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劉明燁
追“證”青春
□本刊記者 劉明燁
“我能看看你的證件嗎?”小閆的臉上笑容依舊,但眼神和語氣卻不容人拒絕。當記者出示新聞出版總署頒發的《記者證》和《當代工人》雜志社的《工作證》后,小閆也遞來了名片,上面寫著:“閆帥鼎鵬程房產沈陽市十三街區項目經理”。
與一般走“高大上”路線的售樓中心不同,十三街區只租用了一個二層的底商,并不醒目的門臉淹沒在嬰兒用品、蘭州拉面和汽配快修中。雖其貌不揚,但透過落地的玻璃窗,能看見售樓處里人頭攢動。推開門,熱氣撲面,60多平方米的空間里,有近20個看房的客戶,4個小圓桌旁座無虛席,還有兩組人在懸掛的效果圖上指指點點。盡管在場的銷售人員分身乏術,但都用眼神向小閆打了招呼。
半年前,小閆被熟人推薦到十三街區做項目經理,雖然與之前工作過的港資地產項目在規模上有一定差距,但這是他第一次擔起整個項目的銷售重任。
在這個由80和90后組成的8人銷售團隊中,小閆的學歷最高、資歷最深,更重要的是在入職時,他是唯一擁有《房地產經紀人資格證》的人。“中國老板都看重學歷,這是硬件要求,也是職場敲門磚,沒有這些,恐怕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但是,進入工作崗位后,業績才是決定一個人價值的最終尺度。”小閆知道,要想在企業有所作為,只有證書是不管用的。
今年,全國房地產行業都搖擺在國家政策的調控中,成交額也像打滑梯一樣,越落越快,更多購房者選擇持幣待購,整個產業逼近停滯。
雖然房地產行業環境不景氣,但小閆有自己的想法。“不是沒人買房,而是每個購房者都在等待‘觸底’,所以,我的銷售策略是恢復購房者的置業信心。”5年的房產銷售經驗讓小閆摸到了消費者的真實心理。果然,在零首付、首付分期、數據分析法定位目標客戶等一系列的銷售策略下,十三街區9月的銷售額比5月時高出3倍,小閆也在公司有了威信。

閆帥鼎與已經作廢的《房地產經紀人資格證》合影
“成為房產經紀人的門檻很低,但很少有人能做得好。”小閆這樣回憶自己的入行經歷。
小閆生長在一個軍旅家庭,大學時在哈爾濱工業大學就讀汽車工程專業,“我們專業的學生很搶手,基本沒有就業壓力,所以對實習也不當回事。”可是,想到一輩子都要禁錮在活塞旁,小閆心有不甘。所以,在大三暑假時,他毅然放棄了學校推薦的實習機會,而是應聘到一家房產銷售中心做實習置業顧問。環境舒適,對工作經驗零要求,還能鍛煉溝通能力,這就是他選擇的初衷。
除了身份證、戶口本和學生證,小閆的實習單位沒要過其他證件。“與我同時接受培訓的有退伍兵、技校畢業生和研究生。‘用人不在于學歷,而在于能力’,銷售業務培訓師是這么告訴我們的。”經過一周消費心理和銷售技巧的培訓,小閆一批人正式加入銷售團隊。
2010年,國家剛剛恢復個人住房轉讓營業稅征免時限需5年及以上的規定,抑制投資投機性購房,國內二手房交易蒙受重創,但對于剛需型的新樓盤,正是發展良機。“那年暑假,我賺了7500元錢,同學們羨慕得不得了。”小閆嘗到了甜頭,但他并不看好這些房產經紀人,“房產經營人員業務能力參差懸殊,很多年輕人就是把這當成跳板,所以這一行流動性非常大。”小閆看到房產銷售中的短板,卻發現了自己的強項。
大四開學時,小閆與家人商量放棄發動機制造專業,轉行做房產經紀人。“我很難成為李嘉誠、王健林,但我有信心在這個行業里有所作為,把它當成事業。”小閆的家人拗不過他,只好答應,唯一的要求是必須拿到本科畢業證。
為了能在畢業時增加就業砝碼和更快接手工作,小閆決定參加房地產經紀人資格考試,先握上一本《房地產經紀人資格證》。
按照當時《房地產經紀人員職業資格制度暫行規定》,“凡從事房地產經紀活動的人員,必須取得房地產經紀人員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并經注冊生效。”2011年實行的《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規定,“設立房地產經紀機構和分支機構,應當具有足夠數量的房地產經紀人員”。也就是說,想成為合法的房產經紀人,先要考個資格證;想辦房產中介或房產銷售代理公司,必須招聘一定數量的持證員工。
時間倒轉4年,小閆這一決定是很有遠見的。
電影《中國合伙人》中,一個中國教師告訴美國考官“你不知道,中國學生為了通過考試,付出過多大努力!”這句話用在小閆身上,再合適不過。
房地產經紀人執業資格考試分4個科目,分別是房地產基本制度與政策、房地產經紀相關知識、房地產經紀概論和房地產經紀實務,對于非房地產專業的人來說,難度很大。盡管擁有16年應試教育基礎,但小閆仍有一科沒有通過。好在職業資格考試與學歷考試有所不同,只要在規定年限補考通過,成績就依然有效。
大學畢業后,小閆來到一家中港合資的房地產銷售代理公司做置業顧問(初級銷售人員),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轉年的補考。
2011到2012年間,國家住建部要求嚴格落實《房地產經紀管理辦法》的消息在全國被傳得沸沸揚揚,各地房地產銷售代理公司都像熱鍋上的螞蟻,急著到處抓有《房地產經紀人資格證》的員工。
“合資企業法律意識強,所以很支持我們考證。”小閆所在的單位不但批準考試員工帶薪學習,還承諾通過考試后,給員工獎金和報銷學費等優惠待遇。有公司的支持,再加上有去年的考試經驗,小閆干勁十足。但當他再次看見考卷時,不禁大吃一驚,考試的內容和形式與去年完全不同,而且教材與考綱的變化也沒有得到官方通知。
這一年,小閆又折了。
第三年,小閆終于通過了房地產經紀人資格考試,也被公司提升為銷售部主管,但《房地產經紀人資格證》在他心里,已經失去了權威,“證書只是國家要求,除此沒啥含金量。”隨著工作經驗的積累,小閆發現,資格考試最重視的是建筑基礎和現行法規,而這些不過是紙上談兵,實際銷售中,銷售技巧和房產政策預判才是關鍵,“單位只要湊夠證書,就不會刻意聘用有證的員工,決定員工價值的只有銷售額”。
“考了3年,政策一轉,證書就成廢紙了!”盡管小閆已經不再需要證書證明自己,但曾經的努力被全盤否定,還是很沮喪。
今年8月,國務院取消了11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遼寧省人社廳按照要求,已取消包括房地產經紀人在內的5項準入類職業資格。僅在遼寧省,與小閆同命相連的就有5000多人。
“今年上半年,同事還問我房地產經紀人考試如何復習,現在不用回答了。”小閆的單位本來組織員工參加今年10月的考試,如今政策一出,雖然如釋重負,但心里還是有些遺憾,“2000多元培訓費和書本費,是打水漂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小閆的表情苦中含笑,意味深長。
取消房地產經紀人資格認定后,從事房地產中介、銷售等活動將迎來“全民營銷”時代,雖然對拉動內需和人員就業有所促進,但像貴陽花果園地產2600人銷售團這樣的逐利鬧劇也將再度上演。“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小閆對未來銷售人員的管理十分堪憂,在他看來,持證上崗不但是業務需要,更是員工職業規劃和職業信心的體現,零門檻就業勢必引來一批想賺快錢的職場流浪者。
“與房產經紀人資格考試相比,我更相信公司組織的崗位學習。”在沈陽房地產銷售圈里,流行著一套培訓課件,每年還會舉辦一些行業交流活動。小閆認為,就算房地產經紀人資格證書成為歷史,房產銷售也應設置一定職業限制,或者至少規定一些上崗培訓,對于執業人員也需要建立誠信體系以及追責制度。屆時市場上“有證不干活,干活沒有證”的亂象自然會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