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家 徐偉偉
(1.中國礦業大學,江蘇省徐州市,221116;2.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信息研究院,北京市朝陽區,100029)
近年來,我國安全生產實現了持續穩定好轉,生產安全事故死亡人數實現了連續多年快速下降,但職業健康工作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以煤炭行業為例,2004 年以來,煤礦事故死亡人數穩步下降,而煤礦職業病報告病例卻未見下降,特別是2009年以來增速明顯加快,2013年煤礦職業病報告病例達15078 例,是同年煤礦事故死亡人數的14倍,2001-2013年煤礦職業病報告病例與煤礦事故死亡人數對比見圖1。
職業病是困擾全球各國的重要難題。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全球每年234萬人職業死亡人數中只有32.1萬人是因意外事故死亡,剩下的202萬人死于各種職業病,事故死亡人數與職業病死亡人數之比達到了1∶6.3;而據中國職業安全健康協會多年的跟蹤研究,我國煤炭行業事故死亡人數與職業病人數之比約為1∶6,由此可見,職業病依然是與工作有關的死亡的主要原因。

圖1 2001-2013年煤礦職業病報告病例與煤礦事故死亡人數對比圖
我國煤礦生產環境中存在粉塵、噪聲、毒物、高溫等多種職業病危害,這些職業病危害嚴重威脅勞動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煤礦作業場所主要職業病危害類別、因素、作業場所及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如表1所示。

表1 煤礦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類別、因素、作業場所及可能產生的職業病
煤礦職業病危害因素主要存在于井下采煤工作面、掘進工作面和地面洗煤廠,存在的生產環節主要有:采掘作業中各類鉆眼作業、炸藥爆破、采煤機割煤、裝煤和掘進機掘進、移架、錨噴支護、各種方式的裝載轉載、運輸、提升等;洗煤作業中的原煤運輸轉載、篩分、破碎、分選、脫水等。煤礦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存在的生產環節如圖2所示。

圖2 煤礦主要職業病危害因素存在的生產環節
2.2.1 粉塵危害
粉塵對人體健康最主要的危害是導致接塵工人罹患塵肺病。塵肺病是指勞動者在職業活動中,因吸入粉塵而發生的肺組織纖維化為主的疾病。煤炭行業是以塵肺病為主的職業病危害最為嚴重的行業。據統計,2013年全國新發職業病26000余例,其中新發塵肺病占87.7%,而煤炭行業新發塵肺病例數占全國新發職業病總數的57%;截至2013年底,全國累計報告的塵肺病發病75.2萬人 (根據近幾年的相關研究報告表明,我國塵肺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目前每年新增病例2 萬人左右),死亡15萬人以上,煤炭行業約占全國塵肺病人總數的51%左右。2012年,全國煤礦事故年死亡人數首次控制在1500 人內,而塵肺病死亡達到了1800人,大大高于事故死亡人數。塵肺病患者普遍癥狀是胸悶、胸痛、氣短、咳嗽、全身無力,重者喪失勞動能力,甚至不能平臥,最后造成肺功能衰竭,跪著而死,其狀目不忍睹。塵肺病是可防不可治的疾病,目前世界上沒有能治愈塵肺病的特效藥,洗肺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病人的痛苦,減緩病情的發展,但無法從根本上逆轉病情。可以說是“白傷”多于 “紅傷”、“白傷”重于 “紅傷”。
2.2.2 高溫危害
近年來,我國煤礦開采深度逐年增加,煤炭總儲量中的73.2%埋深在1000m 以下,其中1000~2000m 間的煤炭儲量占總儲量的53.2%。一般地,我國1000m 埋深左右圍巖溫度約37℃,屬二級熱害區,高溫熱害已經成為我國煤礦生產面臨的一大問題。根據對全國26個產煤省 (市、區)煤礦高溫礦井的數量、分布地區、高溫治理措施情況等進行的調查,截至2008年5月,全國共有62處高溫礦井,分布在13個省區,主要在華東和華中,占全國高溫礦井數的87.1%;從業人員339231人,其中接觸高溫的有43031 人,占12.7%。煤礦主要熱源包括地表大氣熱量、地熱 (含井下熱水)、壓縮熱、機電設備散熱、氧化散熱、人體散熱等,主要產生于井巷、硐室、熱水疏排管道、風井、上下巷道、機電設備、采空區漏風、人員作業地點等。例如,兗礦集團趙樓煤礦1304運輸巷掘進工作面主要熱源為圍巖散熱、熱水散熱、機電設備散熱、氧化散熱、煤炭與矸石運輸散熱、人員散熱,各熱源散熱量比例如圖3所示;沈煤集團紅陽三礦西一采區710采煤工作面主要熱源為機電設備散熱、圍巖散熱、熱水散熱、運輸中煤炭與矸石散熱、氧化散熱、人員散熱,各熱源散熱量比例如圖4所示。
高溫環境會對工人身體造成傷害,也會降低勞動效率,誘發工傷事故。研究表明,礦井熱害可致作業人員體溫調節功能失調、血壓下降、心肌損傷、腎臟功能下降等生理功能改變;礦井作業環境溫度超標1℃,勞動生產率下降6.8%左右;礦井中30℃~40℃氣溫的工作面比低于30℃氣溫的工作面的事故率高3.6倍左右;機電設備在相對濕度90%以上、氣溫為30℃~34℃的地點工作時,其故障率比低于30℃的作業地點高3.6 倍左右。此外,礦井高溫易引發瓦斯、煤塵爆炸、煤炭自燃等重大災害事故。高溫危害給礦井的安全生產和工人的身體健康帶來了極大威脅。

圖3 趙樓煤礦1304運輸巷掘進1000m 時主要熱源散熱量比例圖

圖4 紅陽三礦西一采區710采煤工作面主要熱源散熱量比例圖
2.2.3 其他危害
煤礦生產作業場所還存在著噪聲、有毒有害氣體、振動、不良氣候等諸多職業病危害因素,這些職業病危害時刻威脅著工人的身體健康。噪聲幾乎伴隨著煤礦生產的各個工序,其主要危害是造成人員的聽覺系統損害,工人長期接觸強度較高的噪聲可造成聽力下降,最終可導致噪聲聾,還可以引起心血管系統、神經系統等的損害;有毒有害氣體存在于煤礦井下生產過程,主要包括刺激性氣體 (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和窒息性氣體 (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氫等),可造成眼部及呼吸系統的刺激癥狀、中樞神經系統損害、中毒窒息等;局部振動可引起以末梢循環障礙為主的疾病,如手臂振動病、神經衰弱綜合征等;高濕、異常風速等其他不良氣候會影響人體的新陳代謝并引起疾病。
大多數國有重點煤礦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較主動,能夠保障職業病危害防治專項經費的投入,設有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機構,并健全完善相關管理制度,但存在職業病危害防治職能分散,相應專業技術人員配備不足等問題;部分煤礦企業特別是國有地方和鄉鎮煤礦企業,對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存在重生產發展、輕職業病危害防治的現象,職業病危害專項經費不單獨建賬和專款專用,對職業病危害防治投入較少,未真正設立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機構,僅僅配備少量專兼職管理人員,管理制度內容不全面,缺乏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實際執行不嚴格,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流于形式。
國有重點煤礦在職工上崗前能進行相關安全教育培訓,但職業病危害專業培訓工作開展不足。部分國有地方及鄉鎮煤礦將一般性的安全培訓代替職業病危害專業培訓,并在簽訂勞動合同時,沒有將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后果、職業防護等內容明確寫入合同,未設置職業病危害公示告知欄和有毒有害作業場所警示標志,未將職業病危害管理制度和作業場所有害因素監測結果向從業人員公布,造成從業人員職業安全衛生知識了解獲知較少,自我防護意識不強,被動防范問題突出。
日常監測方面,部分國有重點煤礦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操作不規范,覆蓋率不符合要求,監測報表數據不真實,多數國有地方及鄉鎮煤礦監測人員和設備配備不足,普遍存在日常監測項目不全、監測頻次不夠、數據失真等問題,甚至有的鄉鎮煤礦所配備監測設備主要為了應付檢查,未開展監測工作。檢測與評價方面,除部分國有重點煤礦外,大部分煤礦沒有委托具有檢測與評價資質的單位開展職業病危害因素定期檢測評價工作。申報方面,大部分煤礦企業未按規定對職業病危害進行申報,部分煤礦企業職業病危害因素濃度 (強度)超標,因擔心如實申報被處罰,所以未如實進行職業病危害申報。
個體防護方面,國有重點煤礦雖建立了勞動防護用品采購、發放、使用等管理制度,但沒有嚴格按照配備標準執行;大部分國有地方及鄉鎮煤礦沒有執行《煤礦職業安全衛生個體防護用品配備標準》,也未制定勞動防護用品相關管理制度,物資采購及驗收審核監督程序不到位,無發放使用記錄或記錄不齊全,且部分勞動防護用品質量不合格。健康監護方面,部分國有重點煤礦對接觸粉塵危害人員定期體檢不及時,職業衛生檔案內容不齊全。大部分國有地方和鄉鎮煤礦不按規定委托具有資質的職業衛生機構對接觸粉塵危害人員進行全員職業健康檢查,或以普通體檢代替職業健康檢查,職業衛生建檔率低,甚至有的鄉鎮煤礦不組織接觸職業病危害人員進行職業健康檢查,不建立職業衛生檔案。
煤礦企業是職業病危害防治主體,應當從技術裝備、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強職業病危害源頭控制、過程消除、后期治理等環節工作,切實控制職業病危害因素的濃度、強度,降低工人患職業病的風險。一是要強化職業病危害防治責任,健全職業衛生管理機構和制度,配備職業衛生監管人員,制定職業病危害防治年度計劃及實施方案,積極建立并運行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 (OHSMS)。二是要依法如實申報企業所存在的職業病危害項目,開展職業病危害日常監測和定期檢測評價。三是要加強職工職業衛生培訓,積極開展崗前、崗中和離崗時的職業健康檢查,對職業病患者要做好治療、康復等救治工作。四是要做到所有接觸職業病危害的職工都納入工傷保險,在簽訂勞動合同時告知崗位存在的職業病危害,并在作業場所公布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治措施等。
礦工應主動掌握相關職業病防治知識,充分利用屬于自己的健康保障權利,履行應盡的職業病防治義務,保障自身的生命安全健康權益。一是要主動接受職業病防治知識教育,學習、掌握職業病預防知識。二是要主動遵守職業病防治的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三是要主動了解作業場所可能產生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后果,掌握職業病危害的防治措施。四是要求各單位按照規定建設職業病防護設施,提供個體防護用品,并自覺按要求佩戴。五是要積極檢舉生產作業過程中的職業危害防治違法違規行為。六是要果斷拒絕執行違反職業病危害規章的指令,拒絕在沒有職業病防護措施的條件下開展工作。七是要對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八是要積極獲得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療、康復等職業病防治服務。
一是要以人為本,推動地方政府特別是煤炭主產區政府在抓經濟發展的同時,協調處理好職業病防治工作,切實保障煤礦從業人員的身體健康。二是要探索建立從上到下的職業健康與安全生產統一歸口管理機制,從機制上糾正重視安全忽視健康、重視規模企業忽視小企業的傾向。三是要加強煤礦職業病危害信息的統計與分析,全面清晰掌握煤礦職業病危害實際情況,為法律法規制修訂和各項措施的實施提供重要決策依據。
一是要推動各級煤礦安全監管監察機構進一步完善職業健康宣教培訓體系、規范職業健康宣教工作,大力宣傳職業健康法規標準和職業病危害防護知識,使宣傳活動深入基層、深入企業。二是要依托安全生產宣傳教育培訓機構,加強對監管監察人員的培訓力度,根據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監管人員的崗位職責和主要工作任務,積極做好對各級安全監管監察人員職業衛生法律法規、規章和標準以及職業病危害防治基本知識的培訓工作;加強對職業病危害監管監察技術服務機構的培訓,提升技術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確保技術服務機構出具檢測結果的準確性、真實性和可靠性;加強對從事職業病危害相關工作特殊工種人員的培訓,重點要加強職業病危害檢 (監)測人員的培訓工作;加強對企業負責人和職業健康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其認識和業務水平。三是要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鼓勵職工群眾舉報煤礦職業病危害防治違法行為;充分發揮工會的作用,努力形成職業病危害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當前,正處在職業衛生監管職能調整過渡期,新修訂的 《職業病防治法》實施不久,很有必要理清現有煤礦職業安全健康法律法規、標準,逐步完善、修訂、增加煤礦職業安全健康相關標準。一是要圍繞 《職業病防治法》、《煤礦作業場所職業危害防治規定 (試行)》等相關法規研究制定相關的配套措施。二是在認真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一批有針對性的職業病危害防治部門規章和行業標準,進一步落實煤礦企業職業病危害防治主體責任,強化職業健康監察執法。三是要進一步明確監管監察機構職業健康部門設置和人員配備標準。四是在修訂《安全生產法》、 《煤炭法》、 《煤礦安全監察條例》等法律法規和規章時增加關于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監督檢查的章節及內容,推動煤礦職業健康工作的開展。
一是要加強煤礦職業衛生監管機構建設,充實監管監察人員,落實監管監察責任,進一步健全職業衛生監管監察機制。二是要督促、指導各省級煤礦安全監管監察部門提前規劃本地區職業衛生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并納入到本地區安全生產 “十三五”規劃之中,同時加強政策與資金支持,整合現有的人力、機構等資源,完善本地區職業衛生技術服務體系。三是要整合煤礦系統現有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資源,構建為煤礦安全監管監察執法提供技術服務的國家級、省級技術支撐機構,以及負責企業日常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的企業職防機構,形成較為完善的職業病危害監督檢查三級技術支撐體系。四是要進一步完善職業衛生專家庫,充分發揮專家在職業衛生技術支持與監督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建立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審核專家庫,開展技術服務機構評估及審查工作,逐步形成并規范煤礦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監督檢查技術服務體系的運行體制和機制。五是針對煤礦企業的技術服務機構建設要本著分類管理的原則進行,已經建立或委托的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應著力提高技術水平和規范服務,尚未建立技術服務機構的,要充分利用和整合現有技術服務機構資源,建立或委托技術服務機構。
應根據當前煤礦企業職業病危害現狀,結合監管監察工作實際,探索建立煤礦職業病危害關鍵信息指標體系,開發煤礦職業病危害監管監察信息系統,建立從企業、煤礦安全監管監察機構的職業病危害信息實時互通系統,實現各級煤礦安全監察機構對煤礦作業場所職業病危害的實時和動態監察,從根本上解決監察人員短缺、監管監察覆蓋面不夠、信息收集困難、數據失真等問題。互通系統的建立可以督促煤礦企業做好日常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可以使煤礦安全監管監察機構隨時掌握煤礦企業職業病危害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監察,實現對煤礦職業病危害監察的全覆蓋;可以授權職業衛生技術服務機構為監管監察提供服務,有針對性地、強制地治理職業病危害。
[1]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全國安全生產事故統計分析報告 (2001-2013年) [R].北京,2002-2014
[2] 周琳,栗繼祖.煤礦安全評價與職業病危害評價整合探討 [J].中國煤炭,2014 (3)
[3] 劉衛東,張巖松,王麗華.我國煤礦高溫礦井摸底調查情況 [J].職業與健康,2012 (9)
[4] 何國家,楊壯.我國煤礦高溫熱害現狀及防治技術措施 [A].第七次煤炭科學技術大會文集 [C],2011
[5] 何國家,阮國強,楊壯.趙樓煤礦高溫熱害防治研究與實踐 [J].煤炭學報,2011 (1)
[6] 畢瑩.南非礦山職業健康與安全的現狀及進展 [J].中國煤炭,2010 (6)
[7] 董維武.英國采煤業職業健康與安全立法綜述[J].中國煤炭,200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