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胡遠高
四大制度保障機制為會計監督注入“正能量”
——湖南省益陽市會計監督工作紀實
●通訊員 胡遠高

據統計,近三年來,湖南省益陽市各級財政部門共組織158個檢查組,對429家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了會計監督檢查,累計查出各類違規違紀金額 19567.41萬元,查補財政收入468.38萬元,糾正各類財政違法、違規、違紀金額19099.03萬元;對236個違紀單位進行了行政處理處罰,給予黨紀政紀處分5人,移送司法機關2人,收繳罰款214.90萬元。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健全的制度保障機制。通過四大機制,為會計監督注入了“正能量”,有效促進了全市會計監督檢查質量層次和水平大幅提升。
檢查制約機制是益陽市從以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在實施會計監督檢查過程中,益陽市強調各級財政監督檢查專職機構要突出把住 “四關”:
把住“政策關”。規定在每個檢查項目實施前,檢查組組長要召集檢查組成員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并對檢查中可能出現的難點問題進行講解,使檢查人員對即將開展的檢查項目及其技術難點做到知情在先。
把住“進點關”。嚴格按照規定于檢查實施前三天下達通知,進點同時要在被檢查單位張貼公告、設置舉報電話,開展檢查前組織召開座談會,以確保檢查的嚴肅性。
把住“紀律關”。要求各檢查組在下達檢查通知同時,按照《益陽市財政局監督檢查人員十不準》的要求向被查單位申明檢查紀律,便于被查單位和群眾對檢查組實施監督。
把住“程序關”。明確從通知下達、進點檢查、檢查實施、結論下達到處罰告知、決定送達等各個環節都要依法、依規、依程序組織實施,確保各個環節周密嚴謹。
通過把住“四關”,有力地保障了全市會計監督檢查依法、依規、依程序,受到行政處理處罰的236個單位,無一例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和行政賠償案件發生。
查前調查是確保財政監督檢查質量的一項基礎性工作。積極開展查前調查,既能全面了解被檢查單位的基本情況及有會關核算、內控制度等信息,又能為發現和確定檢查重點、疑點創造有利條件。為此,益陽市著力健全查前調查機制,將查前調查納入非現場監管的一項重要內容予以實施。強調各級財政監督檢查機構在實施監督檢查過程中,要密切找準 “四個契入”,有效保障了“檢查一個單位,規范一個行業”的目標實現。
從業務流程契入,了解被查單位基本情況。注重從了解掌握被查單位工作業務流程入手,如管理操作系統、計費系統、賬務系統等,徹底拋開以賬論賬的檢查方式,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從內控制度契入,查找被查單位重要風險點。注重通過分析被查單位內控制度,找出容易出現問題的風險點和關鍵環節,如崗位制約、招投標等業務,將其作為下步檢查的重點方向。2011年,在對安化縣某鄉鎮財務實施會計監督過程中,發現出納、會計崗位制約機制不嚴,經清理庫存、核對銀行賬戶,查實該單位出納挪用公款312.00萬元的嚴重犯罪事實,按規定移送司法機關處理。
從行業特點契入,發現被查單位存在問題的線索。注重建立被查單位信息資料庫,歸集、整理日常監管中各類企事業單位歷年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情況,為合理選定被查單位提供科學依據。分析被查單位核算方式是否符合會計準則規定,綜合對其主要業務模式和經營成果進行分析,查找被查單位可能采取的各類違規應對之策,對發現的疑點、線索和問題,在現場檢查時給予重點關注。以2013年的一次檢查為例,在對某科研所實施會計監督過程中,通過了解其行業工作,發現該所在科研業務之外,代上級主管部門履行林業調查任務,經跟蹤調查、順藤摸瓜,一舉查出其于2011年—2012年度會計期間隱匿、截留、挪用應上繳財政收入109.54萬元的違法事實。
從溝通協調契入,分析被查單位資金使用績效。注重完善溝通機制,向被查單位領導及會計人員宣講相關政策取得支持。通過召開座談會,宣講規范會計行為的重要現實意義,贏得被查單位的理解支持。通過統計、核實財政資金到位及撥付、使用、管理等情況,評價被查單位相關財政資金取得的社會效益,為規范資金管理、厘清監管思路打下基礎。2013年9月,市本級針對今年會計監督檢查中發現的一些普遍性問題,積極與有關單位、部門溝通協調,通過開展座談、調研,在廣泛征求機關企事業單位意見的基礎上,出臺了《益陽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加強市直機關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監督工作的通知》(益政辦發【2013】43號),從加強制度建設、規范核算、強化管理、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等四個方面,就機關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工作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跟蹤回訪機制是益陽市圍繞會計監督檢查的工作特點,在工作方法上的一項創新。通過“兩跟兩訪”,達到了主動延伸服務觸角、加強源頭治理的目的。
“兩跟”:一跟措施制定。檢查處理決定下達后,要求檢查組指定專人主動對被查單位落實處理決定、制定整改措施情況進行跟蹤。對規定期限內未上報整改措施的,每周電話催促一次,讓被查單位知道自己的問題有人跟蹤。二跟整改落實。被查單位整改措施制定上報后,檢查組每月通過電話定期詢問被查單位整改落實情況,并作好詳細工作記錄,讓被查單位明白問題整改必須落實。
“兩訪”:一訪檢查成果。實施必要回訪是鞏固會計信息質量檢查成果的需要,也是解決少數單位屢查屢犯的重要方法。堅持每半年對被查單位進行一次實地回訪,發現整改措施不力,違紀問題“死灰復燃”的,列為復查對象,組織檢查組進行重點復查。二訪社會反響。對已經辦結的案件,堅持每年集中時段,采取會議座談、電話咨詢、問卷調查等形式,了解問題查處取得的社會震懾警示效應,摸查被查單位是否存在新的問題苗頭,對經過多次查處問題仍得不到解決的,要主動回訪有關部門詳細了解問題未能解決的原因并提出解決建議。三年來,全市各級財政監督檢查專職機構對136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實施了“兩跟兩訪”,督促制定、落實整改措施512條;對26家企事業單位進行了回訪復查,有效避免了違紀違規問題的重復發生。
為進一步提高內控管理能力,有效預防會計監督檢查風險,更好地保障各項工作正常運行,近年來,根據財政監督不同崗位和層次權力運行的特點,益陽市著力健全內部控制機制,確保權力規范運行。市局明確要求各級財政監督檢查專職機構在實施會計監督檢查時,要認真抓好“兩防兩控”,確保了全市會計監督檢查公開、公正、公平。
“兩防”:一防暗箱操作。積極推行查前公示,堅持檢查單位公開,檢查程序公開,并將權力事項的執行主體、執行依據、辦事條件、辦事程序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確保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加強檢查人員的行為規范教育引導,增強合規操作、預防案件風險的觀念和能力,著力提高防范意識。二防責任推卸。逐人逐崗明確權力的性質、來源以及權力使用的范圍、內容和可能出現的責任種類、性質。嚴格操作流程,逐項確認權力行使依據、程序、時限,有效防止相關責任問題的發生。
“兩控”:一控檢查人員。加強內控動態管理,合理調配檢查人員,明確各自工作職責。發揮骨干帶動作用,對可能引發的風險及時采取防控,做到事前預防。切實加強對檢查人員的管理和監督,明確問責對象和問責重點,將程序違規、執行不力、行為失范作為行政問責的重點。二控檢查行為。加強對檢查人員工作質量的監督和考核,堅持將會計監督檢查業務與廉政建設同布置、同檢查、同匯報,發現檢查程序不規范、越權行事、執法不嚴、行政行為違法等問題嚴肅處理,嚴防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
(本欄目責任編輯:周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