藥湯劑聯合常規西醫療法能顯著改善AECOPD患者的癥狀及體征,提高臨床療效,同時能改善AECOPD患者的血栓前狀態。
[1]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病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4):8
[2]施小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凝干預的臨床研究.中國綜合臨床,2011,27(10):1046
[3]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中華內科雜志,2002,41(9):640
[4]上海市衛生局.上海市中醫病證診療常規.上海: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2003:7
[5]葉任高.內科學.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1
[6]黃建輝.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抗凝干預效果研究.中國醫藥科學,2013,8(3):197
[7]黃穎鋒,盧春玲,常雙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凝血狀態的研究.中國醫藥,2011,6(6):665
[8]雷秋香.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凝血指標分析.臨床血液學雜志,2009,22(12):653
編輯:韋杭吳寧
R241.1
A
1672-397X(2014)04-0021-02
蘇成程(1979-),男,碩士研究生,主治中醫師,主要從事中醫藥防治呼吸系統疾病研究工作。503997 898@qq.com
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