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一智
回到哈爾濱,第二天就坐上綠皮車去安達。因為在北京就看到安達站百年站房平移工程啟動的消息,心里著急,真恨不得一步趕到現(xiàn)場。
綠皮車里擠得滿滿當當的,座椅間的通道都站滿了人。竟然有人賣座號,10塊錢一個。擠雖擠,但依然是滿車廂隨意親切的閑聊。
列車經過某小站待避后就晚點,到安達已經快到12點半了。列車進站時,看到百年站房已退后很遠,原位置已是空地。依然在原位的行李房也綁好了鋼架,精美的木質門廊還在,而原本并列站臺的百年工務段、水房、廁所等都已消失。
趕緊先去排長隊買回程票,然后一步一滑地奔向施工現(xiàn)場。
在澆好的冰面上,長長的纜繩延伸到遠處,那一端連接著百年站房。在靠近站房的冰面上鋪好一塊塊鐵板,鐵板上放著一根根鋼棍。老房子就這樣一點點在冰面上滑動。據說,這是國內首次采用冰面滑動的方式平移建筑。在進行縱向平移后,已進入橫向平移,但還要拐兩次彎兒才能到達固定位置。
從2008年11月到現(xiàn)在,已記不清為保護這座珍貴的歷史見證多少次來到這里。盡管呼吁原址保護的愿望沒有實現(xiàn),但在省文物局堅持和國家文物局的執(zhí)法督察后,終于落實平移沿線五處不可移動文物的方案。我是這個艱難過程的見證人。因為此前鐵路部門已違法拆毀多處文物,連已經公布為市級文保單位的百年泰康站石頭站房都推平了事。
在現(xiàn)場巧遇東北網的網友雪狼刀風,他說他是專程從大慶趕過來的。我想,此刻很多文保志愿者和鐵路迷的心都牽掛著這座小站房吧?
拒絕了電視臺記者的采訪和現(xiàn)場工作人員要載我一起回哈爾濱的邀請,一個人來到曾多次就餐的一家小飯店,迅速填飽肚子,接著拍攝鐵路旁不同時期不同功能的中東鐵路建筑。日偽時期的建筑已經看不到了,拆了。
該回哈爾濱的時候,又再次奔向平移現(xiàn)場。剛下午三點多鐘,已是夕陽西下,暮靄重重,陽光在冰面鋪了一條暗金色的小路,也將白雪覆蓋的屋頂涂成暖色調。精美的站房原本與那座行李房并肩站在站臺上,站了110年,目送一列列火車遠去。如今,他們都將離開這個位置,從站臺遷往站前廣場,只為了給高鐵讓路。
離開了原位的不可移動文物,丟失了最重要的地理信息,亦丟失最重要的歷史價值,像被家人遺棄的老人。
列車呼嘯進站,這是我第一次拍攝到沒有老站房迎接列車的安達站。
編輯/桃木