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維娜
(黑龍江省林業廳,黑龍江 哈爾濱150090)
2011年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產業項目攻堅戰的第1年,省委、省政府高起點規劃定位,強力推進重點工業園區建設。全省共建設產業項目超過4 000個,省、市聯手打造13個省級重點園區。
2012年是全省產業項目建設攻堅戰的第2年,全年共建設產業項目6 137個,省級重點工業園區達到21個。
2013年是全省產業項目建設攻堅戰的第3年,省委、省政府確定全力推進產業項目建設。抓好600個省級重點產業項目,大力推進省級重點工業園區建設,適當增加新的省級重點園區。現有省級重點工業園區33個,建成園區21個,規劃擬建園區12個。
生態文明是貫穿于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系統工程。生態良好、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是園區發展的重要前提。園區綠化工作相對滯后于產業項目建設,影響了綠化整體效益的發揮。因此,編制省級重點工業園區綠化規劃,加快園區綠化步伐,改善園區生態環境,提升企業競爭力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必然要求。
工業園區多位于遠離城區的空曠平坦地帶,風力較大。在工業園區周圍營造生態防護綠化帶,能有效防風固沙,消除或減緩大風對園區內產業項目建設的不利影響,同時也減少園區項目建設對園區外農田、水體、居民的污染。園區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后,不可避免會產生不同種類、不同程度的環境污染,科學編制綠化規劃,針對不同種類和不同程度的污染環境,在園區道路兩旁及景觀綠地上種植相應的抗逆性強的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有效吸收有害氣體,凈化空氣,減弱噪聲,吸附粉塵,保護路面,從而最大限度地減少環境污染對園區內員工健康的危害。
通過營造園區周圍生態防護綠化帶、景觀防護綠地和園區內道路綠化等措施,增加園區有效綠地面積,綠化、美化、香化、凈化園區生產生活環境,改善園區小氣候,形成布局合理、環境質量優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園區環境體系,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對環境質量需求。
園林綠地是企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園區外部形象對園區內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密切相關。園區綠化和園區建筑布局、環境保護、職工精神面貌等構成園區企業形象建設的硬件,是企業信譽投資的寶貴資產。園區綠化美化達到較高水平后,提高了園區的知名度,增加了園區的影響力和吸引力,為投資者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提高了園區招商引資能力。
隨著城市災害種類的增多,災害頻率的加劇,綠地系統在城市防災避險中的作用越來越大。隨著工業園區規模的擴大和人口的過于集中,健全園區防災系統已成為一項不容忽視的任務,而綠地防災就是一種既能為工業園區提供自然景觀又有助于防災救援的有效手段之一。
依據1993年11月4日建設部發布的《城市綠化規劃建設指標的規定》,結合省級重點工業園區建設實際情況,現代服務業等輕度污染企業綠化率不應低于20%,設立不少于20m的防護林帶;制造業、食品產業及新材料產業等中度污染企業綠化率不低于25%,設立不少于30m的防護林帶;煤化石化產業及礦產經濟產業等重度污染企業綠化率不低于30%,設立不少于50m的防護林帶。園區平均綠化率為2.5%,遠遠低于國家規定標準。
園區周圍及道路綠化主要以喬木為主,樹種結構單一,與周邊景觀不協調,缺少美化、綠化、香化及防護功能。由于大樹下沒有草坪覆蓋,大風天氣塵土和浮灰蔓延,嚴重削弱綠地凈化空氣、降塵和減輕環境污染等防護功能;園區綠化沒有按園林景觀標準設計,灌木和花草較少,空間感和層次感很差,不具備美化和香化園區的功能。
綠化樹種單一,純林多混交林少,喬木多灌草少,落葉樹種多常綠樹種少,速生樹種多慢生樹種少;造林密度不合理,株行距過大;綠化結構不合理,植物配置模式單調,常綠樹種和落葉樹種搭配不好,速生樹種和慢生樹種搭配不好,喬灌花草搭配不好,千篇一律,缺乏創造力。
4.1.1 強化領導、統一協調的原則 政府負總責,統籌規劃、統一協調、密切配合、明確分工。在政府的統一協調、指導和監督下,工業園區對園區的綠化負責,嚴格按規劃組織實施,全面開展工程管理,使綠化工作在政府領導下合力建設、扎實推進。
4.1.2 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 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適地適樹。使用鄉土樹種綠化,確保綠化成效,逐步提高園區綠化率。
4.1.3 分區施策、多效益兼顧的原則 在規劃任務安排上,堅持生態優先,以防治污染、保護和改善園區環境為重點。在生產區營造對特定污染物抗性強、吸污能力優良、萌生能力強、適應性強的植物,有效防治和減緩項目建設產生的污染,改善園區生態環境;清潔區綠化要注重美化、香化效果,實現防護林與景觀林建設的緊密結合。
4.1.4 突出重點、合理配置的原則 提倡立體綠化,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間資源,增加垂直綠化面積;增加常綠和彩葉樹種,豐富四季景觀;增加草坪與地被植物種類,構成點、線、面相結合,多層次、多功能、多類型的園區景觀防護綠地格局。突出物種多樣性,喬灌花草合理配置;常綠樹種與落葉樹種科學搭配,速生樹種與慢生樹種合理搭配,滿足園區員工對生活環境和生態功能的多種需求。
植被類型一致的區域,立地和水熱條件也相似,該區域具有相對的穩定性,植被對該區域也具有很強的適應性。不同區域之間的水熱條件差異比較顯著,植被類型也有所不同,依據不同的立地和水熱條件,總體布局劃分山區和平原2個區。
4.2.1 大、小興安嶺及其他山區 該區是我省重要的后備森林資源基地和生態屏障,森林資源豐富、儲量大,包括大興安嶺地區、伊春市、黑河市、牡丹江市、七臺河市、哈爾濱市、佳木斯市、雙鴨山市、雞西市、鶴崗市的所屬縣(市、區)的15個省級重點工業園區。該區山脈縱橫,包括大、小興安嶺,張廣才嶺、老爺嶺等,森林覆蓋率高,園區周圍生態環境好。該區綠化重點是園區道路綠化以及景觀防護綠地綠化。園區綠化應以營造防護林為主,將生產區污染減少到最低限度。
4.2.2 西部松嫩平原、東部三江平原及其他平原區該區是我省主要商品糧和牧業生產基地,包括齊齊哈爾市、綏化市、大慶市、佳木斯市及哈爾濱市所轄縣份的18個省級重點工業園區。該區中部土壤鹽堿化、南部土地沙化、荒漠化及草地退化,自然災害頻發,生態環境脆弱。合理選擇綠化樹種,營造園區周圍生態防護綠化帶,提高園區綠化率,全面改善園區惡劣的生產和生活環境。通過園區綠化工程的實施,將該區域內的工業園區建成多樹種、喬灌花草相結合的景觀效益好、防護效益高的多功能防護林體系。
[1]楊賚麗.城市園林綠地規劃[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2]鄭勇.現代工業園區規劃設計探索[J].南方建筑,2006(3):3-5
[3]趙世偉,張佐雙.園林植物景觀設計與營造[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