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四川成都市科協召集部分市政協委員和相關市級學會的專家、學者進行座談,就如何貫徹落實全市“兩會”精神,在全市科技工作者中間掀起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創新驅動的熱潮進行交流討論。
“對于科技界來說,改革創新就是要抓住科技體制改革創新這個核心,以政府資金引導全社會尤其是企業對技術創新的投入。同時,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的前瞻部署和平臺建設,以產品和工程為抓手,按照產業鏈組織技術創新聯盟,產學研合作創新。”成都市科技顧問團成員、四川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王瑞林分析,“對于成都來說,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就是要著眼于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著力于以優勢產業支撐城市比較優勢,以產業的高端化、現代化發展促進城市的國際化、現代化建設,優先發展產業基礎好、帶動面廣、市場需求大、比較優勢明顯的產業,并以此來培育成都新的經濟增長點。”
“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培育成都未來產業的新興增長點,將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成都市政協委員、成飛集成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紹明分析,“成都擁有很好的科研、人才等創新基因,在現有產業、科技和人才基礎上,不盲目求大求全,直指產業關鍵環節先行突破,把企業做大,把產品做強,把技術做精,把鏈條做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將成為成都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興產業支撐點,在此期間,尤其要重視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域的以技術專家為核心的政府、企業、學校、研究所、金融一體化的平臺搭建。”
座談交流中,與會專家學者們分析,在要素投入對經濟增長帶動作用不斷減弱、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正在倒逼成都變要素驅動為創新驅動、變外延擴張為內生驅動,推動發展模式進一步向“質量效益型”深刻轉變的背景下,成都市推進的全面深化改革,堅持提質增效、轉型升級,以創新驅動、發展新興產業是成都提升城市發展層次,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拓展成都發展路徑的不二選擇。
對于風險分析和控制的命題,與會專家們認為,發展新興產業,主體是企業和市場的力量,要通過深化改革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在研發方向、資源配置和經費使用、項目評審以及成果評價和應用等各個環節,都要放手讓市場“說話”。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創新政策、營造公平環境上來,重點支持基礎好,產業鏈長的關鍵技術攻關,同時,積極創新支持方式,構建系統的政策體系,營造有利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政策環境。(成都市科協 謬琴 編輯:余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