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梅盛蕾張蘭坤胡丹過偉峰
(1.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23;2.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蘇 南京 210017)
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死恢復期34例臨床研究
江雪梅1,2盛蕾2張蘭坤2胡丹2過偉峰1
(1.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 南京 210023;2.南京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江蘇 南京 210017)
目的:觀察中西醫結合治療腦梗死恢復期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68例患者,隨機分為2組。對照組34例,按照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指南常規治療;治療組34例,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益氣養陰活血方。2組療程均為4周。比較2組臨床療效、NIHSS評分及血流動力學參數。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82.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1.8%;治療組較對照組更能顯著降低NIHSS評分,增加平均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結論:中西醫結合治療期腦梗死恢復期,可顯著提高療效,減少神經功能缺損癥狀、體征,改善血流動力學。
腦梗死恢復期 中西醫結合療法 益氣養陰活血方 血流動力學 NIHSS評分
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間,我們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益氣養陰活血方治療腦梗死恢復期患者34例,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所有病例均為門診及住院患者,共68例,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4例:男23例,女11例;平均年齡(62.3±9.9)歲;合并高血壓病18例,糖尿病9例,冠心病8例。對照組34例: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齡(64.1±10.1)歲;合并高血壓病14例,糖尿病10例,冠心病9例。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西醫診斷標準參照1995年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1],且經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腦梗死恢復期指發病2周之后;病情程度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評定的輕中度患者(NIHSS評分4~20分)。中風病氣陰兩虛、瘀血阻絡證候診斷參照《中醫內科學》教材制定:半身不遂,肌肉萎縮或拘急僵硬,口舌歪斜,舌強言謇或不語,偏身麻木,伴有神疲乏力,少氣懶動,自汗盜汗,眩暈耳鳴,口干,舌質暗紅,少苔或薄白苔,舌下脈絡顯露青紫,脈細軟或細數而澀。
1.3 納入標準(1)符合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證候診斷標準;(2)神志清楚,發病2周之后,且NIHSS評分4~20分的輕、中度患者;(3)年齡18~80歲,男女不限;(4)愿意受試,并自愿接受隨訪和配合檢測。
1.4 排除標準(1)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但年齡>80歲或年齡<18歲;(2)合并意識障礙,伴有嚴重心、肝、腎、造血系統、內分泌系統及重要臟器衰竭的患者;(3)精神病患者;或合并腦腫瘤、腦寄生蟲病及腦外傷者等;(4)對本制劑組成藥物過敏者。
2.1 對照組參照2010年中國缺血性卒中二級預防指南給予常規治療[2],控制危險因素,管理血壓血糖,根據病情酌情使用抗凝、降纖、活血化瘀等藥物。常規予拜阿司匹林0.1g,每晚1次;氟伐他汀40mg,每晚1次;腦細胞保護劑如胞二磷膽堿、奧拉西坦等。
2.2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服益氣養陰活血方。方藥組成:炙黃芪30g,太子參15g,生地黃10g,當歸10g,石斛15g,丹參15g,水蛭粉(沖服)3g,葛根15g。所有藥材均由江蘇省第二中醫院藥劑科統一采購,能保證藥材的質量及制劑的合法性和科研批號。每日1劑,由醫院中藥煎劑室統一取藥、煎制,煎取200mL,分裝每袋100mL,早晚飯后溫服。
2組均于治療4周后進行療效觀察。
3.1 觀察指標(1)癥狀和體征:主要通過《中風病辨證診斷標準》[3]中指標來考察,包括神識、語言、面癱、眼征、上肢癱、指癱、下肢癱、趾癱等中風相關癥狀和體征。2組分別于治療前后進行臨床觀察。(2)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根據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進行評分。(3)血流動力學參數:采用上維迪公司經顱多普勒超聲診斷儀(TCD),應用標準的血管超聲檢測方法在患側頸總動脈分叉近端搏動最明顯處檢測,并通過計算機記錄治療前后平均血流速度(Vm)、平均血流量(Qm)、外周血管阻力(R)等參數的變化。
3.2 療效評定標準參照199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制定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4]進行療效評價。依據根據中風病的病類診斷標準,計算治療前、治療后兩次評分,計算積分改善百分率。積分改善百分率(S)=(療前評分-療后評分)/療前評分×100%,同時結合治療后評分(F),具體如下:基本恢復:S≥81%,F≤6分;顯著進步:81%>S≥56%;進步:56%>S≥36%;稍進步:36%>S≥11%;無變化:S<11%;惡化(包括死亡):S負值。進一步按顯效、有效、無效三級療效評定方法進行療效統計。①顯效:包括基本恢復和顯著進步;②有效:包括進步和稍進步;③無效:包括無變化和惡化。
3.3 統計學方法本研究所有統計數據均經SPSS17.0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3.4 治療結果
3.4.1 2 組臨床療效比較治療組34例中,基本恢復8例,顯著進步4例,進步9例,稍進步7例,無變化6例,惡化0例,總有效率82.4%;對照組34例中,基本恢復4例,顯著進步3例,進步8例,稍進步6例,無變化11例,惡化2例,總有效率61.8%。2組總有效率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
3.4.2 2 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s)分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比較,▲P<0.01。
組別例數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后差值治療組對照組34 34 13.23±2.17 12.63±2.34 5.94±1.05*▲7.27±1.47▲7.30±1.07*5.34±1.75
3.4.3 2 組血流動力學參數比較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參數比較(±s)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參數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治療組(n=34)對照組(n=34)項目治療后治療前后差值14.9±2.6-1.1±1.5 Qm(mL/s)6.4±1.5 7.5±2.2*1.1±1.2▲7.5±1.7 7.4±1.2-0.1±0.3 R(Pas/mL)2763±668 2517±473*▲-246±70▲1910±473 1831±339*-179±44 Vm(cm/s)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后差值治療前12.1±2.6 14.3±1.7*2.2±1.9▲16.0±5.0
腦梗死急性期治療多是基于搶救缺血半暗帶中組織細胞,力爭使可逆性損害恢復正常。但急性期癥情穩定后,此類人群則面臨著一個更為艱巨的任務,即恢復期的治療及二級預防。腦梗死恢復期,梗死灶周圍血管缺血痙攣,血流緩慢,此外,由于腦缺血,易產生氧自由基,細胞內鈣超載,血小板聚集和血管舒縮功能障礙,遂導致腦血管痙攣、收縮、血小板聚集、微血栓形成、微循環障礙,腦血流量銳減,造成惡性循環,使梗死區擴大。腦梗死后常伴有腦循環動力學改變,已有許多研究表明腦梗死病灶側頸動脈血流量和血流速度明顯降低。目前西醫對腦梗死造成的神經功能缺損癥狀尚無有效藥物治療,仍以改善腦循環、腦細胞復活劑及神經營養制劑為主,如尼麥角林、胞磷膽堿膠囊、奧拉西坦及神經生長因子等,療效不確定且價格昂貴,給眾多家庭增添了沉重的經濟重負,導致許多患者喪失了長期治療的信心。
中醫學認為,腦梗死恢復期多表現為虛(氣虛、陰虛)、瘀(瘀血),氣虛、陰虛、瘀血三者相互影響,氣血虧虛,更損陰津,津血同源,陰津虧損,血脈失養,脈管硬化,血液黏稠,血行遲滯,腦脈不通,更促使和加劇了中風的進程?;谀X梗死恢復期“氣陰兩虛、瘀血阻絡”的基本病機,治療應以益氣養陰、化瘀通絡為主。方中黃芪補氣通絡,太子參益氣養陰生津,配黃芪則補益之效大增;生地黃、石斛滋補肝腎、養陰生津,當歸、丹參養血活血,化瘀通絡;久病入絡,佐以水蛭,取其行走攻竄之效,破瘀血而不傷新血;葛根氣味俱輕,引領諸藥上達腦竅。全方有機配伍,共奏益氣養陰、化瘀通絡之功,達到補氣血、養陰液以治其本,化瘀血、通腦絡以治其標的標本兼治之目的。結合現代藥理研究,益氣養陰活血方是一種多重藥理作用的血管活性藥物,使血管擴張,抑制血小板聚集,能在體內和體外引起血管平滑肌松弛,且有較弱的鈣拮抗作用,可增加末梢血管和腦部缺氧組織的血液供應量,降低血黏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我們前期的臨床研究已證實,本方能提高腦梗死急性期臨床療效,減輕急性期神經功能缺損,改善中醫學臨床證候,且可抑制血小板聚集率,降低血黏度值及纖維蛋白原水平[5-6]。本次研究結果進一步表明,益氣養陰活血方能增加頸動脈血流量和血流速度,降低腦血管外周阻力,改善腦微循環。據此我們推測,這可能也是益氣養陰活血方對腦梗死的治療及預防作用機理。
綜上所述,益氣養陰活血復法治療腦梗死恢復期,能顯著提高療效,降低神經功能缺損癥狀、體征,且可顯著增加腦血流量,降低腦循環阻力,是治療腦梗死恢復期的有效藥物,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推廣。
[1]中華神經科學會.各類腦血管病診斷要點.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79
[2]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缺血性腦卒中二級預防指南撰寫組.中國缺血性腦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二級預防指南2010.中華神經科雜志,2010,43(2):154
[3]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科研組.中風病辨證診斷標準(試行).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1,17(3):64
[4]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協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6,19(1):55
[5]張蘭坤,盛蕾,胡丹,等.“益氣養陰活血方”在腦梗死二級預防中的價值評價:附40例療效觀察及對血小板活化功能的影響.中藥藥理與臨床,2012:28(2):168
[6]胡丹,盛蕾,張蘭坤,等.“腦心疏”對腦梗死急性期患者FIB和血液流變學影響的臨床研究.江蘇中醫藥,2013:45(1):28
編輯:王沁凱 岐軒
R743.330.5
A
1672-397X(2014)07-0029-03
江雪梅(1980-),女,中西醫結合臨床醫學研究生,主治醫師,從事中西醫結合診治神經系統疾病臨床工作。
過偉峰,gwfwfg2003@sina.com
201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