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貧困地區農戶生計安全研究

2014-04-18 07:07:30趙靖偉

摘要: 農戶生計安全是農村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微觀基礎,當農戶獲得持續謀生的資產、收入和能力,并維持福利水平接近或達到社會公認的客觀保障條件,具有抵御風險的能力并傳遞給下一代時,安全的生計由此獲得。生計安全為農村減貧和生態環境保護等農村發展問題提供了一種研究途徑。貧困地區農戶的生計困境表現在固有生計遭到破壞、替代生計尚未成熟,生態環境保護政策與農民短期經濟利益沖突,低水平均衡陷阱等方面。由于難以走出貧困農戶生計與脆弱的生態環境的惡性循環,農戶無法實現生計安全。因此應建立農戶生計安全評價體系,促進農戶生計系統與生態系統的良性耦合,進而實現農業與農村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農戶生計安全;貧困地區農村;脆弱性;生態資源;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303.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14)05-0109-06

引言

由于區域資源分布不均衡及氣候環境變化等因素,中國農村居民生存和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加,風險社會形態初現。中國農業與農村社會正經歷從傳統向現代的轉型,發展中地區農戶在經受自然災害、流行性疾病、生態惡化、金融危機、信息不對稱和突發事件的沖擊時,風險識別及損失抵御能力普遍降低,甚至威脅著農戶的生計安全。因此如何適應風險變化并調控行為以維護農戶的安全,成為學界關注的焦點。

農戶是農村社會網絡中的最小組織形態,承擔著基本生產和生活的功能。同時,也是相對穩定的農村社會控制單元。長期以來小農經濟構成的主體是廣大個體農戶,農戶的生計安全已成為社會保障網的基本構成要素,直接影響到新農村建設的成敗。農戶是農村社會治理體系的主體之一,只有確保他們的生計安全,才能有力地推進農村社會治理體系的整合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提升。另外,生計安全研究對減貧以及發展中地區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一條新思路、新路徑。

一、農村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農戶生計安全

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推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國家變得更加富強、讓社會變得更加公平正義、讓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據中華人民共和國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統計,約占全國總人口474%的農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和生活狀態的提升,保障他們的基本發展機會、能力和權益就顯得尤為重要。

農戶是生活在農村地區的微觀經濟主體。作為獨立的經濟實體單元,農戶集生產和消費于一體,主要向全社會提供基礎農產品和勞務,承擔著從生產、投資、積累、儲蓄到消費的經營決策行為,在農村經濟社會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生計就是民之根本,集中力量落實農民生計是發展的核心需求,是建設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它的要義在于在改善農民基本生活的基礎上,增強農民生活的質量,規范農民集體經濟。十八大報告中強調,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所有有關農民發展問題,歸根結底就是農戶的生計問題,把“以人為本”和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理念作為前提,處理農戶基本需求、確保生計安全基礎上使農民自我營生。

1987年以布論蘭特夫人為首的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發表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這份報告正式使用了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將可持續發展定義為能滿足當代人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農村組織內保持農業生產率穩定增長,提高食物生產和保障食物安全,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業投入,改變農村貧困落后情況,保持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合理、永續利用自然資源,特別是生物資源和可再生資源,以滿足逐年增長的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只有確保農戶的生存需求安全,才可能實現農村社會的穩定發展。農戶生計安全是農民最基本的需求之一,是農村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微觀基礎。

二、生計安全的理性認識

20世紀中葉起,Belcher和Sewell關注并測量家庭生計的整體水平,至此以后眾多研究學者對農戶的可持續生計框架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并將研究成果應用于各學科和實際項目之中。在Chambers和Conway的多年工作研究中,闡釋出生計的定義。生計包括基本能力、擁有的資產(儲備、資源、要求權和獲取權)及生產活動所需的謀生方式。當農戶能夠從容自如的應對并從眾多沖擊中得以復原,同時保持原有或增強他們的基本能力、資產,為子孫后代提供可持續發展機會[1]。隨后Frankenberger將家庭生計安全釋義為一個家庭或社區具有能維持和提高收入、資產及社會福利的能力,并保障家庭從風險中恢復可持續發展[2]。

筆者將生計安全理解為組織生活的單一或聯合生活的共同體,通過不斷提高生活環境,以取得繼續謀生的基本能力、資產和收入,并保持資產剩余水平或者平均水平達到社會普遍適應的生活條件。換句話說,當單位組織能夠滿足基本的生存需要,維護生計的長期發展,并具有應對風險社會的能力傳遞給祖孫下一代時,安全而穩定的生計就會體現出本來的優勢。農戶生計安全的內容多體現在,多元化生計策略的取得、家庭收入的高效增長和生計資本的安全以及生計系統與生態系統的良性耦合。

生計安全的內涵可以理解為以下幾個方面:(1)實現生計安全是一個動態的反復過程。家庭生計在經歷“安全—不安全—安全”一個螺旋式的循環發展中,通過不斷改善生計降低脆弱性提高抗風險的能力,獲得可持續發展。在不安全情況下,生計系統的組成部分發生相應的變化,行動系統完成“適應—目標達成—整合—維模”的功能步驟,形成系統模式與結構的轉變,從而尋求新的穩定安全狀態。如果這種轉變是成功的,則農戶生計系統得到進化,生計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2)生計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主要體現在:生計安全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它是可持續發展追求的目標之一,生計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具有內涵和目標的一致性。(3)當收入大約等于支出并且無可減少資產的狀況下,家庭生計往往會維持一個高度不穩定的短期均衡。由于風險的客觀性、損害性和不確定性,家庭生計圍繞脆弱的均衡上下波動。隨振幅和頻率增加,風險加大,生計安全水平降低。一般情況下,頻繁振幅發生在天氣變化、疾病和經濟動蕩中。(4)單個家庭生計安全的提高對社區及其社會網絡有重要影響。單個家庭生計安全提高,擴大了其影響力和權力,使個體中心網絡層級上升;同時產生一定的聚集和輻射效應,網絡成員通過網絡結構獲得更豐富有效的資源,逐漸提升網絡成員乃至社區的生計安全。相反,當單個家庭生計脆弱情況下,它的交換和傳導功能低下,個體之間缺乏有效互動,面臨風險時個體壓力增加,致使網絡局部承壓能力和抵御風險能力降低,導致其社會網絡可能發生坍塌遭到破壞。(5)生計安全的協調控制和實現形式是由人們的價值觀念、行為習慣,非政府組織的非正式規則、社會系統的正式制度安排和社會的組織管理方式所決定。

根據研究農戶生計狹義的定義中生計安全實質表現在:(1)環境/背景安全。環境/背景包括人們生存變幻莫測的外界環境和循環性不穩定因素影響著農戶生計和資產的有效使用。環境/背景安全能夠提高農戶的風險意識從而擁有抵抗沖擊的基本能力,促進生態環境與農戶生計系統兩者的和諧統一,也可在風險環境變化中獲取福利。(2)生計資本安全。根據DFID模型體現出生計資本的具體內容有:自然資本、金融資本、物質資本、人力資本和社會資本。生計資本是農戶生活的重要積淀,更是抵抗風險的重要依據,因而在農戶生計活動過程中生計資本處于最突顯的重要位置。(3)生計策略安全。生計策略指農戶利用已擁有的剩余資源選擇經營活動并從中獲取更大的福利,它是農戶實現生計安全的重要手段,其策略主要包括:生產策略安排、投資策略安排和生育策略安排等。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生計策略應作應對風險的措施,以使資源配置及生產、投資類型和比例的最優化。(4)生計成果安全。生計成果是生計策略的產出績效,高產優質的生計成果能提高收入、增加剩余福利、提高農戶安全感、保持食物安全和可持續利用資源;而低產劣質的生計成果則會減少生計資本,導致農戶生計不穩定,降低安全感。

三、貧困地區農戶的生計困境

農民作為一個“遺民”遺民:原指亡國之民,前朝留下的老百姓。作為一個社會群體或者社會階層,農民是傳統農業社會和小農經濟的產物,幾千年農耕文明中的主體和代表。近代化進程應使其大量轉移為產業工人,只有一小部分農民變成從事家庭經營的是以營利和參與市場交換為生產目的的農業勞動者,卻因種種原因沒有完成這一使命。到了工業化社會乃信息化社會,作為現代意義上的公民,農耕社會的主體(農民)具有相對滯后性,這是轉型期的必然。從這個角度上講,農民是遺民群體。 群體的變異體,從過去的戰爭、災荒、封建土地所有制到有土地可以依靠,雖然生活不穩定,但是算得上是可勉強維持生計的一種狀態。這一局面與現代化的生活相比大相徑庭,由此可見,農民的市場化、社會化、市民化進程直接影響著中國現代化的進程。根據現階段農戶的生產水平可分為三等,分別為:富裕地區農戶、一般地區農戶和貧困地區農戶。這三等農戶的生存狀況和發展程度與其相應的生計安全成正比關系。富裕地區農戶發展水平高,剩余收入逐年遞增,抵抗風險能力強,能滿足當代及子孫后代的生計,無生計的后顧之憂;一般地區農戶發展水平穩定,剩余收入可以滿足當前的需求,但抵御風險的能力不足,滿足當代自給自足的生活水平不下降;貧困地區的農戶在沒有大的自然災害或家庭風險中勉強維持生計,面朝黃土背朝天,靠天吃飯,滿足不了當前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更沒有抵御風險的能力。結合現實情況來看,第三等農戶(貧困地區農戶)已經被社會邊緣化并遭受社會排斥。當前,貧困地區農戶的生計存在以下困境:

(一)原有的生計環境遭到破壞,替代生計還未完全開發

貧困地區農戶繼續延續祖業,發展種植業,以家庭為單位的傳統種植農業為生計,以土地為基本生產資料、糧食生產為主進行小規模的重復性勞作和自給性的消費[3]。對于中國絕大多數農戶來說,傳統的種植業不僅能滿足當前的生活需求,而且還能滿足未來的生存需要。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戶的認識不斷進步,傳統生計受到農作物成本增加、種植產量成本增加、產品銷售市場不健全等外在因素影響,農產品產量低水平上徘徊并長期停滯不前。近年來,受計劃生育與戶籍制度的影響,農民人口數量呈現上升趨勢,土地的平均占有量逐漸減少,據2005年國土資源部調查,全國耕地面積為122億公頃,人均耕地面積為009公頃,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4]。人口的增多更導致了土地的保障功能嚴重欠缺,土地對農民單位組織的保障能力不斷弱化。目前,種植業僅能滿足最基本生存的需要,而達到社會公認的基本福利水平,固有的生計遭到破壞。

社會飛速發展,農戶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與增長緩慢且無持續發展潛力的生計之間的矛盾,促使了貧困地區農戶被迫尋找其他替代生計。替代生計在滿足農民的基本生計情況下,使面臨的壓力和打擊得到恢復;能夠在當前和未來保持、加強其能力和資產,同時又不破壞自然資源基礎[5]。畜牧養殖、開采自然資源、從事流通和服務業、外出務工等都可以成為貧困地區農戶替代生計。畜牧養殖業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動物瘟疫嚴重,投資大、風險高,受外界影響大;開采自然資源,如肆意挖煤采礦和捕獵采集稀有野生動植物,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平衡,甚至造成環境污染,與可持續發展原則背道而馳;流通和服務業,競爭激烈并受當地經濟水平制約嚴重;外出務工,工資收入不穩定,是城市中的弱勢群體,缺乏基本社會保障,并破壞流出地的人口結構,致使勞動力不足,土地撂荒。由以上替代生計的現狀可以看出,貧困地區農戶在遭受自然災害、市場經濟、環境保護政策等外力的影響下,被動放棄原有的生計,卻沒有成熟的替代生計,這導致其返貧率高,難以可持續發展。

(二)生態環境保護與農民短期經濟利益沖突

貧困地區農戶多分布在自然資源環境匱乏區域。農戶為了生計對有限的資源和脆弱的生態環境進行無限的掠奪式開發以滿足生存需求,這樣致使生態環境惡化、資源耗竭。據統計,2000年西部地區人口總數35 531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2743%,人口密度為53人/平方公里,森林面積為5 938萬公頃,占國土面積的868%,低于全國平均1392%的水平。西部地區人均森林面積0178公頃,人均森林儲蓄量1908立方米,只有世界人均森林面積和蓄積量的20%和28%左右,可見,西部地區人口對資源壓力顯著[6]。眾所周知,貧困農戶賴以維持生計的生存條件有:水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礦藏資源、動物資源、氣候資源等自然資源,政府保護政策使農戶對資源的利用受到了限制和禁止,農民的生存空間不足,生產生活和經濟活動的來源及收入減少,生活水平下降,與農戶的短期經濟利益產生了矛盾。

目前,由于受國家政策的影響,農戶單位組織有效耕種土地面積減少,收入減少,剩余資產不足,經濟增長乏力,人口與土地、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的矛盾加深,加之生態補償政策滯后或補助標準不合理、林業產權關系模糊等政策性因素的影響,對生態環境系統的保護和補償不對稱,成了可持續利用生態資源的障礙。農戶的利益受損、權益無法保障,對于保護生態環境失去積極性和利益導向機制,最終導致可持續發展無法實現。

(三)低水平均衡陷阱

1956年,美國經濟學家納爾遜(R.R.Nelson)在《不發達國家的一種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一文中提出了“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它描述了人均國民收入增長緩慢的情況下人口增長與國民收入持久的均衡狀態,揭示了經濟在沒有外力推動的情況下是一種高度穩定的均衡現象。而貧困地區經濟處于低等循環階段,生產力水平低下,市場經濟不發達,流通渠道狹小,福利獲取能力低,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經濟增長速度緩慢。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落后、層次低,逐漸陷入一種自給自足的低水平均衡狀態中難以自拔。

貧困地區對外溝通有限,勞動生產率提高緩慢,理性農戶為了獲得更多的收入,不斷尋找替代生計。由于他們長期采用單一生計,缺乏必要的素質訓練,可能導致對替代生計的準備不充分,風險認識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替代生計成果達不到合理預期甚至打擊了小農的自信心,使農戶依舊維持原有生活水平甚至資產減少或負債,仍然處于一種低水平的生存狀態中。隨著人口壓力的增加,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均土地面積進一步減少,農戶生計壓力增加。農戶資金積累低、投資水平有限、市場風險認識不足以及相關技能缺乏等一系列收入的不確定性因素造成了以勞動力投入為主的投資方式,家庭收入的增加是以勞動力參與替代生計為前提,這樣又造成了勞動人口加速增長,人均可支配收入又下降到最低社會公認福利水平以下,形成一個循環,還是在最低社會公認福利水平上達到了均衡。由于貧困文化的自動調控,農村人力資本存量不足[7]。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數據顯示,農村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91%,小學文化程度占428%,15歲以上文盲率為83%[8]。貧困地區資金的邊際生產率低,吸納不到足夠有效的投資,又受技術革新緩慢和貧困的長期累積等因素的影響,內在力量無法克服低水平均衡,在缺乏外界推動力量情況下,貧困只能延續。

四、貧困地區農戶生計可持續發展的制約機制

貧困地區農戶生計可持續發展的制約機制是貧困農戶生計與脆弱生態環境的惡性循環。在貧困地區,普遍存在著傳統生計與替代生計共存的現象,傳統生計是農戶的生存保障,替代生計是農戶的發展需要。目前,貧困地區農戶的傳統生計仍是主流經濟模式,替代生計依賴于傳統生計。畜牧、流通、服務等替代生計是當地主體經濟的衍生物,對主體經濟有較強的依賴性,與主體經濟呈正相關。貧困山區的自然資源利用因當下缺乏合理性和有序性而導致以對環境的高損害換來不成比例的低收入。外出務工雖然游離于主體經濟之外,但不具備可持續發展性。因此,傳統生計目前仍是貧困地區農民生計的根本。

貧困地區多集中在中部和西部呈塊狀分布,片狀分布在山區、丘陵、高原等地帶,普遍存在著貧困和脆弱的生態環境[9]。據研究資料表明,我國典型生態脆弱區內約92%的縣是貧困縣,全國74%的貧困縣分布在生態環境破壞比較嚴重的地區,約86%的耕地屬于貧困地區耕地,約81%的人口屬于貧困人口[10]。國家扶貧重點縣遭受自然災害的比例是全國平均水平的5倍,且大都分布在西部地區,貧困發生率高達30%~40%。2008年,5個民族自治區和云南、貴州、青海3省的貧困人口,占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的比重為396%,且呈上升趨勢。我國的生態脆弱區與貧困的地理分布基本重合,說明二者存在高度相關性。

貧困農戶直接依賴自然資源獲得他們的基本生計需要,如能源、水和生產資料,通常他們生活在生態恢復能力低、環境破壞嚴重的地區。對壓力和沖擊的低恢復能力使生態環境趨向脆弱,進而降低農戶抗風險能力,在面對自然災害、氣候變化等風險時不能采取及時有效的行動時只能選取使環境進一步退化的行動,這種行動取決于他們對外界壓力和刺激的反應方式和選擇余地。在不受外力影響下,貧困農戶的生計和脆弱的生態環境形成了惡性循環:貧困的農戶生計導致資源的浪費和生態環境趨向脆弱,資源的稀缺導致貧困加劇,致使生態環境更加脆弱;脆弱的生態環境又使貧困變本加厲[11]。

貧困地區的農戶主要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區域經濟通常以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和高污染型產業為主,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依存度較高。貧困地區的農戶由于資金缺乏,科技投入有限,在現有土地規模下要獲得生計就會以資源和環境的無序開發和利用為代價,這種低水平的掠奪式生計開發與經營導致了資源的浪費,使得該區域生態平衡遭到破壞,能量與物質的輸出增多、輸入減少,生物多樣性下降,生態恢復力和穩定性降低,生態環境趨向脆弱。由于資源的稀缺性,惡化的生態環境減少了對農戶基本生計必需品的供應,資源的邊際利用率也隨之降低,另外脆弱的生態環境自我調節功能減弱或喪失,造成自然災害面積加大和受災程度加重,導致貧困加劇。在生態系統良性循環閥值被突破和缺乏現代生產要素投入的雙重約束下,隨著人口繼續增長,只能靠資源的繼續開發滿足需求,過度開墾、亂砍濫伐引起邊際資源利用率降低,自然災害加重進一步加劇生態系統破壞,生態環境更加脆弱;脆弱的生態環境使農戶賴以生存的土地質量下降,產出和收入減少,生存條件趨于惡化,變得更加貧困。這種生計使其與生態環境脆弱陷入互為因果的惡性循環之中。

因此,脆弱的生態環境制約農戶的生計水平的提高,反過來脆弱的生計致使生態環境進一步退化的行動,進一步制約農戶的可持續發展,從而使區域更加貧困。脆弱的生計既是生態環境惡化的原因,也是其惡化的結果。不打破這樣的惡性循環,既無法實現農戶的生計安全,也無法保護和改善貧困地區的生態環境。

五、對策與建議

生計安全為農村減貧和生態環境保護等農村發展問題提供了一種更先進、更系統和更有效的研究途徑。農戶生計安全是農村區域經濟健康增長和持續發展的基礎,它使區域經濟具有自主性、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區域經濟社會在遭受打擊或損失的狀況下,能夠避免或化解個體或整體的危機。

弱質性農業的固有缺陷決定了只有不間斷投入才有可能帶來一定的資本收益,因為傳統的小農經濟立足于自給自足,其增長率低,資本積累較為困難。而我國貧困地區與生態脆弱區基本重合具有高度相關性,敏感且脆弱的農戶生計系統與不斷增長的人口對生態環境造成了重大而持久的壓力,加之過去相當長的時間里以犧牲環境謀求發展的傳統發展模式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沖擊和破壞。在“靠山吃山”的掠奪式生計遭到破壞和變革時,單一的生計策略使其難以找到合適的替代生計,再加上生態環境保護利益機制不健全,生態補償如果不能完全抵消生態保護政策帶來的損失,那么,貧困地區農民將很難維持正常生活,在“低水平均衡陷阱”中難以自拔。據此,要實現個體農戶和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建立生計安全評價體系并實現農戶生計系統與生態系統的良性耦合。

(一)建立農戶生計安全評價體系

為了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在制定各種發展政策的同時,應建立貧困地區農戶生計安全評價系統。重點解決農戶生計系統的診斷和預警問題,評價其發展狀態和發展程度。對某社區或聚落區域農戶生計安全狀況變化進行定量評價與動態分析,為同類型區域生計安全評價提供參考,也為區域可持續生計發展戰略的制定和生計安全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在全國主要貧困區域實施農戶生計安全的定點連續監測,掌握準則層的狀態和影響因子的變化情況,通過觀察,分析信號的變動和級別情況來判斷生計安全級別。找到生計脆弱點進而實施立體復合式幫助,調整扶貧政策,提高工作效率,增強管理水平,以防范貧困的發生。

(二)實現農戶生計系統與生態環境系統的良性耦合

在全球生態環境惡化的背景下,貧困地區不可避免地受到更深的影響,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協調生態環境與農戶生計的動態平衡,維持代內平衡和代際平衡。據此,要實現個體農戶和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要實現農戶生計系統與生態系統的良性耦合。

生計系統和生態系統是兩個開放的系統,通過各自的耦合元素相互作用、彼此影響,生計系統內生于或根植于生態系統,耦合程度反映二者聯系的密切程度。選擇安全的生計,才能通過彼此的有機聯系,逐步實現生計系統與生態系統的良性耦合[12]。農戶生計系統與生態環境系統良性耦合的條件是:生計活動必須限制在生態環境的承載力之內;對生態資源的開發利用在生態環境系統的恢復力范圍內。目前,貧困地區的生態環境系統已遭受不同程度破壞,普遍具有脆弱性。在這種情況下,恢復生態環境系統是首要任務;其次是保護生態環境系統,理順利益機制、健全生態補償機制、保護農戶合法權益;優化資源配置,合理規劃和布局生態功能區,促進生計、資源和環境系統的空間均衡可持續發展。以便探索出一種能綜合地促進貧困地區“資源—環境—生計”系統良性耦合的發展模式。

參考文獻:

[1]Marc Lindenberg. Measuring Household Livelihood Security at the Family and Community Level in the Developing World[J].World Development,2002(2):304.

[2]Frankenberger T.Measuring Household Livelihood Security an Approach for Reducing Absolute Poverty[J]. Paper Prepared for the Applied Anthropology Meetings, Baltimore, MD,1996:3.

[3]鄒德秀.根石屋文存[M].楊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95.

[4]中國網.國土資源部:中國現有耕地1831億畝 人均降為14畝[EB/OL]. [20060404].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6/Apr/1174556.htm.

[5]楊明,駱江鈴,明亮.論替代生計項目在鄉村的發展[J].農村經濟,2010(4):101.

[6]童玉芬.西部地區人口與自然資源的關系和問題[J].資源產業,2001(12):3033.

[7]鄒德秀.地區貧困與貧困地區開發[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37.

[8]曹永紅.我國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問題研究[J].科學與管理,2007(4):89.

[9]佟玉權,龍花樓.脆弱生態環境耦合下的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3(2):48.

[10]綠色和平,樂施會.氣候變化與貧困:中國案例研究(摘選)[J].世界環境,2009(4):5053.

[11]劉燕華,李秀彬.脆弱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140.

[12]方創琳,楊玉梅.城市化與生態環境交互耦合系統的基本定律[J].干旱區地理,2006(2):1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最新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 成人免费网站久久久| 在线无码私拍|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中文字幕| 黄色成年视频|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在线a视频免费观看| 国产福利小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女人18毛片水真多国产|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亚洲精品欧美日本中文字幕| 国产香蕉国产精品偷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爽到高潮漏水大喷| 精品视频91| 日韩专区欧美|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国产原创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不卡视频| 亚洲第一网站男人都懂| 免费在线色| 日本国产精品| 国产十八禁在线观看免费| 又猛又黄又爽无遮挡的视频网站| 亚洲第一色网站|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成人91在线|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h|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99在线国产|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午夜日b视频|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无码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jizz| 最新国产精品鲁鲁免费视频| 国产中文在线亚洲精品官网|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在线观看无码av五月花|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清精品免费软件| 日韩色图区| 88av在线看|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91 九色视频丝袜| 女人毛片a级大学毛片免费| 亚洲香蕉在线| 色婷婷在线播放|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国产成人亚洲日韩欧美电影| 亚洲不卡网| 91最新精品视频发布页|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国产精品网址你懂的| 国产国产人成免费视频77777| 国产视频 第一页| 91小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国产成人精品18| 午夜影院a级片| 国产中文一区二区苍井空| 久久频这里精品99香蕉久网址| 久草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丝袜一二三区|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亚洲精品va|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青草视频久久| 色综合日本| 中文字幕 日韩 欧美| 精品国产成人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