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本強 WANG Ben-qiang;管宇 GUAN Yu
(合肥學院管理系,合肥230601)
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的根本目標是“以專業應用為導向、以專業知識為基礎、以專業能力為核心、以專業精神為靈魂”。相對于學術型人才培養目標而言,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更加突出職業能力、創新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要求,更加強調人才培養的實踐性、應用性和技術性。因此,提高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必須要以應用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不斷改進和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
財務管理專業而言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和應用性都非常強的應用型學科。1998年,教育部正式將財務管理專業列入新專業目錄并明確說明其是與會計學專業并列的應用型本科專業之一。目前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幾乎都開設財務管理專業,也都將該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人才。盡管如此,對于能夠體現我國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仍處于探討之中:一方面,許多高校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內容、環節、質量等方面的制度設計與具體實施過程不盡相同,各校又均以此體現各自辦學特色;另一方面,許多高校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實施效果普遍不理想,被廣大師生廣為詬病。
通過對上述高校的調研發現,目前應用型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1.1 實踐教學內容較為零亂,與理論教學未能實現很好銜接。現有大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更多是以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特長為出發點,未能充分圍繞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具體設置整個專業的理論知識體系與實踐教學體系。同時,囿于學術型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長期以來之深刻影響,各高校在組織專業教學過程中,偏重于財務管理專業理論的教學研究,實踐教學內容偏窄、學分偏低,未能與理論教學實現很好的銜接。
1.2 實踐教學環節組織松散,未能體現人才培養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專業特色。縱觀各應用型高校財務管理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很難發現一份與學術型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顯著不同、具有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鮮明特色和較強實踐操作性的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方案。現有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設計方案普遍存在諸如實踐教學環節組織松散、前后未能實現相互銜接,實踐教學組織安排與體系構建未能與市場、社會、企業需求等實現“無縫對接”,未能體現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各個環節均應該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的應用型財務管理本科專業特色。
1.3 實習實訓基地的“空心化”,實踐教學難以達到預期的實習實訓之目的。建設實習教學基地之根本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讓學生了解和熟悉企業財務管理的工作環境、掌握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流程,深刻理解財務管理理論和方法在企業實際工作中的具體應用。正因為如此,目前各應用型本科院校都通過各種途徑、采取不同方式在數量眾多的各類企事業單位建立實習實訓教學基地。然而,由于目前我國大多數企業都沒有設置單獨的財務管理部門,造成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很難找到專業對口的實習實訓基地進行專業實習,更談不上專業實訓。即使像銀行、證券、保險、信托投資等金融類實習實訓基地設置了單獨的財務管理部門,基于財務管理工作的嚴肅性和會計信息的保密性,這些單位大多數都不愿意接收財務管理專業實習生;即使學生找到了這些專業對口的實習實訓單位,在單位內也只能是進行參觀實習,很難深入到實習單位財務管理部門內部進行卓有成效的實訓活動。實際上,目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建立的為數眾多的實習實訓基地幾乎呈現“空心化”狀態,實習實訓基之“空心化”問題毫無疑問會嚴重影響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實習實訓效果以及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質量。
1.4 實踐教學教師指導的“虛擬化”,實踐教學能力欠缺是其“瓶頸”。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教學的鮮明特色和關鍵環節,實踐教學效果的優劣將直接關系到本專業教學培養目標能否順利實現,能否為地方經濟和區域經濟發展輸送高質量的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人才。目前各應用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教師普遍缺少本專業及相關專業崗位實踐技能,甚至有相當部分老師從學校畢業后直接從事教學工作,沒有會計、審計和財務管理的實踐經歷和工作經驗,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具體業務環境也未親身經歷,對一些細節不甚了解。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欠缺導致其實踐教學缺乏真實性、現實性和權威性,甚至指導實踐教學呈現“虛擬化”狀況,流于形式。教師實踐教學能力欠缺已成為影響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之“瓶頸”。因此,建立具有豐富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教學能力,能夠在理論和實踐結合層面上勝任實踐性教學的財務管理專業教師隊伍勢在必行。
2.1 實踐教學內容的模塊化設計。實踐教學內容是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由相關學科知識及實踐教學環節,按一定比例及邏輯順序排列組合而成的教學系統。然而,目前眾多高校關于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內容,統一的做法是以理論課程各章節知識點設計實踐教學內容。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實踐教學內容的設置既要體現專業人才培養內在要素的基本要求,更要主動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和時代需要。鑒于此,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可以借鑒如德國應用科技大學“模塊化”教學理念,針對應用型專業人才“素質、知識、能力”的基本要求,設計相應的“投資實踐模塊化”、“融資實踐模塊”、“資本運營模塊”、“現金流量管理與計量模塊”等幾大實踐教學模塊化內容,對于每個教學模塊的內容選擇以“實踐性、實用性”為標準進行模塊集成。目前教育界流行的主流觀點也認為,模塊化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既能夠突出技術指導的先進性和實用性,又有助于確保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2.2 實踐教學環節的集成化構建。根據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基本要求,制定出既科學合理又符合崗位需求的實踐教學環節流程圖,是構建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設計可以借鑒現代企業組織管理的集成化思想,設計的基本思路是:“以計算機網絡為平臺,以模擬實訓為基礎,以認知實習為依托,以職業技能培訓與認證為補充,以專業實習與畢業論文為綜合”,構建出邏輯清晰與層次分明、能夠實現前后相互銜接、層層遞進的實踐教學環節集成化流程圖,這是破解當前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組織松散的有效措施。
2.3 實踐教學基地的網絡化組織。實習實訓基地是實踐教學體系得以實施的載體,在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中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盡管當前各應用型本科高校都非常重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也相繼建立了為數不少的校內校外實習實訓基地,但由于沒有理順實習實訓基地與校方的合作關系、交流形式、權利與義務等相關問題,甚至都沒有簽訂合作協議,造成各高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更多停留于文字或流于形式,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或辦法,呈現出“虛渺化”之態勢,難以保證這些實習實訓基地的有效運行,更談不上借助此平臺實施卓有成效的實踐教學。為了改變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管理的“虛渺化”,各高校可以借鑒企業網絡組織管理理論,以網絡化形式將各實習實訓基地“集結”起來,對實習實訓基地實施“網絡化管理”。這是因為,“網絡化管理”具有如下優勢:網絡組織內節點企業能夠相互協作、獲取特定資源、節省信息費用。如果把高校與實習實訓基地置于同一個網絡組織之中,“集結”成為“網絡節點”,校企雙方通過簽訂權、責、利明確的實習實訓合作協議,從而切實提高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實習實訓的實踐教學效果。
2.4 實踐教學專業教師技能化的培養路徑。目前各應用型高校教師實踐教學能力顯然難以滿足應用型本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和人才培養的要求。因此,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已成為提升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性要素之一。借助校企合作平臺強化崗位培訓、創新職中培訓新模式與新內容,注重教師實踐教學能力培養的實效性等,是提升教師實踐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調動教師的積極性,使廣大教師主動參與社會實踐與崗位培訓,自覺提升其實踐教學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勞永逸”。各高校在組織實踐教學中,需要根據經濟、社會和環境的變化對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不斷地進行探索和完善。
[1]張惠忠.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設計構想[J].會計之友,2007(11).
[2]劉樹艷,李玲.談我國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會計之友,2007(5).
[3]胡愛榮,黃東晶.高校本科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探討[J].會計之友,2008(12).
[4]江希和.本科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經驗總結[J].財會月刊(綜合),2006(11).
[5]史金聯.加強實習基地建設,提高實踐教學質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