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雙勇 張志強 安景文
(1.開灤 (集團)有限公司煤業分公司,河北省唐山市,063001;2.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管理學院,北京市海淀區,100083)
煤礦生產管理是對生產過程中的不同環節、工序進行合理科學安排,在空間上、時間上相互銜接平衡,緊密配合形成有序協調安全的煤礦生產系統。煤礦生產管理的任務主要是以實現井下采掘生產過程的合理組織為特征的。因此,這就實際上要求我們研究井下生產過程的合理組織與協同運作的問題。
但目前,煤炭生產管理中協同性問題突出,主要表現為管理體系系統性不強、資源配置優化性不足、業務環節協調性不夠等,造成系統不清、流程不順、聯系不暢,極大地影響了煤礦生產管理效能的發揮,增加了管理成本、降低了管理效率,最終將導致效益的下滑。因此,目前,很有必要從 “協同”這個影響煤礦生產管理績效的核心因素對煤礦生產管理問題展開深入研究。
煤礦生產協同化管理是運用協同學的理論和方法對煤礦生產管理過程中的不同環節、階段、工序、過程等進行合理科學安排,在空間上、時間上相互銜接平衡,緊密配合形成有序協調安全的煤礦生產系統。煤礦生產管理中設計、施工、驗收階段彼此協同,體系內部各要素和過程也彼此協同,共同構建了一個煤礦生產協同化管理體系。
本文將協同學理論和方法引入到煤礦生產管理之中,用自然科學的方法求解煤炭企業管理中的問題。首先,對現有煤礦協同問題進行分析;其次,建立以煤礦井下工程生命周期為主線的煤礦生產協同化管理體系;最后,對煤礦生產協同管理機制進行了說明。研究表明,以煤礦井下工程生命周期為主線的煤礦生產協同化管理體系是理順并規范生產管理流程、實現無縫銜接、解決生產協同問題、提高煤礦生產效率和效益的有效途徑。
多年來在煤炭生產組織中存在的設計、準備、采煤不盡協調和各工序脫節等管理粗放問題,一直是制約生產集約化、精細化發展的關鍵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在井巷掘進以及回采、安拆的工程設計、工程施工和工程驗收上普遍存在溝通較少和工作脫節現象,導致在設計人員、施工人員和驗收人員工作中難免有時會出現扯皮和推諉等現象;
(2)在具體的基層單位施工過程中,主要是在巖巷開拓、煤巷掘進、支架安裝、煤炭開采以及支架回撤等生產各個環節上也是各自為政,比如上道工序為下道工序服務意識不強,一體化、協同化意識淡薄,甚至有時會出現人為制造困難等現象;
(3)同一單位的內部點班上,各個班次也是銜接不暢,導致正規循環時斷時續,大部分員工的團隊意識較差等等。
以上這些原因也常常導致企業內各級管理人員疲于應付內耗,協調各種關系,使得勞動效率不高,員工工作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不能有效發揮,以及經濟效益不佳等狀況都是普遍存在。
煤礦井下工程一般是指單掌單面單項工程。單掌單面指采煤、掘進、開拓等正規工程;單項工程指除采煤、掘進、開拓等正規工程及所有輔助單位本職工作任務以外的工程,包括綜采安拆、巷道維修、巷道回撤、綜采亮面、機電安裝、零星工程及臨時工程等。煤礦井下工程是煤礦生產協同化管理的中心。
本文將煤礦井下工程的范圍定義為圍繞煤礦井下工作面開展的開拓、掘進、安裝、回采、回撤工程,這5項工程是煤礦價值鏈的核心,煤礦的生產管理、經營管理、安全管理等工作都是圍繞其具體開展的,同時各個工程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針對煤礦井下工程的特點,并結合項目管理知識體系領域PMBOK,總結出煤礦井下工程管理具有時間、過程兩個特征。
(1)時間特征。所謂時間特征,就是按時間發展順序,對煤礦井下工程的過程進行分段,以便更好地規劃和管理。每個項目都有其生命周期,一般生命周期包括4個階段,即啟動階段、準備階段、執行階段、結束階段。大系統可以包含有小系統,項目的某個生命周期中,也可以包含有更細小的項目生命周期。煤礦井下單項工程的生命周期可以細分為設計、施工、驗收階段。而工程的生命周期又包含在煤礦工作面工程的生命周期中,各個工程的生命周期前后貫穿起來,實現各個工程的彼此連接,這就為煤礦井下工程生命周期和工程間的協同問題的解決創造了條件。
(2)過程特征。所謂過程特征,就是按項目管理的知識領域進行劃分,在項目的不同生命周期里,項目管理工作通常都包含有5個管理過程組,即項目的啟動過程、規劃過程、執行過程、監控過程和收尾過程。項目管理具體工作過程之間的關系是一種前后銜接的關系,是通過輸入、輸出而相互關聯的關系。項目管理工作過程組的各個具體工作過程之間在時間上會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疊。同時,項目管理具體工作過程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響還會跨越不同的兩個項目階段。這就為煤礦井下工程管理工作過程間的協同問題的解決創造了條件。
傳統煤礦管理的理論和思想是建立在高度分工的基礎上,強調分工的重要性而對整體重視不足。從煤礦井下工程管理的時間、過程的特征分析可以找出煤礦井下工程管理協同的關鍵所在。由于各個工程、階段、過程等的不同就需要系統的指導,協同地運作、科學地管理來保證整個煤礦管理過程的完整性、協調性、標準性。因此,需要客觀地總結出煤礦井下工程的管理過程,分別運用不同的管理工具和技術加以協同管理,實現煤礦井下工程全過程全方位的動態管理和綜合優化與協調。
煤礦井下工程 (開拓、掘進、安裝、回采、回撤)具有顯著的單件性特點,每項工程各不相同,都具有相應的目標和約束條件,這些 “項目”特性就決定了可以采用項目管理的理論對煤礦井下工程進行研究,可以運用項目生命周期理論對煤礦井下工程管理進行階段分析。
項目生命周期是一個項目從開始到結束的全過程,大致分為4個階段:概念階段、規劃階段、實施階段、結束階段。過程組是指完成項目中任何一項任務的5個過程組:啟動、計劃、執行、控制、結束。也就是說,可以將一個完整的項目看成是一項任務。但一個項目下面可以很多過程組組成。
煤礦井下工程相對于一般地面工程簡單,項目環節、內容、參與方都相對較少且相對固定。因此,根據項目生命周期理論并結合煤礦井下工程的特點,按照工程所涉及的生產管理過程,識別出生產管理過程。生產管理的過程主要包括設計、施工、驗收3個主要階段,如圖1所示。

圖1 煤礦井下工程管理的過程體系圖
為了找到煤礦井下工程生命周期,可以把圖1識別出的生產管理過程,按照時間和流程順序,排列為設計、施工、驗收3個主要階段,組成了煤礦井下工程生產管理的生命周期。通過研究煤礦井下工程生產管理生命周期,發現各個階段、各過程、各環節、各工序的協同關系,為協同管理的實施奠定基礎,如圖2所示。

圖2 煤礦井下工程生產管理的生命周期體系圖
煤礦生產協同化管理體系以煤礦井下生產管理流程(設計、施工、控制、驗收、分析)為管理主線,煤礦井下生產流程各部分也就是煤礦井下工程生命周期的各個過程。
(1)設計、施工、驗收階段協同。設計、施工、驗收是煤礦生產管理總流程,煤礦生產協同化管理就是沿著這條主線開展協同研究的,設計、施工、驗收3個階段實現了彼此協同,如圖3所示。

圖3 生產管理過程協同體系圖
(2)設計過程協同。設計階段流程包括準備、設計、會審、優化設計、設計成果下發。以設計流程為主線,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內容,各內容彼此協同,構成了設計階段的協同管理體系,如圖4 所示。
(3)施工過程協同。施工階段流程包括策劃、準備、組織、控制。以施工流程為主線,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內容,各內容彼此協同,構成了施工階段的協同管理體系,如圖5所示。
(4)驗收過程協同。驗收階段流程包括:檢查驗收、問題處理、考核。以驗收流程為主線,各個階段有不同的內容,各內容彼此協同,構成了驗收階段的協同管理體系,如圖6所示。
煤礦生產協同化管理的中心是煤礦井下工程(開拓、掘進、安裝、回采、回撤),這些工程彼此之間存在著時間、空間等各種聯系,研究煤礦井下工程的協同性,實現煤礦井下工程的無縫銜接是煤礦生產協同化管理的重要內容。

圖4 設計階段流程協同

圖5 施工階段流程協同

圖6 驗收階段流程協同
煤礦生產協同化管理構建了開拓、掘進、安裝、回采及回撤 “五位一體”的生產管理體系,推進了技術、生產、經營、安全的有機融合,提高了生產質量、效益和效率,取得了明顯經濟效益,如圖7所示。

圖7 煤礦井下工程協同體系圖
(1)以回采為中心各工程協同。煤礦生產協同化管理是以煤礦井下工程 (開拓、掘進、安裝、回采、回撤)為中心的,而煤礦井下工程要以回采工序為核心的,形成統一的施工標準,其他工序在設計和施工過程中處處為回采考慮。一個完整的回采系統包括采面頂板支護系統、采面破煤系統、運煤系統、運料軌道運輸系統、排水系統、供水系統、通防系統、供電系統、照明系統。開拓、掘進和安裝工程都是為了保證個系統達到回采所要求的條件而進行的。各工程要最大限度滿足回采需要,實現各工序的無縫銜接。
(2)按施工順序各工程協同。煤礦生產協同化管理的中心是以前后彼此聯系的煤礦井下工程 (開拓、掘進、安裝、回采、回撤),要以上道工序為下道工序負責的思想,推進各工序之間的無縫銜接,上道工序能完成的工作不能放到下道工序,使這5個環節在施工過程中標準統一,步調一致。
煤礦生產協同化管理的生產管理信息的協同是促進井下工程生產工作順利開展的有力保障。其載體是煤礦生產管理信息系統,通過生產信息的高度集成和融合,實現了煤礦生產管理事先有設計、事中有施工、事后有驗收的全程信息化管理,是生產協同化管理的重要支撐,如圖8所示。

圖8 生產管理信息協同體系圖
協同是管理的根本目的,煤礦生產協同化管理是現代煤礦生產管理的高級狀態。煤礦生產管理具有時間、過程兩個特征,這就決定了煤礦生產的各個工程、階段、過程工序等需要系統地指導,協同地運作、科學地管理來保證整個煤礦生產管理過程的完整性、協調性、標準性。因此,需要研究煤礦生產管理的開拓、掘進、安裝、回采、回撤各工程的管理過程,運用不同的管理工具和技術加以協同管理,實現煤礦生產管理的體系協同化、工序流程化、管理程序化、操作標準化。因此,煤礦生產協同管理可以克服傳統煤礦生產管理中協同性不足的問題。本文對煤礦協同化管理的研究是從煤礦井下工程生命周期角度展開的,對其協同性的研究是初步探索,更廣泛與更深入的研究與實證還有待于進一步開展。
[1] 楊中,魏金奎,劉雙勇,趙林根.市場化精細管理——開灤集團自主管理創新實踐 [M] .北京:煤炭工業出版社,2006
[2] 潘開靈,白烈湖.協同管理理論與實踐 [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6
[3] 涂興子.煤礦 “四三二一”精細管理體系.中國煤炭,2003 (4)
[4] 朱春明.煤炭工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J].中國煤炭,2010 (6)
[5] 賀濤.煤礦工程施工項目管理優化辦法探析 [J].煤炭技術,2012 (9)
[6] 劉長洲 .淺談礦山的工程管理應重視的幾個問題[J].中國礦業,1999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